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大数据本质 抓住大数据机遇

2014-12-09 17:08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
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 2014年4期
关键词:资源信息发展

□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杨学山



把握大数据本质 抓住大数据机遇

□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杨学山

信息资源(大数据)是技术变革、产业变革和发展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内生变量,已成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社会治理能力、保障国家安全新理念、新路径、新手段的重要构成要素。我们必须站在历史和战略的高度,围绕信息资源建设、大数据发展核心技术研发、大数据与应用结合、大数据发展的法制和制度环境、人才队伍建设等关键环节,统筹布局,加速推进,取得实效。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形成了包括处理、传输、感知、显示和反应、内容、系统等六个方面技术构成的新体系,这一体系在应用中不断与长期发展起来的工业技术融合,催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宽带、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慧智能系统等新概念成为这一历史性发展潮流中的代表性标记,而其中,大数据又引起了学术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各国关注的一个新焦点。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主动迎接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转型,把握大数据的本质,抓住大数据发展机遇,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和应用健康发展。

一、全球关注、急剧升温的大数据现象

(一)大数据概念的产生

数据是用符号、文字、图像、音视频等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的描述或记录,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个组成部分。自从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处理的信息用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化方式进行,所以称为数据,管理和利用信息的软件叫数据文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随着应用的发展,计算机信息系统内处理和存储的信息类型、数量和用途持续增加,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新的技术名称和应用方式开始出现,如数据仓库、联机数据分析、商业智能等。进入新世纪,互联网的普及和传感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和物联网一起,推动着信息量急剧增加、信息类型更为丰富、应用模式不断创新、信息资源的价值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掘,既有的技术跟不上发展的需求,新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大数据概念随之产生,并迅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二)大数据的基本内涵

目前,大数据尚无统一定义。不同研究机构、企业、专家从不同角度分析大数据的特征,提出对大数据内涵的理解,差异比较大。如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认为“大数据是指大小超出常规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合”,而这个大小也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字来区分,依据不同领域的特点而变化。国际数据公司侧重大数据的4V特征,即体量(Volume)、多样性(Variety)、时效性(Velocity)和价值密度(Value)。《大数据时代》(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一书认为,大数据并非确切的概念,大数据是人们在大规模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做到的事,而在小规模基础上无法完成。大数据是由量变导致质变,核心是预测,它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经济学人》刊登的“大数据的兴起”一文则认为,大数据是一种资源和工具,它使得信息处理的方式发生变化,并将改变人类思考世界的方式,激发更多的创新。还有很多定义,不一一列举。综合起来,大体可以将大数据的基本内涵概括为:从信息的外在特征看,数量大、类型多、结构化程度不一;从信息处理的技术要求看,需要新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技术;从信息利用的价值看,具有价值密度不均衡、价值发掘和应用模式需要新的视野和技术;从更加广泛的范畴看,大数据将改变人类认识世界和创新的模式,在相当程度上改变既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如果从历史的尺度看,大数据是信息或信息资源这个词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技术条件下的一个概念,随着信息量的增加,信息资源作用的深化而产生,也会因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认识的变化而为新的概念所替代。

(三)各国高度重视大数据技术产业和应用的发展

近年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纷纷将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作为夺取新一轮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举措。美国政府2012年发布《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提出利用大数据加速科学、工程领域创新,强化国土安全,转变教育和学习模式。欧盟提出《开放数据战略》,希望成为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的全球领先者。日本发布“创建最尖端IT国家宣言”,提出以开放公共数据和发展大数据为核心的日本新IT国家战略。澳大利亚政府发布《公共服务大数据战略》,推动公共行业利用大数据分析促进服务改革,提升公共政策制定实施效果,保护公民隐私,力图跻身全球领先水平行列。一些国际组织也十分关注大数据发展,联合国启动“全球脉动”项目,通过收集分析社交网站信息,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管理;八国集团发布《G8开放数据宪章》,推动数据开放和利用。

