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京果子

2014-12-08 18:53洁尘
中国周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茶席京都甜食

洁尘

日本人在个性难以朝外界扩张、承受种种约束的同时,个人的专注点、创造性、爆发力等等都集中于可以自控的范围内。深入,深入,再深入,于是产生了高度细节化、精致化乃至极致化的日常美学体系,京果子就是范例之一。

对于糯米点心,我是怎么抒情也不够。要说最喜欢的甜食品种,想来想去,首选糯米类,比如各种汤圆,比如北京的驴打滚,比如成都的三大炮,还比如京都的京果子。

清代时就有京果子这种说法,指的是地方进贡给皇宫的糯米点心,后来通指糯米炸制的形似花生的小茶点。现在的中国,似乎很少使用这个词汇了。

在日本,和果子是甜食代表,以精致著称,以京都生产的为名产,叫做京果子。台湾作家舒国治先生在《理想的下午》一书中谈到京果子时说:“京果子,在京都堪称重头戏。名店极多。我人在京都,见到果子,不免这尝一块、那尝一块,顿感口中甜不可耐,几乎要责备于它了。”舒国治先生认为,京果子这么甜,是因为古代人们不容易吃到糖,偶尔吃上一口,得管个三五年,所以必须在极小的点心容量里放入最大限度的糖,让人吃上一口,感激得欲哭欲死。

可能男人对于甜食的耐受力比较差,我就觉得京果子的甜非常合适。那种甜度跟糯米的糯劲配合在一起,入口让人不禁微笑,有人生恰好的意思。

要说甜得欲哭欲死,应该是中东以及土耳其那一带的甜食。我在土耳其吃过各种糖、各种糕点,这才充分理解了“齁”这个词的意思。汉典解释“齁”,吃太咸或太甜的东西后使喉咙不舒服。真是如此。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正值中秋,当然吃了不少月饼。要说月饼这东西,还是云腿那种咸甜味的好吃,芝麻、豆沙这一类都是纯甜,莲蓉尤其甜。今年有朋友送了一个盘子那么大的五仁,接近齁甜的境界。怪不得网上那么多人黑五仁,还是有点道理的。

在京都,京果子店比比皆是,进去转一圈,什么都不吃都是极大的享受。各种淡雅的色彩、各种精致的造型、各种诗意的名字,再配以各种考究的器皿,深蕴日本日常美学风雅纤细的精髓。

京都的京果子店有不少都是百年老店,它们分为几个流派,有鹤屋系、若狭屋系、龟屋系、镒屋系、俵屋系、虎屋系等等;京果子的种类也有不少传统制式和口味,并标以很美的名字,比如“游河”、“葛之初花”、“濡燕”、“苔清水”、“嵯峨野之月”、“峰之松风”等等,听这些名字,就令人十分向往其滋味的美妙。我尤其喜欢“葛之初花”这个名字,好幽美,好玄妙。

上面关于流派、种类、品名的这些说法,对于我这个游客来说,当然不会了解得那么清楚,我是从寿岳章子教授的“京都三部曲”里面看来的。就我自己来说,在京都逛街,到处可以遇到京果子店,总是会进去看看,然后被诱发严重的选择困难症后再出来,这种感受的确十分难忘。

寿岳章子教授在“京都三部曲”之《喜乐京都》中说,有一种超高级的京果子店,从不对外做生意,他们的店面只挂着十分朴素的布帘,旁人完全看不出究竟。他们的产品直接销售给举办茶席的人家,而这些人家也不是普通人家,一般是各个技艺流派的掌门,有着讲究的茶席传统。茶席现场,京果子师父默默地躲在布帘后面,现场捏制后端出呈上,而且,份量很少,仅几人份。寿岳章子教授说,这样的京果子店在京都也很少,不超过十家。

日本人有一种深刻的朝内理念,源于其民族不欲给别人添麻烦的自省意识和社交规则,因此在个性难以朝外界扩张、承受种种约束的同时,个人的专注点、创造性、爆发力等等都集中于可以自控的范围内,深入,深入,再深入,于是产生了高度细节化、精致化乃至极致化的日常美学体系,京果子就是范例之一。endprint

猜你喜欢
茶席京都甜食
京都古迹
当机立断
京都好咖啡
爱吃甜食的火柴
从茶席谈茶会
“微”生活 发现·秋韵京都
择一处创意的茶席入座
茶席·民族风
京都烧鸭传奇
几种春节保健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