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京朝 周学文 孙 宇
某高职院校体育发展的回顾与启示*
徐京朝 周学文 孙 宇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
2008年以来,某高职院校体育工作全面展开,在“以生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态度决定一切”工作理念和“有限资源合理利用,基础工作全力推进,特色项目重点突破”发展思路的引领下,开辟了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发展之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文章回顾了过去六年(2008~2014)该学院体育工作探索与实践的历程,总结了其体育工作发展的主要成绩,剖析了其体育工作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概括了体育工作发展的基本经验,提出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建议。
高职院校;体育;成绩;问题;启示
2008年以来,随着某高等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学校事业的持续发展,该院体育工作全面启动,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渐趋完善,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成果丰硕,课外体育工作突破困局,体育工作团队逐步壮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该院体育工作仍然是学校各项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基于此,本文对该院体育工作过去六年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总结体育发展的主要成绩,剖析其存在的突出问题,提炼该院体育发展的基本经验,进而提出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建议。
2008年体育教研室成立后,该院体育人立足校情,准确把握体育工作所处校内外环境的基本特点,坚持“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践行“态度决定一切”的工作理念,并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逐步确立了“有限资源合理利用,基础工作全力推进,特色项目重点突破”的发展思路,从而走出了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工作发展道路。
管理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体育工作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教学管理是体育管理工作的主线。2008年7月,为更好地开展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该院在基础教学系下设体育教研室,统管全院体育课程教学及管理工作。随着一系列体育教学文件及管理制度的制订,为体育课程教学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这也标志着该院体育课程建设框架初步形成,体育教学工作开始步入正轨。
2009年1月,该院开始从年度经费中单列体育维持经费,为各项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基本经费保障。2012年1月,为进一步推进公共课管理模式的改革,该院召开了公共课专题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共课运行管理的若干意见。根据此次会议精神,随后制订了《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体育课程运行管理暂行办法》。此次会议最重要的一项成果是将全院体育课酬经费划拨到体育教研室由其进行统一管理,制约该院体育课程运行管理的最大瓶颈终被破解。至此,体育教研室已基本具备完整的教学管理和资源管理的职能和权限,日常教学教务管理、教学文件制订、师资聘任及管理、经费管理、场地器材管理及课外体育活动等体育课程教学全过程均由其进行统一管理。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改革,该院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渐趋完善,建立了教学资源集中配置、教学过程统一管理的体育课程管理模式,即教研室直管模式。实践证明,教研室直管模式是符合公共体育课程管理一般规律且适应本校现阶段发展实际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
体育课程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战场,是学校实施体育教育工作的核心所在。六年来,该院体育人立足本校实际,不断探索与实践,成功打造了具有本校特色与优势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
学校课程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结合担负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武术作为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其纳入体育课程,是培养和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的重要因素和有效途径[1]。另外,武术教学还具有受场地器材限制较少、繁简相宜的特点[2]。而在这样一所新建高职院校,不仅缺少体育师资,而且体育场馆、器材设施等教学资源极其匮乏。因此,该院立足学校实际,积极响应国家主管部门“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号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师资条件与有限场地器材设施资源,将武术作为体育教学重点发展项目,具有多重积极意义。该院在实践和探索中逐步确立了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课外锻炼与教学竞赛为两翼的武术教学模式,将武术初步打造成为具有本校特色的优势体育项目,带动了体育课程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营造了较为浓厚的校园锻炼氛围,并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其建设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校内的普及,全院学生人人会打太极拳,课堂教学、课外锻炼、校内竞赛及学生社团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二是在校外的影响,该院代表队多次在省武术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充分展示了该院武术课程建设的成果。
在武术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该院进一步推进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尝试构建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在指导思想上以素质教育为主旨,终身体育为主线,“态度决定一切”为导向;在活动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课外体育活动(早锻炼、教学竞赛和学生社团活动等)为拓展和延伸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该院主持申报的课题“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作为全省两个公共体育类项目之一获得了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立项支持。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乃至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课外体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3]。自2009年起,该院各项课外体育工作全面启动,经过近六年的努力工作,该院在早操、学生体育社团建设、校内体育竞赛及课余体育训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成功构建提供了坚实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学院体育工作的发展。
1.3.1 早操工作突破困局