大数据展示的产业前景和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性作用,推动全球信息技术巨头加紧大数据技术产业应用布局。大型互联网企业利用数据资源丰富、数据处理能力强等优势,积极推动大数据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谷歌在分布式计算等大数据处理技术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已在流感预测等领域取得成功应用。亚马逊凭借在云计算领域的优势地位,推出低价大数据存储服务、高性能计算、在线大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大数据服务。传统信息技术企业通过研发软硬一体机等大数据处理产品,加快向大数据领域转型和拓展,塑造企业新的竞争力。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发布了大数据整体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全面监控业务流程,并在医疗、保险、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领域得到应用。EMC公司推出了包括企业数据协作分析平台、数据库、大数据软件、数据软硬一体机在内的解决方案,助推企业加强智能管理,提升商业智能效率。随着大数据企业对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探索的不断深入,大数据应用已在政府管理、公共服务、企业管理、个人服务等领域产生了不少有说服力的成果。

(四)我国具有发展大数据的比较优势

一是信息资源的存量和增量巨大。我国国土广阔、人口众多、产业规模庞大、经济和社会活动单元数量世界第一,每天产生的数据量位于世界前列。金融、电信、交通、制造业等行业和医疗、社保、海关等领域积累的数据量在世界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6.8亿,高居全球第一;网页数量超过1500亿,电信、金融、医疗、文化等国家重要基础数据总量已超过1千亿亿字节(EB,10的18次方)。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流量在过去18个月中就增加了10倍,已占到全球互联网流量的10%。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数据量将突破8个10万亿亿字节(ZB,10的21次方),占世界数据总量的20%。

二是应用需求广泛,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作用显著。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数据的支持,四化发展也为大数据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工业领域,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制造业活动产生海量的数据,只要采集、组织、利用得当,就可以对产品全生产周期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率,而通过历史数据的分析,为研发设计、管理决策、市场销售、风险评估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更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走向更高层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在流通领域,制造、物流、销售和售后服务在大数据为基础的信息平台的支撑下,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协同,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就是基于这样的基础。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判断客户的诚信、偏好、习惯,既可服务于拓展业务,又可更好地防范管控金融风险。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领域,在传感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大数据为提高管理水平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科研、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家居生活等其他广泛领域,大数据的作用也在不断被挖掘出来。

三是产业基础初步具备。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应用和信息资源都有一定的积累,加快发展大数据具有比较扎实的产业基础。不少企业已经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和产业发展潜力,纷纷在大数据领域布局,加强存储、处理能力的建设,加快技术产品研发与人才队伍培养,同时,信息技术企业还积极和其他领域的企业协同,寻找发展机遇,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例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率先运用大数据技术,搭建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自身核心业务的优化提升。华为、浪潮等基础软硬件企业加强数据存储和管理技术的研发,开发出数据仓库、数据库一体机等大数据管理产品。拓尔思等专业数据服务企业针对医疗、电信、医药等特定领域研发专门数据分析产品,已取得重大进展。

四是本土特色应用优势明显。受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习惯的影响,国外的互联网企业对中国文化、制度、习惯、偏好的理解与本土企业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造成一些服务水土不服,用户的认可度不高,这给我国本土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会,一批企业抓住商机,快速崛起,发展成能与国际竞争对手抗衡的企业巨头。以腾讯QQ、微信为代表的本土社交服务,几乎占领了国内全部市场;以百度为代表的本土搜索服务,受到国内用户的广泛欢迎;以淘宝、京东商城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注册用户数量已经超过6亿人次。依托中国语言和本土文化,在大数据领域有望再次实现互联网时代我国龙头企业与国际巨头相抗衡的发展格局。

(五)我国发展大数据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是对信息资源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全社会尚未形成对信息资源在信息技术革命、两化融合的历史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重要性的共识。重物质资源轻信息资源思想仍普遍存在。即使意识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但对如何才能建设好国际一流的信息资源、如何把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充分发掘出来的理解不足,造成一些机构盲目追逐硬件设施水准、轻视信息资源积累和利用。

二是相关技术产业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足。大数据概念的基本内涵决定了大数据处理技术是信息处理技术的高级阶段,不仅涉及整机、系统、芯片、数据库、应用软件等全系列传统的信息技术,还扩展到传感技术、语义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的领域,信息的处理和存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在数据处理核心技术方面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而新的大数据处理技术,特别是在语义处理、大数据管理系统、数据价值发现利用、非结构信息的组织和处理等方面认识迟、起步晚,创新基础弱,尚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大数据应用需求。

