心理干预对脑瘫患儿家长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

2014-12-09 02:40吴萍兰吴建贤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32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抑郁焦虑

吴萍兰++++++吴建贤

[摘要] 目的 研究脑瘫患儿家长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心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将80例脑瘫患儿家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家长进行评分。干预组实施专业心理护理,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形式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入院时(干预前)、3个疗程后(干预后)的SAS、SDS评分。 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对脑瘫患儿治疗时,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儿家长的焦虑、抑郁情绪。

[关键词] 脑瘫患儿;家长;焦虑;抑郁;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742.8+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b)-0137-03

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导致的以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视觉、听觉、感知觉、癫痫、心理行为异常等,其临床症状可随年龄的增长、脑的发育和成熟而变化,但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难以改变[2]。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漫长艰辛, 需要长时间坚持康复训练及家长的密切配合,其中家长的密切配合是关键。患儿被确诊脑瘫后,其家长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并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焦虑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患儿治疗的效果与预后[3]。据有关对脑瘫患儿家长进行心理调查的资料显示[4],在所有脑瘫患儿家长中,焦虑、抑郁心理占前两位,所以本研究针对脑瘫患儿家长的焦虑、抑郁情绪,在康复治疗同时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探讨其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80例脑瘫患儿家长80人。将患儿家长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从入院时开始进行心理干预,每周1次,30~40 min/次。对照组患儿家长未进行任何形式的心理干预。从事心理干预的人员是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临床护理人员。干预组患儿家长40人,男性6人,女性34人,年龄22~63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文化21人,高中11人,大专及以上8人。对照组患儿家长40人,男性5人,女性35人,年龄21~6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5人,高中11人,大专及以上4人。排除标准:排除既往有认知障碍病史、不识字及精神科疾病史者。两组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降低患儿家长与护士人员之间的阻抗 运用倾听、解释、指导、内容表达、情感表达等心理咨询技术,通过规范的实施心理护理,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疏导,降低患儿家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心理阻抗。

1.2.2 缓解患儿家长的负性情绪 脑瘫患儿由于肢体运动障碍,社会活动受到限制等原因,患儿家长常产生焦虑、惊恐不安、受歧视感等心理活动,此时需要正确地把握家长的心理状态,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对脑瘫患儿来说,家庭是其最佳也是最终的场所,是第一线的康复资源,没有父母及家庭的支持就无从开展康复治疗,所以家长的心理情绪尤为重要,要建立与患儿家长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与患儿家长交流,希望家长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患儿康复治疗。

1.2.3 改变其错误的认知 指导并帮助其正确认识该疾病,使其了解脑瘫是可治之症,加强脑瘫疾病的相关知识及康复治疗的宣教[5],运用脑瘫患儿成功康复的病例,让家长看到未来,增强治疗患儿疾病的信心。

1.2.4 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建立专业人员与特殊需要患儿家长合作的模式[6]。保障脑瘫患儿生存的权利,为患儿自身的发展提供协助,使其有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提高自理、就业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在其不能实现自立的情况下,享受社会给予的经济援助和社会保障。

1.3 评价工具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测量表(SDS)[7]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为:SAS采用1~4分制,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采用1~4 分制,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1分,51~60分为轻度抑郁,61~70分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患儿入院(干预前)确诊脑瘫后,在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责任护士指导下开始为患儿家长进行SAS、SDS问卷调查。调查表由被调查者自己填写,同时填写家长及患儿的一般情况。患儿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康复训练后(干预后),再次对对照组和干预组进行SAS、SDS问卷调查,先后为脑瘫患儿父或母发出调查问卷80份,收回80份,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 3.0录入数据,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分布情况

干预前,干预组患儿家长有焦虑症状的为23人、对照组为24人,干预组有抑郁症状的为28人、对照组为27人;康复治疗3个疗程后,干预组组患儿家长有焦虑症状的为6人、对照组为31人,干预组有抑郁症状的为15人、对照组为22人(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

干预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表2)。endprint

3 讨论

脑瘫患儿病程长,病情重,治疗费用大,导致其家长承受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由于担心治疗效果、缺乏医学知识等多重叠加性压力影响,使患儿家长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直接影响到患儿病情的恢复。

3.1 正确评估患儿家长焦虑和抑郁的原因

3.1.1 担心治疗效果 家长通常认为“脑瘫”是不治之症,对“脑瘫”疾病的认识也是一知半解。对患儿治疗后能否和正常儿童一样走路、生活、学习、就业等都成为家长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因素。

3.1.2 缺乏医学知识 患儿家长多数文化水平偏低,认为患儿是怪胎,是上帝对他们的惩罚,对患儿的病情不予重视,害怕被人问起孩子的情况,回避社交,对疾病康复不报希望,放弃治疗。大多数家长由于缺乏对脑瘫的认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8]。

