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育的教学反思

2014-12-08 01:25王莉莉
职业·下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反思中职

王莉莉

摘 要:作为专业课,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但实际教学中存在学生厌学、教师积极性不高等多种问题。对此只有全面分析,深入反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教学 反思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学生厌学情况普遍存在,想学习的,学也可、不学也可的,完全不想学习的学生,各占1/3。因此上课睡觉、讲话、搞小动作等违纪现象屡禁不止。不少教师感觉上课没有成就感,逐渐对上课丧失兴趣,甚至厌倦。教师的这种情况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更加不想学习。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使教师经常感到疲惫不堪,心情郁闷,健康状况下降。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也存在这些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中职学校学生有如此表现?为此从这种恶性循环中走出来,解放教师,轻松教师,是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学校与教师双方都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思考并解决这个问题。

一、对于该问题的分析

分析一:现在由于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中职学校的门槛很低,学生免试入学,因此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混日子混文凭的学生大有人在。

分析二:即使学生在学校里计算机专业课学得很好,到毕业时,与专业对口的工作也不是很多。由于就业形势不乐观,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分析三:计算机老师素质不一,有的上课风格严谨,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应该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

二、教学反思

1.教书的同时,也是育人的过程

教育本身是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体。古代教育家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教学,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知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靠知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素质,丰富学识。

除此外,教师要理解学生,真正地关心尊重学生,真诚对待他们,适时地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教育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克服厌学情绪,变被动学习为自觉主动学习。教师要始终秉持“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人成才”的正确人才观,赏识学生,让他们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

2.理论学习与联系实际相结合

学生对书本上计算机理论知识中的大部分内容并无切身体验。要想使抽象的书本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应多方位挖掘教学素材,深入实践,并经常从教材、报纸、杂志、互联网、电视等摘录、吸收知识,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尊敬。

3.运用现代教学理论,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我国的教学长期以来采取强输硬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教师提供的现成知识。计算机教学对于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的中职学生而言很难接受。他们表现散漫,爱搞小动作。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与学的统一机制是“引导”。这就要求教师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任务驱动法、自学指导法、讨论研究法、学员试讲法等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并且要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坚持精讲多练。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深入了解学生状况,帮助学生克服各种问题

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有重要的情感因素。中职教师应当深入接触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例如,中职学生学习心理脆弱,抗干扰能力不强,有些缺失家庭教育,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因此教师要理解学生,并加强心理疏导,包容、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减轻压力,增强学习意志,提高抗干扰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教学实践表明,受到教师关注的学生,往往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兴趣。

5.巧用授课的语言技巧,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语言是组织教学、表达情意的主要载体。教师讲授的语言要准确、生动,注意控制好音量、语调和语速。语速不宜太慢,以免学生感到厌烦;语音不宜太高,以免学生的听觉由兴奋转入抑制状态。此外,教师的语言要富于文采,抑扬顿挫,有一定的幽默感。

总之,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把自己每一节课的成功之处与教学过程的闪光点记录下来,尤其要及时捕捉因偶发事件而产生的瞬间灵感,将这些“智慧的火花”及时记录下来;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寻找教学的新思路,制订教学的新策略、新方案,并精心准备,大胆实践,及时反馈。因此依靠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中职教师走出教学困境的最好途径。

(作者单位:即墨市高级技工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机教学反思中职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