三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信息资源的建设利用和有效保障信息安全的需要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法规和制度体系。个人信息保护、公共信息共享、开放数据公开的法律安排,以财产权为基础的信息资源所有权规范,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关系,信息资源拥有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等等一系列重大的问题需要法律制度确定。信息资源积累日益丰富、利益关系日益重大、使用范围日益扩展,使得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既要加强技术安全防范,还要提升安全管理能力。斯诺登事件暴露出来的信息安全问题警示着世界各国,必须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围绕信息资源建立全系统、全生命周期、全供应链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国家、机构(企业)、个人三个层面确保信息安全,我国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需要高度重视,加快步伐。

二、正本清源,把握大数据本质

大数据是一个发展着的阶段性概念,认识大数据、抓住大数据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力争在大数据相关的技术、产业、应用领域实现跨越,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发挥更大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增添新的动力和抓手,需要把握大数据的本质。

(一)把握大数据本质,就是把握信息资源的本质

大数据是信息资源在当前的标志性概念,认识大数据本质,就是认识信息资源的本质。信息资源在人类发展的全部历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语言这种特定的信息形式使人类进化摆脱了相互交流的障碍,个体的发现和能力可以在一个群体扩散利用,加快了进化的步伐。从结绳记事、岩画到文字的诞生,使人类信息的交流摆脱了口口相传的时空约束,经验和知识有了客观载体,跨越时空,显著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化。活字印刷、机器印刷的发明提升了记录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效率、质量,推动农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各类书籍、报刊、杂志的出版发行、各种藏书楼、图书馆的产生,为人类知识的汇集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平台,加速了科技和文明的发展,推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计算机、互联网等一系列新的信息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使人类对信息的处理、传输、利用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信息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推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

1970年,哈佛大学奥汀格教授和他的研究队伍提出了信息、材料、能源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三种基本资源的论断,40年后,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把握大数据本质,就是要深刻理解信息资源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资源之一。

(二)要在人类历史发展转型中认识信息资源的本质

2008年金融危机后又相继地发生主权债务危机,与贸易保护主义、恐怖主义、南北不平衡等重大全球性问题纠缠在一起,促使全世界的理论家、战略家、政治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使人类社会摆脱危机,走向新的发展阶段。从2011年开始,新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能源、工业革命4.0、CPS、两化融合和两化深度融合第二个机器时代等概念不断产生发展。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本书中,讨论了“新能源+互联网”带来的变化;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发表其专栏作家保罗·麦基里文章“第三次工业革命”重点阐述制造业数字化的变革;派特·马什的著作《新产业革命》,分析了3000年人类历史中产业的变革,从技术和需求的发展变化、生态环境约束到生产者变迁,分析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的报告《工业互联网:突破智慧与机器的界限》认为工业互联网是继工业革命、互联网革命之后人类创新与变革的第三次浪潮,它将整合工业革命和互联网革命(第二次信息革命)的优势;2013年4月,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提出了实施工业4.0的建议,讨论了德国制造业利用其强大的装备制造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结合,在信息物理空间(CPS)保障德国制造业未来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我国在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两化融合、党的十八大作出了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决策,要求抓住信息化条件下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新机遇,创造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埃里克·布林约尔松和安德鲁·麦卡菲合著的《第二个机器时代》提出,我们将经历“人类历史上两个最神奇的事件:创造真正的机器智能,以及全体人类通过一个共同的数字网络互联互通、从根本上改变地球经济的格局”。第二个机器时代与第一个机器时代的不同之处在于智能。第一个机器时代的机器取代并倍增了人类和动物的体力劳动。第二个机器时代的机器将取代并倍增我们的智慧。两位作者认为,这场革命背后的驱动力是计算能力的指数级增长(或者说计算成本的指数级下降)。美国劳工统计局发现,进入新千年后,中产阶级的信息处理工作岗位日渐下滑。从2000年到2010年,有1100万个秘书职位被互联网服务所取代。同一时期,电话接线员减少64%、旅游代理减少46%、会计减少26%。比利时勒芬大学的经济学家马腾·古斯估计,在欧洲,7600万个中产阶级职位中的三分之二成为技术的牺牲品。

这些文献的共同指向就是经济社会正在发生重大变革,这个变革的核心是信息技术体系和工业技术体系融合,信息资源与能源、材料的协同,社会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将以信息—物理空间为依托。大卫·兰德斯指出:工业革命是指生产方式上的深刻变革。即通过用机器代替人工、用非生物力代替人力和畜力,实现从手工工业向机器大生产的转变。由于工业技术体系本身已经不足以从根本上继续提供推动历史转型的技术能力,需要构建信息—物理空间,将材料、能源、信息三种资源的综合利用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工业革命形成的生产力和信息革命形成的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要在两化融合的实践中把握信息资源的本质

