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称“金榜题名时”是人生四大得意事之一。作为封建王朝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科举制度已经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虽说科举制度已经废止了一个多世纪,但是当年考取秀才、进士、举人的那些试院依旧是学子们最喜欢的旅游之地,不少人都喜欢到那些有影响的试院参观,并希望因此给自己的学业增加些好运气。
北京国子监
提到学子们的必去之处,不得不提国子监。作为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国子监在元、明、清三代,既是教育部,又是为官府培养后备人才的最高学府。
国子监第一任校长是元代著名理学家许衡,当时有学生200余人。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叫“监生”,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从全国各地秀才中选拔的正途监生,到此作进一步深造;二是外国留学生;三是“捐监”,挂名监生,只要交足银子,就能领取“监照”,算是监生。他们也成为最早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见证了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辉煌。
在国子监里古槐成片,因自周代起,就有“面三槐,三公位焉”之说,即在皇宫大门外种植三棵槐树,分别代表太师、太傅、太保的官位。古人所谓:“登槐鼎之任”,即三公之位。所以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人们就把国槐视为“公卿大夫之树”。在国子监里广植槐树,喻示着监生们可以考中高官之意。在周代,国子监的内外就广植槐树,所以在我国历代的国子监内外就沿周礼之制,都广植槐树。
如今国子监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后,和故宫等老建筑一样,逐渐成为古城北京那沧桑过往的名片。国子监街两侧槐荫夹道,大街东西两端和国子监大门两侧牌楼彩绘,是北京仅存的建有四座牌坊的古建街。今天,秀才们的读书声早以走远,留下的只是历经风雨沧桑的建筑。告诉今人,走任何一条路都离不开努力和奋斗,从古到今,一直如此……
交通:乘地铁到雍和宫站下,南行200米;或乘13、116、807路公交车可达。
门票:30元,军人、老年持证半价。中小学生免票。
南京江南贡院
江南贡院位于秦淮河边、毗邻夫子庙,是古时候的“风水宝地”,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这里自然走出了不少文人墨客和和政治名人,像我们熟悉的唐寅、吴承恩、郑板桥、吴敬梓、林则徐、张謇等都是从这个考场走出来的。如今,这六位科举名人被塑成铜像,站到了江南贡院门前的龙门街上,见证当日书生才子们的意气勃发。
走进江南贡院,首先进入眼帘的便是龙门,取鲤鱼跳龙门之意。龙门向前,直通明远楼。这座楼也是江南贡院的中心,也是最高的一座建筑。登上明远楼,贡院尽收眼底,考官与监巡官在此发号施令和警戒。相传,林则徐在担任江南贡院建临期间,发明了创造了信炮和号灯制度,有效的保证了考试秩序。
现如今,明远楼的东西两边都按照历史原样复建了四十间号房。西面每个号房中都有一尊彩绘考生塑像,或伏案疾书,或冥思苦索;或从容不迫,或双眉紧蹙,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东面号房则是仿真江南乡试的场所,从考试到放榜,让人切实感受科举考试的苦甜悲喜。
出了贡院,站在繁华热闹的龙门街上,再次看到六尊铜像,别有感触。他们是当代学子学习的榜样楷模,让纷至沓来的游客、学子在此找到了奋进的动力。
交通: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金陵路1号。地铁1号线三山街站下,或乘坐、128、30、807、82路到白下路。
门票:25元。儿童、老人、军官、记者、残疾人凭证免费。
泰州学政试院
秀才考试是科举考试中最基本的一级考试,也是选拔官员的开始一步。泰州学政试院称得上是乡试的代表建筑,也是现存最古老的试院,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就已经建立。
泰州的学政试院前身是凤抚军使衙门。由于明代倭寇一度猖獗,泰州成了抗倭要冲,建立了凤抚军使衙门。等到倭寇基本平定之后,凤抚军使衙门的房子就空了下来。后来用作江苏学政试院,负责全省秀才的考录、评等、惩处等事务,这个职位由朝廷直接委派,地位上与一省的巡抚平级,排名也仅次于巡抚。
据统计,泰州学政试院曾经有一百多位学政“按临”过,比如大学士张廷玉之弟张廷璐、康熙年代的名臣刘墉,都曾经是两任江苏学政。值得一提的是刘墉第二次任学政时受理过一件涉及科举人员的案件,引发了一场较大的文字狱,这就是著名的徐述夔一柱楼诗案。据说刘墉主考院试,考场上纪律比较严明,据传有许多本来打算通过作弊蒙混过关的考生因此胆怯而缺考人数较多。
至于从泰州学政试院考出来的秀才,也不乏大名鼎鼎之人,如画家郑板桥、李鱓、学者阮元,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宫梦仁……不能一一尽数。
如今学政试院的大门和思补堂依然保存着原汁原味的明建清修建筑,如今这里已经成了中国科举院试的博物馆。这里原汁原味地展示了科举时代乡试考试的情形,尤其是考棚中间的三道龙门架,取意“鱼跃龙门”和“连升三级”。因此,到学政试院参观、祈求高考顺利的学子一定要从这里跨过去,寓意获得吉祥和幸运。
交通:泰州市府前路2号。乘10、18、20、27、168、301、302路至市二中站下,向南步行100米。
门票:30元。儿童、老人、军官、记者、残疾人凭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