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静+聂军+李正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恢复期)中医的常见症状体征及辩证分型,从发病机制方面入手研究,为中医预防治疗老年性脑梗死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收集老年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病患的临床病例、Logistic回归分析、x2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中医方面症状体征,运用中医理论初步探讨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病机制及其证候规律。 结果 肢体麻木、眩晕、神疲、五心烦热、、口干、懒动懒言、盗汗、失眠、便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五心烦热为突出表现多次出现在高血压病脑梗死组中,相关程度高;风痰火亢证、风痰瘀阻证、阴虚风动证所占比例较大;而舌脉以暗红舌、红舌、黄腻苔,弦滑脉为主。 结论 老年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的病因病机以“血脉损伤”为切入点,使中西医在有关脑梗死的病因认识上,“血脉损伤,脑脉痹塞”的理论达到共识,为脑梗死的防治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病;脑梗死;证候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9-83-03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有研究表明年龄本身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1-4],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该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老年性脑梗死的防治日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研究提示[5]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脉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有关。本研究通过收集2010年9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老年病科门诊及病房脑梗死恢复期老年患者153例,总结归纳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老年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中医药在防治脑梗死方面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0年9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老年病科门诊及病房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脑梗死恢复期的西医诊断标准。共采集病例153例。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恢复期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年龄60~80岁之间;(3)首诊患者;(4)门诊与病房不重复收录;(5)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及剔除标准
(1)严重器质性病变者;(2)继发性高血压者;(3)拒绝调研或不合作者;(4)精神病或行为表达障碍患者;(5)资料不全影响结果分析者。
1.5 研究方法
(1)一般资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饮食习惯、饮酒、吸烟、性格;根据文献,选择与高血压病相关的中医症状、舌脉及相关辅助检查等,制定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信息表;(2)对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患者,皆有其本人或者家属填写《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信息表》。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得出回归方程对症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通过Binary 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用常见的诊断研究九个症状中:肢体麻木、眩晕、神疲、五心烦热、口干、懒动懒言、盗汗、失眠、便秘比较(P<0.05),而两组盗汗、神疲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这九个症状在高血压病和脑梗死的发生中占重要地位。分析中还得出五心烦热OR=5.539,说明在高血压病发病中五心烦热占脑梗死的5.539倍。
2.2 两组患者的中医中风证候比较
见表2。
2.3 舌脉比较
2.3.1 舌色、舌质比较
2.3.2 舌苔比较
表4可见,两组白腻苔、黄腻苔、薄黄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黄腻苔在两组舌苔中所占比重较大。
4 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下列九个症状:眩晕、肢体麻木、神疲、五心烦热、口干、懒动懒言、盗汗、失眠、便秘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五心烦热在高血压病脑梗死研究组出现比例最高,说明其发病相关性;风痰火亢证、风痰瘀阻证、阴虚风动证所占比例较大;而舌脉以暗红舌、红舌、黄腻苔,弦滑脉为主。司国民[6]认为中风病恢复期的病机为虚实夹杂,陈德仁[7]认为中风恢复期证候特征以气虚痰瘀胶结为主。陈建洪[8]认为高血压的基本病机可分为虚实两方面。根据临床数据分析,脑梗死(恢复期)的病机属本虚标实。结合 “血脉病”[9]理论,证实了脑梗死恢复期以阴虚为本,痰火、瘀血痹阻脑脉为标实的病机特点,提示脑梗死恢复期的血脉损伤以阴虚血瘀,痰瘀互结为主。研究组中五心烦热出现次数最多,说明老年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发病以阴虚为本的病理机制特点。
因此,老年患者脑梗死的预防,应重点控制血压[10-12],减少血压高等一系列危险因素对血脉的损伤,从而保证血脉的结构完整与通畅。并注意既病防变,对于已有血压升高等危险因素引起的血脉损伤患者,更应避免综合损伤,以达到延缓血脉损伤加重及脑梗死发生的目的,进而可寻求损伤血脉的修复[13-14]。在治疗上可多采取益气养阴、化痰清脑、活血祛瘀等法,以期疏通经络、通利血脉,使气血得以通顺,筋脉得以畅通,脑髓得以滋荣,有效改善中风后遗症。
[参考文献]
[1] 池丽芬,易兴阳.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7):676-677.