把握大数据本质,引导大数据发展,不仅需要理论的分析,更需要在两化融合的实践中丰富和完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金属三维成型实验室,将金属粉末在激光高温下融化,并逐步叠加,最终形成复杂的飞机关键构件,这就是通常说的3D打印,这一过程体现了两种生产力、三种资源在一个平台上的融合:材料技术—钛合金粉末,能源技术—激光融化和成型,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的完美结合。3D打印是两化融合发展在制造领域的典型代表,而电子商务则在更广泛的领域说明了两化融合的深远影响。依托互联网平台,在信息系统和软件支持下,电子商务缔造了全新的商品流通过程和全新的商业模式。这种新模式全面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全面改写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物流依旧,制造依旧,购物依旧,但模式变化带来了主导力量变化,明确了信息资源在新模式中的核心位置。

(四)把握大数据本质,就是把握信息的资源特征

有人说驱动20世纪经济的是石油,驱动21世纪经济的是大数据,将大数据与石油相比,对于把握大数据的本质,建设好、利用好信息资源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与石油的开采利用具有本质相似性。不管是围绕特定问题收集需要的信息,还是在一个特定领域建立高质量的数据库,首先就需要知道信息有没有、在哪儿,这就是勘探、找矿的过程;把满足特定需求的信息收集过来,就是开矿,把矿产运输到提炼加工的工厂;把收集的信息通过数据管理系统加以组织管理,按应用需求进行结构化处理,就是提炼,如同石油必须经过炼化才能变成消费用的汽油、柴油或作为原料用的聚乙烯、聚丙烯等产品;将这样的信息与具体的应用结合,使之发挥作用,这就是基于大数据的应用系统,如同汽油通过加油站加注到不同用途的汽车内,石化原料变成衣服、设备或其他产品。信息采集获取、处理传输存储、组织和结构化加工、搜索挖掘预测、人工智能、应用系统等技术和系统都是围绕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如同石油石化技术围绕石油的勘探、开采、输送、炼化一样。

三、创新求实,抓住大数据发展机遇

信息资源(大数据)是技术变革、产业变革和发展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内生变量,已成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社会治理能力、保障国家安全新理念、新路径、新手段的重要构成要素。我们必须站在历史和战略的高度,围绕信息资源建设、大数据发展核心技术研发、大数据与应用结合、大数据发展的法制和制度环境、人才队伍建设等关键环节,统筹布局,加速推进,取得实效。

(一)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上来

正如前两个部分讨论的,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演进,信息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从从属的地位走向关键的、基础的、战略的位置。把握大数据发展机遇、实现技术和应用的突破是中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必然之举和关键环节。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把思想统一到总书记指示精神上来,持之以恒、落实到位、贯彻到位。集举国之力,持续营造并完善有利于大数据发展的政策、法制、制度环境,占领信息资源制高点、大数据应用制高点、大数据技术制高点、信息安全保障制高点、人才队伍制高点。

(二)统筹协调,抢占信息资源制高点

总书记指出,“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全社会各个方面都要把建设世界一流的信息资源、抢占信息资源的制高点作为推进大数据发展的首要任务。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相比具有特殊性:一是信息流动快速、低价海量且不受国界等空间约束;二是信息资源所有权、使用权与物质资源差异甚大;三是信息资源的质量取决于信息的完整性、系统性、及时性、适用性和组织管理的水平;四是信息资源不会在使用过程中消耗,而是在积累和使用过程中质量不断提升,不论是国家、机构、领域,其信息资源制高点,不是冗余叠加的量,而是一个总集合的质量;五是信息资源的作用不仅在于本身的质量,更在于使用的范围和程度,把已有的信息资源通过法律和制度,在能够使用的范围内充分利用是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目标;六是信息资源的制高点不仅体现在国家掌握的信息资源数量质量在国际排名中的位置,还包括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机构(包括企业)掌握的信息资源在国际同行中排名的位置。从国家发展战略看,在信息时代,抢占信息资源的制高点,比在工业时代占有丰富的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更加重要。信息资源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切实解决信息资源建设中的技术、资金、管理、法律的问题。抢占信息资源的制高点,不仅要明确任务分工,更要创新体制机制,恰当规范资源性质,并以此为基础明确所有权、使用权,明确各方责、权、利,激发活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到信息资源的建设中来。要界定好公共信息资源边界,让公共信息资源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

