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先富帮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战略思想的区域版。它有效解决了我国区域发展的动力、途径和根本目标等重大问题。在“第一个大局”思想指导下,东部沿海地区利用区位优势以及内陆中西部腹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剩余劳动力迅速崛起,带动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在“第二个大局”思想指导下,我国形成了区域总体发展战略,通过投资倾斜、产业梯度转移以及对口支援等措施,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未来一个时期内,须坚持以“两个大局”战略思想为指导,在制度化保障机制、系统的政策体系以及市场化手段方面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系统性保障。
[关键词]两个大局;区域经济;区域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4)12-0072-07
收稿日期:2014-05-13
网络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253/j.cnki.ddjjgl.2014.12.01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4-10-30 16:32:59
作者简介:陈钰(1983-),男,江西石城人,经济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科技指标。
“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战略思想深刻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地理的格局。
一、“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先富帮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发展战略的区域版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基本上受着前苏联均衡发展的“社会主义生产布局理论”的影响和支配,片面追求平衡发展目标,过度强调生产力的平衡布局和缩小地区差别。这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效率。
(一)“先富帮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战略思想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末,理论界、中央决策层开始反思建国后30年经济发展战略的经验教训。1978年9月20日,邓小平同志在天津考察时,第一次明确而响亮地提出了“先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的重要思想。同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先富帮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战略:“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1]经过几年的实践,这一战略思想写入了198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中国改革总体思路在解决动力、途径和实现根本目标等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使得我国经济从1984年到1988年经历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飞跃时期,国民生产总值从1984年7 208.5亿元,增长到1988年的15 042.8亿元,4年时间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了1.1倍,综合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之间日益拉大的差距问题凸显。沿海省市的率先起飞带来的同内地越来越大的差距以及随之带来的矛盾都凸显出来。怎样缓解沿海同内地地域之间的矛盾,怎样逐步消除地域之间过大的贫富差距呢?在此背景下,“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应运而生。
(二)“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形成及其内涵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了沿海地区和内地达到共同富裕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他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2]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2]。随后在1992年,邓小平进一步明确这一战略思想的具体方式和时间节点:“一是东部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中西部要顾全这个大局。二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全国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
“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中“第一个大局”主要解决经济发展的效率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东部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东部利用自身港口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和人才优势等有利条件,率先快速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效率;二是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内地并非不发展,而是为了我国经济整体上更好更快的发展,不能要求与东部沿海地区同步的发展。
“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中“第二个大局”则主要解决经济发展的区域公平问题,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必然拉大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发展差距和人民生活水平,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动摇的原则”。[3]这就要求“发展到一定的时候,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重塑了中国经济地理格局,极大地释放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提升了我国综合国力,有效指导了我国区域关系的协调发展。
二、“第一个大局”思想指导下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崛起
在“第一个大局”的思想指导下,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利用自身区位优势,以外向型经济为先导,充分利用内陆中西部腹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剩余劳动力迅速崛起,带动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
如表1所示,在改革开放初期,东部沿海地区十省198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为43.7%,随后这一比重不断提高,1990年上升至46%,而1990年至1995年的5年间就提升近6个百分点,至2005年东部十省份的经济份额达到最高的55.5%。由此可见,从总量上看,东部地区在1980年至2005年的25年期间的发展速度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内陆省份,2005年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是1980年的57.5倍(当年价),带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快速上升,2005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980年的40.4倍。endprint
特别要指出的是,内陆腹地经济发展虽然相对东部沿海地区来看,发展较为落后,但是就其自身纵向比较而言,其经济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份额分别从1980年的22.3%、20.3%和13.7%下降到2005年的18.8%、17.1%和8.6%,与此同时,从纵向比较看,2005年,中部、西部国内生产总值均达到1980年的38.1倍,东北地区也达到28.6倍。
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内陆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剩余劳动力供给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国内的区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中国经济发展充分享受到了世界产业转移浪潮所带来的巨大机遇。
首先,中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为东部地区经济的扩张提供了大量的低价要素资源。我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拥有的各类能源储量,都在我国能源生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表2的数据显示,在1985年至2010年期间,东部地区原煤生产量仅占全国原煤生产总量的14.9%,其能源消耗却占了全国能源消耗的40.9%,而中西部地区原煤生产量一共占全国的74.3%,而其能源消耗只占全国的45.8%。结合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来分析可以看出,中西部能源中很大一部分是向东部沿海地区输送。