3.1.3 家庭经济困难状况 经济状况差的家长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较重,特别是来自农村的患儿家长,由于患儿治疗疗程长,费用高。一部分患儿甚至因为经济困难而中断治疗。

3.2 实施规范的心理护理

针对脑瘫患儿家长的焦虑、抑郁情绪,本研究对干预组进行了相应的心理干预。运用尊重、热情、真诚、积极关注和共情等心理咨询技术与患儿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儿后续的康复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其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帮助其正确认识该疾病,缓解患儿家长的负性情绪,了解其对患儿患病的看法和所担心的问题,认真倾听其心声,运用内容表达、情感表达等技术,帮助其宣泄负性情绪,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患儿康复治疗。

给患儿及家长提供帮助和支持。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个体理性地应对挫折和压力,因此,在加强对脑瘫患儿家长宣教的同时,开展社会的宣传工作,让人们对该病多一些认识和理解,社会多一份关爱与支持,帮助这部分群体家庭,让患儿父母从“阴影”中走出来,消除其焦虑、抑郁的情绪。对经济上存在困难的患儿,科室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以帮助父母及患儿顺利完成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并帮助其发掘及依靠有关的社会支持。

4 小结

一般普遍认为脑瘫的治疗关键在于患儿年龄越小,首诊时间越早,康复干预越早,其疗效越好[9]。国外对脑瘫患儿生存质量的研究表明,脑瘫是影响儿童生存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10]。脑瘫患儿病程长、病情重、致残率高、治疗费用巨大,由此导致其家庭承受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患儿家长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这种负性情绪可直接影响患儿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有资料显示[11],脑瘫患儿家长的心态在治疗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脑瘫患儿治疗时同时对其家长进行心理干预是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的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2] 李凤仙.脑瘫患儿监护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2008,6(9):141-142.

[3] 王瑛琳,吕素芬.118例脑瘫患儿家长的心态调查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2,17(10):782-783.

[4] 戴捷,张红宾,齐琳,等.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B):1633-1634.

[5] 朱颖,吴建贤.脑瘫患儿家长相关知识教育的重要性[J].安徽医学,2012,33(10):1401-1402.

[6] 刘跃琴,肖曙光,丁玉莲,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母亲焦虑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7):161-162.

[7]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8] 蒋鸿.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和护理[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2,(11):209.

[9] 颜华.家属参与性训练在脑性瘫痪康复中的重要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910-2910.

[10] 林青梅,刘振寰,万瑞平,等.脑瘫对患儿父母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9,24(2):93-94.

[11] 张展,汤有才,任行勤,等.患儿家长的心态对脑性瘫痪治疗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6):447-448.

(收稿日期:2014-07-28 本文编辑:许俊琴)endprint

3 讨论

脑瘫患儿病程长,病情重,治疗费用大,导致其家长承受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由于担心治疗效果、缺乏医学知识等多重叠加性压力影响,使患儿家长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直接影响到患儿病情的恢复。

3.1 正确评估患儿家长焦虑和抑郁的原因

3.1.1 担心治疗效果 家长通常认为“脑瘫”是不治之症,对“脑瘫”疾病的认识也是一知半解。对患儿治疗后能否和正常儿童一样走路、生活、学习、就业等都成为家长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因素。

3.1.2 缺乏医学知识 患儿家长多数文化水平偏低,认为患儿是怪胎,是上帝对他们的惩罚,对患儿的病情不予重视,害怕被人问起孩子的情况,回避社交,对疾病康复不报希望,放弃治疗。大多数家长由于缺乏对脑瘫的认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8]。

3.1.3 家庭经济困难状况 经济状况差的家长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较重,特别是来自农村的患儿家长,由于患儿治疗疗程长,费用高。一部分患儿甚至因为经济困难而中断治疗。

3.2 实施规范的心理护理

针对脑瘫患儿家长的焦虑、抑郁情绪,本研究对干预组进行了相应的心理干预。运用尊重、热情、真诚、积极关注和共情等心理咨询技术与患儿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儿后续的康复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其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帮助其正确认识该疾病,缓解患儿家长的负性情绪,了解其对患儿患病的看法和所担心的问题,认真倾听其心声,运用内容表达、情感表达等技术,帮助其宣泄负性情绪,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患儿康复治疗。

给患儿及家长提供帮助和支持。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个体理性地应对挫折和压力,因此,在加强对脑瘫患儿家长宣教的同时,开展社会的宣传工作,让人们对该病多一些认识和理解,社会多一份关爱与支持,帮助这部分群体家庭,让患儿父母从“阴影”中走出来,消除其焦虑、抑郁的情绪。对经济上存在困难的患儿,科室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以帮助父母及患儿顺利完成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并帮助其发掘及依靠有关的社会支持。

4 小结

一般普遍认为脑瘫的治疗关键在于患儿年龄越小,首诊时间越早,康复干预越早,其疗效越好[9]。国外对脑瘫患儿生存质量的研究表明,脑瘫是影响儿童生存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10]。脑瘫患儿病程长、病情重、致残率高、治疗费用巨大,由此导致其家庭承受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患儿家长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这种负性情绪可直接影响患儿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有资料显示[11],脑瘫患儿家长的心态在治疗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脑瘫患儿治疗时同时对其家长进行心理干预是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的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2] 李凤仙.脑瘫患儿监护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2008,6(9):141-142.