[2] 王立恒.脑梗死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8,31(10):52-53.
[3] 郑志荣,李剑.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6):8-10.
[4] 刘素琴.复发性脑梗死119例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6):31-32.
[5] 何晓薇,王景周.高血压脑卒中患者脉压的临床意义[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3):281-282.
[6] 司国民.中医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65例体会[J].四川中医,2005,23(3):49-50.
[7] 陈德仁.益气化痰行癖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5,2:13-14.
[8] 陈建鸿.缓进型高血压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探讨[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16(6):54-55.
[9] 杨关林,张哲,张会永,等.血脉并探要[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28-1530.
[10] 张仁义,魏学师,贾士军,等.读《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简介[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51(1):6.
[11] 牛倩茹,郭军红.高血压和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颅内及颅外血管特征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6):700-702.
[12] 梁金华.老年高血压合并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变化及临床特征的观察[J].职业与健康,2014,30(12):1711-1713.
[13] 莫小丽,杨柳,安巍.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11):3107-3108.
[14] 张全福,靳双荣,肖永红.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hs-CRP 的关系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356-2357.
(收稿日期:2014-08-01)endprint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恢复期)中医的常见症状体征及辩证分型,从发病机制方面入手研究,为中医预防治疗老年性脑梗死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收集老年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病患的临床病例、Logistic回归分析、x2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中医方面症状体征,运用中医理论初步探讨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病机制及其证候规律。 结果 肢体麻木、眩晕、神疲、五心烦热、、口干、懒动懒言、盗汗、失眠、便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五心烦热为突出表现多次出现在高血压病脑梗死组中,相关程度高;风痰火亢证、风痰瘀阻证、阴虚风动证所占比例较大;而舌脉以暗红舌、红舌、黄腻苔,弦滑脉为主。 结论 老年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的病因病机以“血脉损伤”为切入点,使中西医在有关脑梗死的病因认识上,“血脉损伤,脑脉痹塞”的理论达到共识,为脑梗死的防治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病;脑梗死;证候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9-83-03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有研究表明年龄本身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1-4],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该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老年性脑梗死的防治日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研究提示[5]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脉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有关。本研究通过收集2010年9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老年病科门诊及病房脑梗死恢复期老年患者153例,总结归纳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老年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中医药在防治脑梗死方面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0年9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老年病科门诊及病房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脑梗死恢复期的西医诊断标准。共采集病例153例。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恢复期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年龄60~80岁之间;(3)首诊患者;(4)门诊与病房不重复收录;(5)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及剔除标准
(1)严重器质性病变者;(2)继发性高血压者;(3)拒绝调研或不合作者;(4)精神病或行为表达障碍患者;(5)资料不全影响结果分析者。
1.5 研究方法
(1)一般资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饮食习惯、饮酒、吸烟、性格;根据文献,选择与高血压病相关的中医症状、舌脉及相关辅助检查等,制定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信息表;(2)对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患者,皆有其本人或者家属填写《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信息表》。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得出回归方程对症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通过Binary 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用常见的诊断研究九个症状中:肢体麻木、眩晕、神疲、五心烦热、口干、懒动懒言、盗汗、失眠、便秘比较(P<0.05),而两组盗汗、神疲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这九个症状在高血压病和脑梗死的发生中占重要地位。分析中还得出五心烦热OR=5.539,说明在高血压病发病中五心烦热占脑梗死的5.539倍。