其次,中西部地区剩余劳动力为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比较优势,这是一个共识。从中国劳动力的空间流动可以看到,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是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16 980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64.7%;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 706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17.9%;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 479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17.1%。分省看,农民工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东部地区农民工以就地就近转移为主,中、西部地区以外出为主。中部地区农村户籍劳动力中农民工占37.2%,外出农民工占24.3%;西部地区农村户籍劳动力中农民工占28.7%,外出农民工占19.2%。
分经济圈来看,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总量不断增加。2012年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5 937万人,比上年增加109万人,增长1.9%,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5 199万人,比上年增加127万人,增长2.5%,增长速度分别比上年快1.6和2.4个百分点。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分别占全国农民工的22.6%和19.8%。
从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虽然近年来中西部本地就业人数有所增加,外出到东部沿海地区就业人数比例开始下降,但是落后地区农民工到沿海地区打工的总体特征仍然明显,这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更为明显。中西部地区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涌入为东部沿海地区地区经济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人口红利。
三、“第二个大局”思想指导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的拉大,随之而来的是区际之间矛盾的日益加剧,这不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区域发展政策开始向推动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转变,这与邓小平同志在“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中“第二个大局”所提出的:“设想在21世纪末全国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战略决策是一致的。
(一)“第二个大局”思想指导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
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之一。并明确指出:“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内地的发展,实施有利于缓解差距扩大趋势的政策,并逐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1999年9月22日,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此,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随后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作出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东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总体战略正式形成。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就是要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主线,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改革开放和逐步建立区域协调发展长效机制为保障,着力培育内陆地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促进经济布局、人口分布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4]
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总体差距扩大的势头得到扭转。从四大板块区域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份额变化可以看到(见图2),在2005年东中西部总体差距达到最大之后,东部GDP占全国份额由最高的55.5%持续下降,到2012年下降至的51.3%,减少4.2个百分点;东北老工业基地GDP份额保持基本稳定,在8.6%左右;而同期,中部和西部则分别由18.8%、17.1%增至20.2%和19.8%,分别上升1.4和2.7个百分点。
可见,在“第二个大局”思想指导下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已取得良好的进展,东中西部地区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些成绩是在中央政府的政策倾斜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区域援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取得的。
(二)“第二个大局”思想指导下的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援助endprint
首先,国家对内陆地区的投资不断加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比重持续提高。2000年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已明显加快。如图3所示,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已从占全国总额的54.8%下降至2012年的41.2%,投资比例明显下降;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显著上升,特别中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六省固定资产投资份额从2000年的17.8%上升至2012年的23.5%,西部地区则由19.2%提高到24.1%。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特征明显。
其次,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加快。从各区域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FDI)的实际变化情况可以看出,由于东中西部市场环境的相对变化,我国政府适时的加强政策引导,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FDI自2000年以来逐步的提升,东部地区份额迅速下降(见图4)。都远低于10%,三大板块的总体份额才只有18.8%,不足东部地区的1/4。到2013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所占比例均超过了10%,中部地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其实际利用FDI已接近全国的20%,增长最快,同时西部和东北地区比例也分别增长至10.6%、13.6%。而东部地区实际利用FDI所占份额则由2000年的81.2%大幅下降至2013年的56.2%。
不断加快的区域产业转移使得中国工业生产的区域协调性进一步增强。[5]从工业生产的区域布局看,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已多年高于东部地区。以2012 年为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8%、12.6%、14.9%和10.9%,西部和中部地区增速明显快于东部地区。中部、西部地区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1.6%和20.1%,较上年分别提高0.3和0.6 个百分点,中部、西部地区对全国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提升。
这些变化源自于不断加快的区域间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已成为东中西部强化合作、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2012年,湖南对接“长三角”首次签约项目投资总额就达75.4 亿元,全年承接产业转移项目3 079 个,转移企业新增税收37.9 亿元,新增就业人员33.5 万人。甘肃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扶持政策,全省续建、新建承接产业转移项目985项,全年引进到位资金1 432.1 亿元。
最后,东部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有效帮助了落后地区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国长期的区域援助实践中,经过不断探索,逐渐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并行之有效的旨在帮助落后地区加快发展的“对口支援”模式。“对口支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是区域、行业乃至部门间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有效形式。[6]
对口支援是邓小平同志“第二个大局”思想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生动体现。以我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为例,李克强同志就曾在2010年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是贯彻两个大局思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在各地的大力对口支援下,新疆经济社会取得长足的发展。2013年北京市、天津市、安徽省安排援助项目269个,援助资金26.3亿元。江苏省南京市坚持产业援疆理念,紧紧依托江苏省及南京市的产业、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围绕新疆伊犁州伊宁市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促进产业转移。2012年至2013年两年间共为伊宁市引进各类项目近20个,总投资达35.15亿元。在全国各地持续支援下,2013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达8 510亿元。[7]新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形成,[8]与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进步。