[3] 王瑛琳,吕素芬.118例脑瘫患儿家长的心态调查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2,17(10):782-783.

[4] 戴捷,张红宾,齐琳,等.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B):1633-1634.

[5] 朱颖,吴建贤.脑瘫患儿家长相关知识教育的重要性[J].安徽医学,2012,33(10):1401-1402.

[6] 刘跃琴,肖曙光,丁玉莲,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母亲焦虑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7):161-162.

[7]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8] 蒋鸿.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和护理[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2,(11):209.

[9] 颜华.家属参与性训练在脑性瘫痪康复中的重要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910-2910.

[10] 林青梅,刘振寰,万瑞平,等.脑瘫对患儿父母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9,24(2):93-94.

[11] 张展,汤有才,任行勤,等.患儿家长的心态对脑性瘫痪治疗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6):447-448.

(收稿日期:2014-07-28 本文编辑:许俊琴)endprint

3 讨论

脑瘫患儿病程长,病情重,治疗费用大,导致其家长承受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由于担心治疗效果、缺乏医学知识等多重叠加性压力影响,使患儿家长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直接影响到患儿病情的恢复。

3.1 正确评估患儿家长焦虑和抑郁的原因

3.1.1 担心治疗效果 家长通常认为“脑瘫”是不治之症,对“脑瘫”疾病的认识也是一知半解。对患儿治疗后能否和正常儿童一样走路、生活、学习、就业等都成为家长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因素。

3.1.2 缺乏医学知识 患儿家长多数文化水平偏低,认为患儿是怪胎,是上帝对他们的惩罚,对患儿的病情不予重视,害怕被人问起孩子的情况,回避社交,对疾病康复不报希望,放弃治疗。大多数家长由于缺乏对脑瘫的认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8]。

3.1.3 家庭经济困难状况 经济状况差的家长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较重,特别是来自农村的患儿家长,由于患儿治疗疗程长,费用高。一部分患儿甚至因为经济困难而中断治疗。

3.2 实施规范的心理护理

针对脑瘫患儿家长的焦虑、抑郁情绪,本研究对干预组进行了相应的心理干预。运用尊重、热情、真诚、积极关注和共情等心理咨询技术与患儿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儿后续的康复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其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帮助其正确认识该疾病,缓解患儿家长的负性情绪,了解其对患儿患病的看法和所担心的问题,认真倾听其心声,运用内容表达、情感表达等技术,帮助其宣泄负性情绪,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患儿康复治疗。

给患儿及家长提供帮助和支持。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个体理性地应对挫折和压力,因此,在加强对脑瘫患儿家长宣教的同时,开展社会的宣传工作,让人们对该病多一些认识和理解,社会多一份关爱与支持,帮助这部分群体家庭,让患儿父母从“阴影”中走出来,消除其焦虑、抑郁的情绪。对经济上存在困难的患儿,科室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以帮助父母及患儿顺利完成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并帮助其发掘及依靠有关的社会支持。

4 小结

一般普遍认为脑瘫的治疗关键在于患儿年龄越小,首诊时间越早,康复干预越早,其疗效越好[9]。国外对脑瘫患儿生存质量的研究表明,脑瘫是影响儿童生存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10]。脑瘫患儿病程长、病情重、致残率高、治疗费用巨大,由此导致其家庭承受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患儿家长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这种负性情绪可直接影响患儿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有资料显示[11],脑瘫患儿家长的心态在治疗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脑瘫患儿治疗时同时对其家长进行心理干预是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的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2] 李凤仙.脑瘫患儿监护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2008,6(9):141-142.

[3] 王瑛琳,吕素芬.118例脑瘫患儿家长的心态调查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2,17(10):782-783.

[4] 戴捷,张红宾,齐琳,等.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B):1633-1634.

[5] 朱颖,吴建贤.脑瘫患儿家长相关知识教育的重要性[J].安徽医学,2012,33(10):1401-1402.

[6] 刘跃琴,肖曙光,丁玉莲,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母亲焦虑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7):161-162.

[7]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8] 蒋鸿.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和护理[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2,(11):209.

[9] 颜华.家属参与性训练在脑性瘫痪康复中的重要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910-2910.

[10] 林青梅,刘振寰,万瑞平,等.脑瘫对患儿父母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9,24(2):93-94.

[11] 张展,汤有才,任行勤,等.患儿家长的心态对脑性瘫痪治疗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6):447-448.

(收稿日期:2014-07-28 本文编辑:许俊琴)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抑郁焦虑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