(三)注重实效,抢占大数据应用制高点

大数据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以及人的发展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抓住大数据发展机遇,就要抢占大数据应用制高点,把潜在的作用变为现实的效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首先要加强大数据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中的应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正进入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正好与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融合为新的生产力体系,经济社会活动以信息物理空间为平台的时期重合,大数据要与产品、装备、工艺的数字化智能化结合,要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要为经济预测分析和宏观调控提供更加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要加快电子商务、生产性服务业信息化的发展,实现信息流引导资金流和物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为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降耗、治污,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提供内在动力。

其次要加强大数据在社会发展领域的应用,加快社会发展现代化步伐。信息化环境对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大数据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智慧城管、智能交通、智能水务、智慧健康、网络化政府服务的作用,推动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提升到新的发展阶段。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加强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引导舆情中的作用,保障网络安全。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教育中的作用,创新教育模式,用信息化手段,网络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教育改革。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积聚世界一流的科学信息资源,建设包括各类科研数据库、科研交流合作网络平台、科研设备共享平台、科学信息资源个性化服务等内容的科研信息基础设施,提升科研水平,加快创新发展。

(四)布局创新,抢占大数据技术制高点

大数据为信息技术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在大数据收集、组织、处理、利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技术要求,要占领大数据发展制高点,实现信息产业由大变强,必须占领大数据技术制高点。占领大数据技术制高点,需要把握信息技术体系的全局,把握技术、产业和应用发展的趋势,把握大数据技术体系的演进规律,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创新和发展合力。要大力推进传感技术研发,提高信息采集获取能力;要根据大数据的特征,研究大数据有效组织管理的理论,开发相应的工具和系统;要研究大数据处理对芯片、整机、操作系统、数据处理系统需求的特征,开发适应大数据处理需求的软硬件产品和系统;要研究大数据应用的特点,开发基于大数据的搜索、预测技术,研发与具体应用连接的结构化技术方法;要前瞻性地研发基于大数据的语义处理的理论、方法、工具、系统,为全面自动化、高度智能化的信息时代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五)营造环境,推进有利于大数据发展的法规制度建设

大数据发展涉及各种类型、属性的海量数据收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关系到信息安全、个人隐私保护、数据所有权界定等重要问题。如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现有与大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还存在分散、重复、缺失甚至相互矛盾等问题,需要深入实际,加强研究,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标准规范,营造大数据发展的良好环境。要积极研究和推动数据保护、个人隐私、数据资源权益和合理利用等方面的立法工作,明确各种数据的主体以及相应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要探索制定面向信息采集和管控、敏感数据管理、数据质量、数据交换标准和规则、个人隐私等领域的数据安全保障制度建设,明确数据采集、使用、开放等环节涉及信息安全的范围、要求和责任,确保国家利益、社会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息不受侵犯。要以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目标,加强安全测评、电子认证、应急防范等信息安全基础性工作,加强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安全认证体系建设,做好信息安全顶层设计,有效保障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可靠。要跟踪掌握法规、制度、标准的实施效果,以及大数据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健全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体系。

(六)培养人才,为大数据发展输送各层次的人才

大数据的应用与发展涉及数学、统计学、计算科学、系统科学、数据科学、决策科学、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特别是自然语言处理等学科,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需要大量、不同层次的具备多方面知识和具体行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对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转变观念,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结合计算机、数学、统计学等相关专业基础,设立和发展大数据相关专业,培养跨学科的数据分析研究人员、数据工程师和管理人员。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开展职业培训,培养大数据产业化应用人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工程中心、研发中心、培训和实习基地,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对大数据技术研发、市场推广、服务咨询等方面的人才进行岗位培训与职业教育。要将数据科学相关人才作为国家人才引进计划的重点,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有计划、分层次地引进大数据相关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领军人才,支持企业以大数据领域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为载体,引进拥有实践经验的大数据管理者、大数据分析员等高端人才。

大数据概念产生只有短短三年时间,但已扩散到全球每个角落,深深影响着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国防军事、百姓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要客观辨析趋势,科学把握规律,积极开拓、务实创新,抓住大数据机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资源信息发展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订阅信息
教师发展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