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馥姬
语文学科是陶冶学生思想感情的学科。语文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都凝聚着感染人,启迪人,激发人的元素,对学生的情感具有感染、陶冶的作用。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美,鉴赏美,彰显美,在习作中创作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习作能力。
一、“读”文本,激情感,寻找美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用情感和心血写出的感人肺腑的的文章,具有语言文字美、写作技巧美、情感美和思想美的特点。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中美的元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作美的能力。
1.描绘自然景观,体验自然的和谐美。大自然的高山峻岭、平原湖泊、大海岛屿以及五彩缤纷的植物、不同种类的动物,为作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在作者的妙笔生辉和巧妙构思下,大自然的美在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有描写美丽广阔、民族风情的《草原》;有山水秀丽的《桂林山水》;有美丽迷人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色彩变化的《金色的草地》……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描绘作者笔下的自然景观,不但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还能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
2.描写建筑景观,赞美人类的创造美。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古代劳动人们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许多人间奇迹。在语文的教材中,编者选编了许多描写古代的人工建筑物和人文景观的文章。如:有描写《赵州桥》、《长城》的雄伟壮丽的文章;有描写北京《颐和园》绝妙建筑设计的文章等。学习这些描写建筑景观的课文,不仅能让学生开阔眼界,感悟人文景观美,由衷地赞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3.描写文明生活,感受人间的真诚美。文本源于生活而且高于生活。语文教材中描写的人文景观,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能真实地感受到美,受到美的熏陶。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一文,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位盲童小女孩慢慢地伸出双手,悄然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作者描绘出的画面美,意在赞美盲童女孩既安静又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泉水》是一篇童话,作者通过描写清泉乐于帮助别人的事例,体现了清泉无私奉献和团结协作的可贵精神。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夏夜多美》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夏天的夜晚,朋友们帮助掉进池塘里的一只小蚂蚁回家的动人故事,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感悟到环境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4.描写人物形象美,赞美心灵的高尚美。阅读文本能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典型人物的形象美,在学生心中树立起美的丰碑,成为学生学习的光辉榜样和行动的指南。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夜的工作》一文,作者从“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赞美了周总理日夜为民操劳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总理的崇敬之情。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作者生动的描写把“五壮士”的机智、临危不惧的形象和紧张的战斗场面跃然纸上,表现出五壮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英勇奋战和为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而在《金色的鱼钩》、《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等课文中所彰显的人物形象,都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起到了浅移默化的作用。
二、“析”文本,悟内容,鉴赏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就要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师要结合课文让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以及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景美、情感美、人文美和思想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品读美文,培养发现美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教师要引导学生“美读”课文,在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中,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朗朗上口有声的语言,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绘声绘色地朗读,让真实的情感流露于字里行间,让学生欣赏文本中优美的词句,感受美文的寓意,与作者心灵相通,表情达意,提高发现美的能力。
2.分析文本,培养欣赏美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感悟文本内容,挖掘美的元素,从欣赏美中,揭示人间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现象,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如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搭石》一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文本,懂得作者是通过描写“彩图美”、“画卷美”、“行为美”和“心灵美”来突出山里人的纯朴、谦让、尊老爱老的高尚品德,使学生在“心灵美”的熏陶中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三、“悟”文本,巧分析,彰显美
1.创设情境,渗透情怀美。让学生从小树立爱国主义的情怀,教师就要挖掘文本中有描写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的内容,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草原》、《桂林山水》、《富饶的西沙群岛》、《日月潭》、《葡萄沟》等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内容。教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日月潭》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录像,带领学生游览祖国的宝岛——台湾“日月潭”的秀丽风光,然后朗读课文,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2.憧憬未来,树立人格美。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对未来的憧憬、向往和追求。要求学生从小树立为人民的利益,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教师就要结合课文有机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讲述了董存瑞“为了新中国”,在隆化桥下英勇地托起了炸药包舍身炸暗堡的故事,展现了董存瑞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董存瑞的英雄事迹,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为建设和实现小康生活贡献出自己的一切的崇高理想,让人格美扎根于学生心中。
3.精读文本,展示行为美。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文章,如《搭石》、《泉水》、《夏夜多美》、《巨人的花园》等文章,都是渗透行为美的好教材,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浅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在习作中联系学习生活,展示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树立美好的个体形象,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
四、“勤”练笔,巧构思,创作美
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学习文本,不仅要受到美的感染、醺陶,而且要学习作者精心拟题、巧妙构思、布局谋篇和写作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写出美文,培养学生创作美的能力。
1.观察动物,突出形体美。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是描写动物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形象地描绘了动物的小巧玲珑、美丽迷人的外形。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翠鸟》一文,描写了翠鸟外形颜色非常鲜艳美丽:“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作者巧用“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分别描写了翠鸟的头上、背上、腹部的羽毛色彩的鲜艳美丽。教师在学生学习了《翠鸟》一文后进行小练笔,布置学生观察画眉鸟、鹦鹉、八哥等小鸟的外形,通过仿写,创作性地描写这些鸟的外形,就可以把这些小鸟的外形美写得栩栩如生。
2.描写环境,突出风景美。祖国的秀美山川,经过作者的描绘,凸显的是一幅幅诗情画意的美文。如《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等课文就能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美丽与物产丰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课文内容随文练笔,让学生完成描写环境美的习作,创作性地写出一篇篇富有诗情画意的景物美文。
3.联系生活,塑造人物美。在语文文本中,描写英雄气慨、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等的人物比比皆是,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小练笔写出自己的感想与体会,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后,让学生写读后感;学习《搭石》一文后,让学生写“公园”的清洁工;学习《触摸春天》一文后,让学生写一位残疾少年等。通过结合课文进行小练笔,既学习了作者精心拟题、布局谋篇的写作方法,又赞扬了身边的先进人物,写出了感人肺腑的美文,提高了写作能力。
责任编辑: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