2.2 两组患者的中医中风证候比较
见表2。
2.3 舌脉比较
2.3.1 舌色、舌质比较
2.3.2 舌苔比较
表4可见,两组白腻苔、黄腻苔、薄黄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黄腻苔在两组舌苔中所占比重较大。
4 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下列九个症状:眩晕、肢体麻木、神疲、五心烦热、口干、懒动懒言、盗汗、失眠、便秘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五心烦热在高血压病脑梗死研究组出现比例最高,说明其发病相关性;风痰火亢证、风痰瘀阻证、阴虚风动证所占比例较大;而舌脉以暗红舌、红舌、黄腻苔,弦滑脉为主。司国民[6]认为中风病恢复期的病机为虚实夹杂,陈德仁[7]认为中风恢复期证候特征以气虚痰瘀胶结为主。陈建洪[8]认为高血压的基本病机可分为虚实两方面。根据临床数据分析,脑梗死(恢复期)的病机属本虚标实。结合 “血脉病”[9]理论,证实了脑梗死恢复期以阴虚为本,痰火、瘀血痹阻脑脉为标实的病机特点,提示脑梗死恢复期的血脉损伤以阴虚血瘀,痰瘀互结为主。研究组中五心烦热出现次数最多,说明老年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发病以阴虚为本的病理机制特点。
因此,老年患者脑梗死的预防,应重点控制血压[10-12],减少血压高等一系列危险因素对血脉的损伤,从而保证血脉的结构完整与通畅。并注意既病防变,对于已有血压升高等危险因素引起的血脉损伤患者,更应避免综合损伤,以达到延缓血脉损伤加重及脑梗死发生的目的,进而可寻求损伤血脉的修复[13-14]。在治疗上可多采取益气养阴、化痰清脑、活血祛瘀等法,以期疏通经络、通利血脉,使气血得以通顺,筋脉得以畅通,脑髓得以滋荣,有效改善中风后遗症。
[参考文献]
[1] 池丽芬,易兴阳.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7):676-677.
[2] 王立恒.脑梗死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8,31(10):52-53.
[3] 郑志荣,李剑.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6):8-10.
[4] 刘素琴.复发性脑梗死119例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6):31-32.
[5] 何晓薇,王景周.高血压脑卒中患者脉压的临床意义[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3):281-282.
[6] 司国民.中医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65例体会[J].四川中医,2005,23(3):49-50.
[7] 陈德仁.益气化痰行癖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5,2:13-14.
[8] 陈建鸿.缓进型高血压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探讨[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16(6):54-55.
[9] 杨关林,张哲,张会永,等.血脉并探要[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28-1530.
[10] 张仁义,魏学师,贾士军,等.读《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简介[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51(1):6.
[11] 牛倩茹,郭军红.高血压和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颅内及颅外血管特征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6):700-702.
[12] 梁金华.老年高血压合并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变化及临床特征的观察[J].职业与健康,2014,30(12):1711-1713.
[13] 莫小丽,杨柳,安巍.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11):3107-3108.
[14] 张全福,靳双荣,肖永红.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hs-CRP 的关系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356-2357.
(收稿日期:2014-08-01)endprint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恢复期)中医的常见症状体征及辩证分型,从发病机制方面入手研究,为中医预防治疗老年性脑梗死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收集老年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病患的临床病例、Logistic回归分析、x2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中医方面症状体征,运用中医理论初步探讨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病机制及其证候规律。 结果 肢体麻木、眩晕、神疲、五心烦热、、口干、懒动懒言、盗汗、失眠、便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五心烦热为突出表现多次出现在高血压病脑梗死组中,相关程度高;风痰火亢证、风痰瘀阻证、阴虚风动证所占比例较大;而舌脉以暗红舌、红舌、黄腻苔,弦滑脉为主。 结论 老年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的病因病机以“血脉损伤”为切入点,使中西医在有关脑梗死的病因认识上,“血脉损伤,脑脉痹塞”的理论达到共识,为脑梗死的防治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病;脑梗死;证候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9-83-03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有研究表明年龄本身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1-4],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该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老年性脑梗死的防治日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研究提示[5]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脉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有关。