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以及干预方法研究

2014-12-09 09:01:54周伟伟李国良杨月虹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

周伟伟?李国良?杨月虹

摘 要: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贫困大学生常常有一些自卑感、内心封闭、焦虑等心理表现,负面影响较大。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社会、家长、学校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特别是近些年的多起大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更是促动了人们的内心,让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贫困大学生这一心理问题的高危群体,更加需要疏导。我们必须分析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再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帮助和干预,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加自信,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方法

2002年,中新网北京发布:目前中国高校贫困生已达300万,占学生总数四分之一。2006年,《中国贫困高考生调查报告》发布:我国高校中,贫困生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6%,总数估计超过500万人。而到2012年,新华教育网发布称:我国近5年资助的高校贫困生人数增长近两倍。可见我国贫困大学生人数不断上升,贫困大学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也面临着不断增多的心理问题,必须采取一定的干预方法进行调节和疏导。

一、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1.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1)自卑感强、内心敏感

贫困大学生为贫困产生羞愧的人数超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也有很多因贫困而自卑的,大都数人都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自卑感让大学生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不敢在公众场合发表自己的看法,面对人多的情况常想着逃避,怕自己被别人嫌弃、拒绝。由于内心极度敏感,对同学的话语常会联想到自己身上,或过度揣摩同学的话语,有时会表现的情绪特别激动。

(2)心理焦虑,伴随抑郁症

在学习上,为了获得奖学金减轻家庭压力,贫困生希望自己能有较为优异的学习成绩,并能体现自身价值。但由于好的成绩需要充足的学习时间,但贫困生迫于生活压力需要打工挣钱,因此,常常会处于矛盾中,即想打工挣钱,又想好好学习,增加了心理焦虑。

在经济上,贫困生由于家庭原因,有着经济上的负担,也增加了其心理压力,不仅要忧虑学费,也要忧虑生活费,增加了心理焦虑。

在就业上,贫困生就业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容易,也没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大学生人数的不断上升,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就业岗位的紧缩,导致贫困生就业愈加困难。当今社会就业更加注重人脉和经济利益关系,贫困生来自农村,没有经济实力,也没有可用的人际关系,就业前景不明朗,增加了心理焦虑。

在学习、经济、就业的三方面的压力下,不断加重贫困生的思想负担,增加了心理焦虑。而过度的心理压力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很可能演变为抑郁症,严重的不仅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而且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3)人际交往较为闭塞,缺乏自信心

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交往,贫困生也不例外,但人际交往不仅需要时间,也需要金钱。现如今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通过聚会、聚餐、唱歌、旅行等形式进行,AA制的话对贫困生也是一大笔开销。有的贫困生将与同学交往作为经济负担,导致他们常避开一些要花钱的活动,限制了人际交往范围,减少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参加集体活动少形成了独来独往模式,在同学中被边缘化,变得更加孤僻,严重降低了自信心。

2. 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1)社会环境影响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人们生活观念发生了改变,人际关系变得愈加冷漠,嫌贫爱富的心理不断加重。而贫富悬殊对大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一些大学生挥霍金钱、贪图享乐,而贫困生也将其作为了生活中的挫折而非磨练,加大了对金钱的渴望,有的更是产生了消极的心理情绪,变得偏激。

(2)生活环境的影响

贫困生大都来自农村,受经济条件限制,缺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家长操心生活问题、经济拮据,也忽视了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只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好。造成了进入大学后,贫困生感受到很难融入集体,怀疑自身的各方面,逐渐变得自卑、脆弱等。

二、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干预策略

1.学校提供经济援助和勤工俭学的机会

学校为贫困生提供多层次的资助体系,如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为贫困生提供完成学业的基本经济保障,减少贫困生由于经济原因造成的心理压力。学校要增加勤工俭学的机会,开设多个助学岗位,让贫困生付出一定的劳动后取得报酬,不仅磨练意志,也能培养自身能力。但现实中的高校对岗位的开设还不够多,很多贫困生无法获得岗位。因此,高校不仅要提高尽可能多的校园岗位,也要增加社会上的岗位开设,帮助贫困生减轻经济压力。

2.加強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工作

针对一些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设主体鲜明的讲座来帮助他们疏导心理问题;也可以通过一些不同载体来扩大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范围,如设置心理咨询室、校园广播站、校刊等,让贫困生学会自主调节心理,并在同学帮助下树立自信心,优化心理发展,缓解心理压力;学校可以发挥贫困生榜样作用,如评选优秀贫困生等,让更多的贫困大学生感受到努力成长为优秀学生的光荣感,促进其健康成长,促进其完成学业。

3.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贫困大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很容易出现心理波动,更要重视该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因此,在刚入学的时候,学校就要组织进行丰富的入学教育,让学生对大学四年进行自我规划,并对之后的就业进行合理想象。入学教育内容除了专业教育外,还要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解决一些入学困难和人际关系等,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

在就业上,学校要扩大就业渠道,采取多样方式和渠道为贫困大学生推荐岗位,指导其参与各项招聘会,帮其选取合理的招聘单位等。学校也可组织学生下基层或去西部大开发地区进行锻炼和发展,减轻贫困生对就业压力产生的不良情绪,保持一个较好的就业心态。

参考文献:

[1] 曾令玉.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支持体系探究[J].武汉科技学院院报.2009年.

[2] 赵学通.高校贫困生的精神贫困问题及对策分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高欣.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透视与工作对策研究[J].新西部.2011年15期.

猜你喜欢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和EAP模式下的关困助学新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53:41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23:07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30:43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