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挑战

2014-12-09 17:18宁静张彩坋高富岗李富忠
天津农业科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粮食生产粮食安全城镇化

宁静 张彩坋 高富岗 李富忠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大量耕地资源被占用,劳动力呈现“城市化”转移倾向,新型城镇化建设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粮食种植比重下降,从而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许多挑战。因此,为保障城镇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山西省应该协调好城镇化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关系,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关键词:城镇化;粮食生产;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10.012

Challenges of New Urbanization on Grain Production——A case of Shanxi Province

NING Jing1, ZHANG Cai-fen1, GAO Fu-gang2, LI Fu-zhong3

(1.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Shanxi 030801, China; 2.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Shanxi 030801, China;3. School of Software,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Shanxi 03080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new urbanization level enhances constantly. In the process of new urbanization, a large number of cultivated land was occupied, labor present tendency transfer "urbanization", the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cause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djusting agricultural structure lead to the decrease of the grain planting proportion, thus these factors bring many challenges to grain production and grain security. Therefore, in order to guarantee grain security in the process of the urbanization, Shanxi should coordinat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grain production,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standard basic farmland, foster the subject of new type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and strength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ationally adjust the planting structure, to increase allowances for grain production.

Key words: urbanization; grain production; grain security

粮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同时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之所以为战略物资,是因为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国家安全的基础。粮食安全一直关系着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安宁、经济的发展。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然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大量耕地资源被占用,劳动力呈现“城市化”转移倾向,新型城镇化建设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致使粮食种植比重下降,这些因素都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以山西省为例,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探讨未来新型城镇化以及稳定粮食产量应注意的问题,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政策建议。

1 山西省粮食生产和城镇化现状分析

1.1 山西省农业和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山西省位于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地形复杂多样,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丰富,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山西省具有悠久的农耕传统,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杂粮、蔬菜、水果、油料、棉花、烟叶、甜菜、胡麻、油菜籽等农作物,品种资源比较丰富,素有“小杂粮王国”之称,小杂粮种植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近30%。

2011年底,山西省常住人口3 610.83万,以人均年消费约400 kg的需求来计算,山西省一年粮食需求量为:1 444.332万t。2012年,山西粮食总产量1 274.1万t,供给与需求缺口为170.232万t,粮食自给率88.21%。2012年,山西省玉米产量903.9万t,供给率为62.58%;小麦产量259.2万t,供给率为17.94%。可以看出,山西省粮食供给不足,加强山西省粮食生产迫在眉睫。

1.2 山西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山西省现代化的理性选择,是建设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是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重要出路。自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1978—1990年,是城镇化的稳步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由19.18%稳步上升到28.90%,平均每年提高0.81个百分点;1990—1997年,是城镇化缓慢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由28.90%缓慢提高到31.94%,平均每年上升0.43个百分点;1997—2010年,是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由31.94%提高到47.00%,平均每年上升1.16个百分点。考虑到山西省城镇化发展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山西省城镇化速度有所放缓,城镇化发展的重点转向与工业化相协调上来。endprint

2012年,山西省城镇化与工业化之比为0.99,低于国际公认的1.4~2.5的合理水平,城镇化相对滞后,工业化相对超前。因此,今后我们要加快城镇化速度,以确保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根据山西省规划,到2015年山西省城镇化水平将会达到55%左右,快速城镇化进程必会给山西省粮食生产带来巨大压力。

2 新型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挑战

2.1 耕地面积大幅减少

耕地面积的减少是新型城镇化对粮食生产最直接的影响。统计资料显示,全省耕地面积由1978年的392.341万hm2减少到2010年的333.333万hm2,减少了15%,年均减少1 788.1 hm2。其大量耕地被挤占,将给粮食安全带来巨大隐忧。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园区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都大量增加,不可避免地挤占了一定的农业用地,其中包含大量的农业耕地,导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

2.2 劳动力呈现“城市化”转移倾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不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且拉大,这就使农民为获得更高的收入,纷纷涌到了城市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例如采掘业、服务业等,出现了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业生产老龄化现象,不利于新科技、新技术、精耕细作等特征的现代农业的推广,不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

另外,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和男女比例也受到了影响。山西省工业的发展、城市的建设等方面发展迅速,这离不开大量进城务工农村青壮劳动力,但是这就使在农村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多是老弱妇幼,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致使土地抛荒现象日益严峻,给粮食增产带来了隐患,加上留守人员知识文化的限制,农业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受到限制,不利于粮食产量的稳定和提高。