本研究通过收集2010年9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老年病科门诊及病房脑梗死恢复期老年患者153例,总结归纳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老年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中医药在防治脑梗死方面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0年9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老年病科门诊及病房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脑梗死恢复期的西医诊断标准。共采集病例153例。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恢复期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年龄60~80岁之间;(3)首诊患者;(4)门诊与病房不重复收录;(5)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及剔除标准
(1)严重器质性病变者;(2)继发性高血压者;(3)拒绝调研或不合作者;(4)精神病或行为表达障碍患者;(5)资料不全影响结果分析者。
1.5 研究方法
(1)一般资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饮食习惯、饮酒、吸烟、性格;根据文献,选择与高血压病相关的中医症状、舌脉及相关辅助检查等,制定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信息表;(2)对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患者,皆有其本人或者家属填写《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信息表》。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得出回归方程对症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通过Binary 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用常见的诊断研究九个症状中:肢体麻木、眩晕、神疲、五心烦热、口干、懒动懒言、盗汗、失眠、便秘比较(P<0.05),而两组盗汗、神疲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这九个症状在高血压病和脑梗死的发生中占重要地位。分析中还得出五心烦热OR=5.539,说明在高血压病发病中五心烦热占脑梗死的5.539倍。
2.2 两组患者的中医中风证候比较
见表2。
2.3 舌脉比较
2.3.1 舌色、舌质比较
2.3.2 舌苔比较
表4可见,两组白腻苔、黄腻苔、薄黄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黄腻苔在两组舌苔中所占比重较大。
4 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下列九个症状:眩晕、肢体麻木、神疲、五心烦热、口干、懒动懒言、盗汗、失眠、便秘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五心烦热在高血压病脑梗死研究组出现比例最高,说明其发病相关性;风痰火亢证、风痰瘀阻证、阴虚风动证所占比例较大;而舌脉以暗红舌、红舌、黄腻苔,弦滑脉为主。司国民[6]认为中风病恢复期的病机为虚实夹杂,陈德仁[7]认为中风恢复期证候特征以气虚痰瘀胶结为主。陈建洪[8]认为高血压的基本病机可分为虚实两方面。根据临床数据分析,脑梗死(恢复期)的病机属本虚标实。结合 “血脉病”[9]理论,证实了脑梗死恢复期以阴虚为本,痰火、瘀血痹阻脑脉为标实的病机特点,提示脑梗死恢复期的血脉损伤以阴虚血瘀,痰瘀互结为主。研究组中五心烦热出现次数最多,说明老年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发病以阴虚为本的病理机制特点。
因此,老年患者脑梗死的预防,应重点控制血压[10-12],减少血压高等一系列危险因素对血脉的损伤,从而保证血脉的结构完整与通畅。并注意既病防变,对于已有血压升高等危险因素引起的血脉损伤患者,更应避免综合损伤,以达到延缓血脉损伤加重及脑梗死发生的目的,进而可寻求损伤血脉的修复[13-14]。在治疗上可多采取益气养阴、化痰清脑、活血祛瘀等法,以期疏通经络、通利血脉,使气血得以通顺,筋脉得以畅通,脑髓得以滋荣,有效改善中风后遗症。
[参考文献]
[1] 池丽芬,易兴阳.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7):676-677.
[2] 王立恒.脑梗死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8,31(10):52-53.
[3] 郑志荣,李剑.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6):8-10.
[4] 刘素琴.复发性脑梗死119例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6):31-32.
[5] 何晓薇,王景周.高血压脑卒中患者脉压的临床意义[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3):281-282.
[6] 司国民.中医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65例体会[J].四川中医,2005,23(3):49-50.
[7] 陈德仁.益气化痰行癖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5,2:13-14.
[8] 陈建鸿.缓进型高血压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探讨[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16(6):54-55.
[9] 杨关林,张哲,张会永,等.血脉并探要[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28-1530.
[10] 张仁义,魏学师,贾士军,等.读《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简介[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51(1):6.
[11] 牛倩茹,郭军红.高血压和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颅内及颅外血管特征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6):700-702.
[12] 梁金华.老年高血压合并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变化及临床特征的观察[J].职业与健康,2014,30(12):1711-1713.
[13] 莫小丽,杨柳,安巍.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11):3107-3108.
[14] 张全福,靳双荣,肖永红.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hs-CRP 的关系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356-2357.
(收稿日期:2014-08-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