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理工类高职本科发展研究

2014-12-09 14:15刘飞陈俊松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理工类途径

刘飞 陈俊松

[摘 要] 完善高职教育体系,发展高职本科教育是在新时期生产结构转型推动下孕育而生的。社会对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迫使高职专科教育必须突破现状进行发展。高职专科教育提升为高职本科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国家政策的正确导向环境下,高职专科通过改革教学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扩充师资队伍等方面来提升本科教育。发展高职本科教育是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关键词] 理工类;高职本科教育;途径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1]。要进行产业结构的提升和转型,要大力发展技术创新产业,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

我国高校的毛入学率逐年增长,2009已经达到23.3% [2],这标志着中国的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成功过渡。然而质并没有随着量的提升而提升,导致高校毕业生择业困难、眼高手低。就目前我国教育结构体系,应用实践型人才主要有高职专科以及应用型本科集中培养。然而我国的高职教育却由于多方面原因仅停留在专科层次。近几年来,大量建立的应用型本科也在培养模式上靠拢学术性型院校。导致毕业学生层次低、就业难,企业找不到毕业生等现状。

近年来,江苏省高职教育提出 “3+2”专转本模式提升专科教育,但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有较大分化,衔接问题突出 [3] [4] [5]。同时应用型本科的教育逐渐转型,以市场为导向[6]、以地方产业发展为基础[7] [8],逐步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民办本科院校也逐渐以建立高职本科为建校定位[9]。

应用型本科转型高职本科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且发展缓慢。然而高职专科院校在师资队伍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已经满足提升本科教育标准[10]。提高高职教育影响力,加强高职教育体系完善,发展高职本科教育,是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问题追溯

从1998年以来,大批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扩招的政策下孕育而生。然而,由于高职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国内高职教育只停留在专科层次,无法与英美国家的高职教育相提并论。追溯问题的源头,国内高职专科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首先,国家政策和经费上长期倾斜于“985工程”“211工程”大学,导致考生削尖脑袋报考此类学校,而刚刚建立的应用型本科也违背建校初衷在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靠拢“985工程”“211工程”大学,致使学术型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增长,而针对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培养高校确少之又少,这就导致大量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

其次,大专层次的高职教育和长期的高考选拔制度,致使进入高职教育的考生基本上可以说是高考失利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研发能力较差。即使个别学生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又会随着周围环境以及政策的影响而止步。近年来,江苏省针对高职专科学历提升问题,提出了“2+2”“3+2”专升本模式。这一模式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职专科提升本科教育问题,但仍然存在入学率低、人才培养模式差异较大、课程设置脱节等突出弊病。

因此,完善高职教育体系,发展高职本科教育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高职本科教育发展前提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形成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表明我国高职教育要迈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完善高职教育体系,特别是高职本科教育的发展是改善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状的重要课题。

高职本科教育不单单是教学时间从3年延长到4年,而是培养模式上的变更。高职本科教育立足培养技能型人才,培养从事某职业应用领域的技术人员,以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一)加强相关政策落实

要大力发展高职本科教育,首先在国家政策上应得到支持。在《纲要(2011-2020年)》中提出职业教育总的发展规划,这是远远不够的。长期的专科教育,导致高职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以及教学研究等方面与本科教育相距胜远。要达到合理的高职专科教育提升,必须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调整产业导向性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环节教学,提升教师队伍学历和培养教师队伍的生产实践能力。这一系列的提升,必须得到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扶持。具体实施性政策的导向和专项经费的支持是引导高职专科向本科发展的前提。

(二)提高高职教育地位

根据2011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可知,高等教育第一阶段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以及研究生教育。而第一阶段又分为理论学术性和实用技能型教育。就目前的国内高等教育培养模式来看,大多本科以上院校均以培养理论研究性、学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专科教育则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这一教育体系导致本科生就业难、专科生提升难等问题。

“十二五”期间,大量新兴产业的建立,对直接服务于生产一线,从事某专业领域的研发、管理等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因此,提高高职教育地位,突出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完善高职的本科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之重。

