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淳安县的生态环境孕育了鸠坑茶种,是大自然赐予淳安县的宝贵财富。鸠坑茶在唐代就成为贡品;近代,淳安县是遂绿主产区,是全国闻名的绿茶“金三角”之一;现在,淳安县更依托生态优势,在名茶生产中独辟蹊径,主打生态、安全、优质的亮点,千岛玉叶龙井茶和鸠坑毛尖已在各类名茶中独树一帜,知名度越来越高。
自淳安县列为美丽杭州实验区后,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开展“五水共治”,锻造绿色生态屏障,努力将“绿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银山”。大力做好、做强茶产业,让茶林青山变成产业“金山”,是淳安县建设“美丽杭州”的一大目标。
淳安县的茶产业在发挥生态优势的基础上,还必须夯实茶园、茶厂和市场三个基础,才能提升产业化水平,才能赶超省内外的先进水平。
1.夯实茶园基础,实现“四化”。“四化”即现代化、园林化、良种化及机械化。回顾淳安县茶园建设,真正符合“四化”标准少之又少,淳安县今后任重而道远。
现代化——符合现代的标准要求,茶园土层要深,符合茶树生态要求,坡度25 度以下顺坡种植,25 度以上必须建立石坎阔幅水平梯地,开挖种植沟等农艺措施。
园林化——茶园布局要从景观、生态角度考虑,总体安排园、沟、渠、路及保护林带屏障,合理选择行道树、遮荫树。
良种化——合理选择良种。既要考虑适栽适生性,又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在兼顾的前提下,利用茶芽及叶片的色差,使景观成为新的亮点。淳安县引进的良种有乌牛早、浙农117、安吉白茶等,还有淳安县自选的鸠20、鸠16。今后还可引进白化茶类的一些品种,提升淳安县的经济效益。
机械化——引用机械或机器换人是大趋势,也是现代茶业必须经历的过程,因此茶园的布局要适应耕作、采摘、喷雾、灌溉机械化的需要,沟、路布局要合理,机械要进得来,出得去。
2.夯实茶厂基础,构筑服务平台。20世纪80年代,淳安县刚进入家庭承包经营和名茶生产的初期,就提出了“两统两分”的茶厂经营模式,体现了为茶农服务的精神,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名茶生产发展以后,基本上农户以手工及半机械为主,集体加工受技术、销售等条件限制难以为继,纷纷关停,服务中断,农户各自单打独斗,独闯市场。近年来,名茶加工机械发展日新月异,由手工向半机械发展,后又演变为单机自动化,现在又发展自动连续化生产线,为名茶生产加工厂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2014年,淳安县已有无公害名茶加工厂295 座,虽然经营模式各异,但已为淳安县名茶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名茶加工厂的发展降低了劳动强度,使茶农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高;社会分工更为精确,提高了产业化水平;茶制品的质量明显得到改善与提高,极有利标准的执行;基本杜绝和隔离茶产品二次污染的可能性,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加工厂是为茶农服务的平台,使提高茶产业及茶农的整体素质成为可能。因此,我们要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名茶加工厂这个平台,改造提升淳安县茶产业的素质,为品牌建设奠定基础。
无公害名茶加工厂,不但解决了茶农加工难问题,确保了加工质量,还可以通过茶厂的载体和桥梁,把茶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茶农通过投售青叶,解决了加工难问题,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茶园的采摘,延长采摘时间,提高茶园的下树率,通过增加青叶数量来增加收入。茶厂通过收青环节,按质论价,指导影响茶农提高采摘标准和质量,从改善质量来增加茶农的收入。茶厂的经营者可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与茶农组成合作关系,建立利益共同体,培训指导茶农种植、培管、施肥与治虫。茶厂经营者通过标准化贯彻宣传,提升茶厂的经营管理水平,也对青叶的质量通过价格进行调控,引导茶农优质优价,质量在源头就能得到控制。
3.夯实市场基础,服务客商和茶农。现在的市场几经搬迁改造,已渐成规模,在省内外有一定的影响,是淳安县茶产业发展的基础。淳安县目前的茶产业主要靠市场拉动,市场的兴与衰直接影响茶产业的高与低,因此市场的基础必须打好,招揽天下茶商,建设浙西第一茶市,为淳安县茶产业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1.应用微笑曲线理论来经营指导淳安县的茶产业。中茶所副所长鲁成银根据台湾农业微笑曲线经修改充实,提出了茶业的微笑曲线理论。这是移植嫁接现代先进的工、农业管理理念,实现茶业现代化管理的理论创新。
茶产业升级发展应围绕全产业链、科技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提升茶叶产品档次,生产安全、高品质精品茶叶,生产价值链高端产品,实现产业增效,茶农增收,让消费者获得满意的茶叶产品,满足消费者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从茶业微笑曲线理论可以看出,实现茶产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其路径主要有四条:现代茶叶科技创新与应用、品牌营销、标准化生产和现代化茶业企业经营管理。
现代茶叶科技创新与应用。科技创新主要是围绕茶全产业链展开,如:生态友好、良种选育、肥水管理、病虫绿色防控、修剪与采摘技术、加工技术、精深加工技术、精制与拼配技术、分等分级与品质管理、储藏保鲜与物流科技等等,提升茶叶品质;研发新技术与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减少能源消耗、消减自然灾害影响、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茶产业的知识科技含量,形成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创造出高附加值。
品牌化营销。茶叶质量是有限的,品牌则是无限的,因此,茶叶生产要在做好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强化品牌营销,实现茶产业由低附加值的传统农家生产销售,发展到知识密集型的品牌化营销,提升茶叶产品的附加值。茶叶品牌建设是一项融知识、人才、技术、管理和营销等为一体的复杂体系。淳安县千岛玉叶龙井茶作为公用品牌,“母+ 子”品牌管理模式的应用,推介宣传力度的逐年加大,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要进一步推进公用品牌后企业“子”品牌的壮大,要让企业成为品牌营销的主导,通过企业品牌的做大,推动公用品牌的升级。
标准化生产。现代茶叶生产应当建立在科学的标准化基础上。因为它是可重复的生产、销售与服务过程,故应借鉴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的理念和知识,来改造传统的茶叶生产和经营活动。公用品牌的标准应包括:茶园产地环境、茶叶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茶叶产品质量标准、品牌标识管理、品牌管理等标准。同时,还应加强市场监管,对不合标准的茶叶及假冒标识的经营者进行处罚,规范市场秩序。
现代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茶叶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离不开现代茶业的经营管理。淳安县的茶业经营者,其战略定位、经营组织、经营机制、企业文化、经营团队、科技、生产、仓储保鲜与物流、销售与品牌、全程可追溯、信息与售后服务等方面,应借鉴农业经济学、企业经营管理和农产品管理学等基础理论,构建现代茶叶企业经营管理体系。
2.建立终身学习教育培训体系。一是要强化在职技术人员的培训,切实掌握好当前主流的关键技术与环节,拥有熟练指导茶农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的能力,通过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茶农增收。二是有计划地开展对茶厂经营者和茶农的培训,学习普及贯彻标准化知识,在生产上能自觉地执行和运用,使标准转化为经济效益。
3.差异化指导茶产业发展。淳安县的地形地貌海拔高差不一,加上人工湖的存在,呈现了气候的多样性;名茶生产以后,引进的无性系良种生产方式也不一致,如乌牛早等类型只能在春季生产;培管经营的方式不同,生产的方式也不同。因此,淳安县茶产业在抓好三个基础的的同时,一定要进行多样性的差异化指导,逐步理顺关系,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