总体看来,对口支援在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以及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发挥了良好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坚持以“两个大局”战略思想为指导,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两个大局”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区域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在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各区域的经济社会水平都显著提升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是,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在制度化保障机制、系统的政策体系以及市场化手段方面还存在不足。未来一个时期内,必须坚持以“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兼顾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与公平,更好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首先,要完善区域开发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制度化。截至目前为止,不论是“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还是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发展而来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其实施方式都是以行政体系的框架来主导,尚未形成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此,我国区域开发缺乏稳定、持续、可监督的制度化保障。
相比较而言,世界主要国家都将立法作为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先行性措施和制度性前提。英国较早就制定了专门针对欠发达区域开发的法律。美国20世纪30年代颁布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60 年代又颁布了地区再开发法、公共工程与经济开发法、阿巴拉契亚地区开发法等一系列法律。日本构建了比较完备的地区开发法律体系。既有国家层面的法律,又有地方性的法律,既有产业法,又有特定地区法。
我国应加快填补地区开发方面的法律空白,将地区开发的选定方式、开发的内容和程序、区域开发机构的设置、各级政府在地区开发方面的职责、优惠措施等,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从而为区域开发活动规范、有序进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要以“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为原则细化区域政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体系精细化。“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是宏观层面上指导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其贯彻落实需要科学的政策体系支撑。区域政策需要因新的区域问题出现而更新。新的区域问题需要采用新的区域政策。因此,需要在“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推动区域政策的精细化。endprint
所谓的精细化区域政策,是指区域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制定应改变简单按照连片的区域空间来划分政策作用范围,而应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发展潜力和承载能力的差异,结合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制定针对性强的区域政策。应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发展现状,通过将政策制定权的授权或下放给地方政府,来回应不同地区产业发展需求。
最后,要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动力市场化。效率与公平是区域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对矛盾。落后地区的发展及其人民生活的改善,需要中央政府在政策、投入等方面的扶持,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层面上公平共享。但要使落后地区的居民过上与区外居民大体相当的现代生活,必须发挥落后地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以市场机制提高区域间资源配置的效率。
当前,必须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指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受援地区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法制建设和现代公平竞争、开放合作的商业文化等软环境,提升受援地区“造血”机能,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真正实现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注 释]
① 如未特殊说明,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于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3年各期。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2.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5.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6.
[4] 亢舒.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N]. 经济日报,2011-07-27.
[5]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R]. 2013-06-14.
[6] 赵明刚.中国特色对口支援模式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1(2).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2014-02-27.
[8]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的发展与进步[EB/OL].(2009-09-21)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9/21/content_12090105.htm.
The "Two General Situations" Strategy Reshaping
China's Economic Geography
Chen Yu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Beijing 100038,China)
Abstract: The "two general situations"strategy of Deng Xiaoping is a regional edition of "let those who got rich first help the poor,and ultimately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strategic thinking. It effectively solved the major issue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like impetus, pathways and the ultimate goal. Instructing by the understanding on the "first general situation",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got developed rapidly through taking advantage of its geographical advantages,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surplus labor from the Midwest of inland,thus promoted the rapid increase of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China also formed an overall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nstructing by the understanding on the "second general situation". China had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hrough tilting investment,industrial gradient transferring and counterpart supporting. In the next period,China should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the "two general situations"strategy, providing systematic solution for coordinate regional development by forming institutionalized security mechanisms,systematic policy instruments and market-based mechanisms.