2.3 新型城镇化建设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带动了山西省经济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山西省生态环境的恶化。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大省,长期形成以煤炭、冶金、化工等为主的资源型工业结构,使山西省原本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特别是伴随着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镇吸纳了大量农村人口,由于城市垃圾处理设施不足导致产生的生活垃圾和许多难以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乱堆乱放。另外,水资源是农业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然而山西省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达标排放,使农业用水受到污染,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从而导致粮食减产,威胁着山西省的粮食安全。

2.4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粮食种植比重下降

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结构随着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发生了改变,现在许多农民选择种植或养殖附加值高、收益高的农产品,而不种植粮食作物。1978年,种植业占山西省农林牧渔总产值的82.6%,畜牧业、渔业和林业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11.4%,0.02%和6.0%。到了2008年,种植业占山西省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61.4%,畜牧业、渔业和林业分别上升到31.1%,0.7%和3.4%。同时,种植业内部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发生了变化,2008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由1978年的84.1∶15.9下降到81.3∶18.7,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的比例也在不断下降。

3 促进山西省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

3.1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粮食生产最基本的要素是耕地,保持一定面积的耕地对于保障山西省未来粮食安全的意义重大。耕地的存量是既定的,然而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城市建设挤占了大量的耕地,致使耕地面积大幅减少。面对这种问题,我们应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目前,农村土地大多畸零不整,田间道路窄,地块规模小,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通过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可以使分散的土地连片,有利于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从而优化了土地结构,改善了土地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效地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步伐,以保障山西省粮食安全。

3.2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由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转移,而且留守的多是老弱妇幼,致使农村人力资本相对贫乏,不利于以新科技、新技术、精耕细作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的推广,不利于粮食长期增产。因此,要想大力发展农业、实现粮食增产,必须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是解决山西省农业发展、粮食增收的根本出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为了使广大农民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和科学普及,促使农民学会运用先进技术以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实践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这为保证山西省粮食安全提供了智力支持。

3.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推进新型城镇化严重影响了山西省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而且间接对人体造成了伤害。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将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首先,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避免因追求经济效益,损害生态效益,进而影响粮食生产率;其次,监督管理工作要到位,污染物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以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确保粮食生产环境安全;最后,发展新型城镇,建立一种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原生态粮食安全生产模式。

3.4 合理调整种植结构

我们应该在确保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农民对于种植结构的调整往往存在着跟风现象,盲目性比较大,造成的结果是“人家种啥,我也种啥”的局面。在农村中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出现了什么挣钱就多种什么的问题。准确地说,应该在搞清楚市场供求状况、结合本地农作物的种植特色及确保粮食产量的基础之上,优化本地农作物的品种结构,确保一定量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面对当前农作物种植结构存在的问题,农民必须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结构调整,使农作物种植业结构合理,从而确保山西省粮食产量的安全。endprint

参考文献:

[1] 许高峰,王运博.城镇化进程中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5):120-127.

[2] 韩作生.农业科技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及价值评价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3] 陈宝玉.吉林省农田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J].农学学报,2013,3(8):32-37.

[4] 常鹏选.山西省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变迁研究[J].经济师,2012(5):203-205.

[5] 王娟玲.对山西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几点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14(4):397-399.

[6] 张建平.山西省粮食产量及粮食作物结构变化趋势的相关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2):516-520.

[7]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1978-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78-2007.

[8]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1978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78.

[9]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1979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79.

[10]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1980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0.

[11]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1981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1.

[12]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1982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2.

[13]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1983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3.

[14]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1984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4.

[15]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1985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

[16]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1986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6.

[17]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1987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

[18]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1988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8.

[19]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1989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

[20]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1990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

[21]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1991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

[22]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1992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

[23]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1993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

[24]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1994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

[25]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1995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26]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1996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27]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1997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28]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1998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29]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1999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30]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2000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1]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2001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32]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2002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3]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2003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34]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2004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35]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2005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36]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2006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7]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 2007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9] 张晓天.山西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分析[D].临汾:山西省师范大学,2013.

[40] 冯璇,严俊霞,薛占金,等.临汾市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J].山西农业科学,2012(4):402-405.

[41] 魏方,纪飞峰.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中长期情景预测及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10(2):137-143.

[42] 钟华平.城镇化对水资源的影响[J].世界地质,1996(4):49-58.

[43] 康磊,吴佩林.快速城镇化对山东省粮食生产的挑战[J].经济与管理,2010,24(9):61-64.

[44] 侯安宏,高晓霞,张汉达,等.大力发展农牧业产业化,推进内蒙古城镇化建设[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4):1-4.endprint

猜你喜欢
粮食生产粮食安全城镇化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中原经济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农村科学储粮与粮食安全研究
郑州市粮食生产能力分析
浅论雷州市广垦东西洋米业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基于SFA河南省18地市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分析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