三、理工类高职本科教育

高职专科院校在本科教育提升过程中,建立自身专业特色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前提。理工类学科,与文科类、艺术类学科相比,具有较强的应用型和实践型,在发展本科提升过程中,应从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选拔机制

目前国内的高等教育选拔机制是通过高考成绩的高低,从一本线到二本线,再到三本线,最后才是专科线,这样的选拔机制只能说明高职是最差的教育,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较差,研发能力就更差,毕业后怎么服务于高技能需求的生产。在国家政策以及高职地位大大提升的基础上,可效仿“北大联盟”等做法,采用提前考试、提前录取等方式选拔具有较强应用能力,产业研发能力较强的考生。当然,这一机制的落实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但是,一旦该选拔体制得以实现,则标志着中国的高职教育已经到了另一个“春天”。

(二)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专科培养模式,在本科教育提升过程中应得到深化。校企合作不能停留在培养职位导向性技术型人才方式上,而应该逐步深化某职业领域的技能型人才。简单的说,理工类高职本科教育不仅要培养技术工人,也要培养能进行岗位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高级工程师。理工类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就业,研发”为导向,根据学科特色的不同进行细化,重在培养工程型、技能型人才而确定。

(三)课程设置

传统的高职专科教育,采取“2+1”模式,真正在校学习的时间就2年,2年的时间内既要完成基础通识课的学习,还要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大量的教学任务导致教师的教学只能点到为止,学生的学习也只为通过期末考试,这一现状与高职教育相背而驰。

高职专科在提升本科的过程中,对课程设置要建立“企业、教育、学习”三方论证组,对该专业的市场前景进行探索,对该专业的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在4年的本科教育期间,可采用“3+1”模式或“3.5+0.5”模式,精简基础通识课的设置,增加应用型专业课的设置和实践环节的授课比例,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和动脑能力,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四)师资队伍

增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变师资结构是专升本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应建立相关政策及专项经费对具有较高学历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引进,并加强在校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建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职业技术进修及考证,增加教师的再教育和专业实践培训机会,大大推进教师发展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和技术研发能力。

提高教师地位,重视教研室的作用,改变传统教研室的垂直管理模式,大力推进教研室“扁平化”管理模式[11],加大教研室主任的权利范围,由教研室直接与科研处、教务处协调教学与研究相关适宜,降低中间环节的信息导向错误率,进一步增强教师与政策决策者之间的协调共生关系。

国内高职教育体系需要长期在国家政策导向以及教育体系不断变革中完善。高职本科教育发展是高职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必然之路。高职本科教育必须通过高职专科提升和应用型本科转型两种方式共同发展。高职专科在本科提升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必须通过教学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改革和提升来完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1-03-16]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3/16/c121193916_2.htm.

[2] 柳友荣. 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D]. 江苏:南京大学,2011年。

[3] 刘显波.发展本科层次高职教育_问题与对策_兼与任君庆_王琪老师商榷[J]. 职教论坛,2013(13):52-57.

[4] 檀祝平.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试点问题的再思考[J]. 职教论坛,2014(04):33-36.

[5] 檀祝平.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J]. 职教论坛,2013(24):80-83.

[6] 秦玛.办好应用型本科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教育与职业,2010(11):40-41.

[7] 李晓明. 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本科教育发展—以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高职本科为选择[J]. 教育发展研究,2012(3):18-23.

[8] 鲁武霞.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向高职本科转型[J]. 江苏高教,2012(3):139-141.

[9] 泽强.类视角下高职本科与应用型本科探略_兼论民办本科院校的定位[J]. 职业技术教育,2012(13):5-9.

[10] 曹洋.高职院校开设技术应用型本科的研究[J]. 职业教育,2011(11):23-27.

[11] 王淮庆,杨晓莉. 扁平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15):154-155.

作者简介:刘飞(1984-),女,江苏无锡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

猜你喜欢
理工类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大理大学学报》2014年自然科学类优秀论文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3300多名本科新生清华报到 理工类超八成
理工类院校韩国语专业转型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
大学理工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