Key words:the "two general situation";regional economy;coordinate regional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张改兰)endprint
所谓的精细化区域政策,是指区域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制定应改变简单按照连片的区域空间来划分政策作用范围,而应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发展潜力和承载能力的差异,结合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制定针对性强的区域政策。应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发展现状,通过将政策制定权的授权或下放给地方政府,来回应不同地区产业发展需求。
最后,要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动力市场化。效率与公平是区域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对矛盾。落后地区的发展及其人民生活的改善,需要中央政府在政策、投入等方面的扶持,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层面上公平共享。但要使落后地区的居民过上与区外居民大体相当的现代生活,必须发挥落后地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以市场机制提高区域间资源配置的效率。
当前,必须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指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受援地区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法制建设和现代公平竞争、开放合作的商业文化等软环境,提升受援地区“造血”机能,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真正实现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注 释]
① 如未特殊说明,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于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3年各期。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2.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5.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6.
[4] 亢舒.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N]. 经济日报,2011-07-27.
[5]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R]. 2013-06-14.
[6] 赵明刚.中国特色对口支援模式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1(2).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2014-02-27.
[8]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的发展与进步[EB/OL].(2009-09-21)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9/21/content_12090105.htm.
The "Two General Situations" Strategy Reshaping
China's Economic Geography
Chen Yu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Beijing 100038,China)
Abstract: The "two general situations"strategy of Deng Xiaoping is a regional edition of "let those who got rich first help the poor,and ultimately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strategic thinking. It effectively solved the major issue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like impetus, pathways and the ultimate goal. Instructing by the understanding on the "first general situation",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got developed rapidly through taking advantage of its geographical advantages,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surplus labor from the Midwest of inland,thus promoted the rapid increase of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China also formed an overall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nstructing by the understanding on the "second general situation". China had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hrough tilting investment,industrial gradient transferring and counterpart supporting. In the next period,China should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the "two general situations"strategy, providing systematic solution for coordinate regional development by forming institutionalized security mechanisms,systematic policy instruments and market-based mechanisms.
Key words:the "two general situation";regional economy;coordinate regional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张改兰)endprint
所谓的精细化区域政策,是指区域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制定应改变简单按照连片的区域空间来划分政策作用范围,而应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发展潜力和承载能力的差异,结合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制定针对性强的区域政策。应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发展现状,通过将政策制定权的授权或下放给地方政府,来回应不同地区产业发展需求。
最后,要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动力市场化。效率与公平是区域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对矛盾。落后地区的发展及其人民生活的改善,需要中央政府在政策、投入等方面的扶持,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层面上公平共享。但要使落后地区的居民过上与区外居民大体相当的现代生活,必须发挥落后地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以市场机制提高区域间资源配置的效率。
当前,必须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指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受援地区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法制建设和现代公平竞争、开放合作的商业文化等软环境,提升受援地区“造血”机能,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真正实现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注 释]
① 如未特殊说明,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于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3年各期。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2.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5.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6.
[4] 亢舒.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N]. 经济日报,2011-07-27.
[5]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R]. 2013-06-14.
[6] 赵明刚.中国特色对口支援模式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1(2).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2014-02-27.
[8]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的发展与进步[EB/OL].(2009-09-21)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9/21/content_12090105.htm.
The "Two General Situations" Strategy Reshaping
China's Economic Geography
Chen Yu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Beijing 100038,China)
Abstract: The "two general situations"strategy of Deng Xiaoping is a regional edition of "let those who got rich first help the poor,and ultimately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strategic thinking. It effectively solved the major issue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like impetus, pathways and the ultimate goal. Instructing by the understanding on the "first general situation",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got developed rapidly through taking advantage of its geographical advantages,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surplus labor from the Midwest of inland,thus promoted the rapid increase of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China also formed an overall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nstructing by the understanding on the "second general situation". China had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hrough tilting investment,industrial gradient transferring and counterpart supporting. In the next period,China should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the "two general situations"strategy, providing systematic solution for coordinate regional development by forming institutionalized security mechanisms,systematic policy instruments and market-based mechanisms.
Key words:the "two general situation";regional economy;coordinate regional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张改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