早操是学校体育的又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省教育厅公共体育课程考核的“一票否决”性指标。早操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早操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该院早操工作于2009年春季学期启动,在此后的几年里,早操工作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部分学生甚至少数教师对早操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存在抵触情绪。在这种极其困难的工作环境下,该院体育人顶住压力,迎难而上,不断探索、实践与完善,现已建立了一套相对成熟、稳定且适合本校实际的早操运行机制,并在早操工作探索过程中创建了一支强有力的学生体育工作团队。在体育人的不懈努力推动下,早操工作局面不断好转,全院师生对早操工作的认识渐趋积极,学生出勤率和锻炼效果不断提升,校园晨练氛围日益浓厚。早操对于学校教育的综合效应逐渐开始显现: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巩固体育课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校园文化和学风建设、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等等[4]。
1.3.2 体育社团蓬勃发展
2009年以来,随着体育教学的发展,该院在学生体育社团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该院现有学生体育社团10个,其中,朝阳太极社的创立及发展模式最具代表性。经过五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老生带新生、一传十、十传百”的辐射效应和“团结、奉献、勤奋、刻苦、自强”的社团精神。学生体育社团的蓬勃发展,对于促进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挥着尤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1.3.3 校内竞赛渐成传统
近几年该院学生体育竞赛活动日益活跃,其中,太极拳汇演大会是最能体现该院特色的体育赛事。2009年以来,学院每年举办一届太极拳汇演大会,现已举办六届。在赛事规模上,太极拳汇演大会有一年级全体学生约1500人参赛,参赛人数远远超过包括田径运动会在内的其它校内赛事;从赛事影响力来看,它已经成为该院学生最重要的集体活动和校园节日,广大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太极拳汇演大会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学院传统与特色的体育赛事,并成为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3.4 校外赛场初露锋芒
2012年8月,该院代表队参加江苏省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太极拳(剑)比赛,荣获团体一等奖、优秀组织奖等多个奖项。2013年11月,在江苏省第四届演武会太极拳(剑)比赛中,该院代表队再次获得6个单项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另外,该院田径队在省市级赛场也不断刷新着历史最好成绩。在省市级体育赛场夺取佳绩,是学院体育工作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不仅展示了学生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还提高了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更为学院体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推进,注入了新的动力,激励该院体育人沿着正确方向继续前进。
1.4.1 教师团队不断成长
2008年以来,该院体育师资力量得到长足发展。首先,体育教师数量从无到有,逐步增加。2008年,引进了首位专职体育教师;2011年至2013年,该院体育师资力量逐步得到补充,由1名教师增至5名(含3名专职教师和2名外聘教师)。其次,体育教师团队建设不断加强。近两年该院体育工作模式从单兵作战向团队协作逐步过渡,在日常工作中逐步形成了“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的工作理念,树立了脚踏实地、忠于职守、能吃苦、能战斗的工作作风,营造了团结奉献、积极进取、人人争先的工作氛围。再次,体育教师的教学、科研、管理等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工作成绩获得广泛认可,多次获得省市级综合表彰、课题立项及竞赛奖项。其中,教师获省级综合表彰1项、市级综合表彰4项、校级综合表彰6项及单项表彰11项;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体育竞赛获奖43项、市级竞赛获奖13项,教师参加省级教学竞赛获奖2项;获省级课题立项2项、校级课题立项3项;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5篇,其中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另外,1名教师在职期间考取硕士研究生。
1.4.2 学生团队日趋成熟
学生体育骨干团队的培养和发展是该院体育工作的又一特色。在该院课外体育工作发展过程中,学生体育骨干作为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在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工作中的作用逐渐显现,现已发展成为一支成熟、稳定的工作团队(2013年正式更名为院学生体育联合会),设有早操督察组、竞赛部、训练部、宣传部等部门。学生助理团队的培养,对于当前形势下的该院体育工作尤为重要,既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自我能力、施展自我才华的广阔平台,又缓解了体育师资不足的现实困难。他们在自身综合素质得到锻炼、提升的同时,也通过奉献精神的传递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学生体质作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要义,则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过去五年该院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逐年提升,学生的心肺机能水平(肺活量体重指数)、耐力素质(1000/800米跑)、速度素质(50米跑)和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均呈连续提高趋势。我们认为,这是学院六年体育工作成效最直接的体现,是对该院体育人勤奋进取、不懈努力的最好回报。
尽管近年来学院不断补充体育师资,但仍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目前该院体育师生比约为1:1500,远未达到《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标准与办法》关于师生比的最低要求(1:380)。体育师资的短缺严重制约着体育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及体育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008年以来,随着该院体育工作的发展,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断增加,体育工作条件保障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该院体育工作条件保障整体状况仍然落后,特别是制度保障、组织建制、场地建设、器材配备等方面,不仅较老牌高职院校差距明显,而且远未达到《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标准与办法》的要求[5]。在体育课程管理及运行方面,教学管理和资源管理(师资、经费、软件、硬件设施等)尚未形成长效机制。另外,院内有关部门在体育工作中的协同配合仍存在一些瓶颈,关系仍未理顺,学校对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该院体育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中,除师资配备、条件保障等显性因素外,还存在着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隐性因素——学校各方面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尽管近年来学校对体育工作更加重视,体育工作局面不断好转,但在某些方面,如师资配备、早操工作、体育经费、教师待遇等,仍存在认识不到位、思想不统一的问题。从该院现阶段发展实际来看,思想认识问题是解决体育工作各类矛盾的关键所在。若不尽快予以解决,不仅制约体育工作的开展,而且还可能影响到学校事业整体发展[5]。
回顾过去,该院体育工作经过六年发展,在工作基础非常薄弱、硬件设施极为落后、师资力量严重短缺的困难条件下,开辟了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发展之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认为是以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学校领导层对体育工作的认识不断提升,对体育工作的关注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体育工作环境不断改善,是体育工作高效开展的先决条件;第二,该院体育人开拓进取,拼搏奉献,是推动体育工作不断前进的直接力量;第三,校外同行专家在该院体育起步发展阶段给予的指导和帮助,对该院体育工作快速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正确的指导思想、工作理念以及发展思路是引领该院体育事业不断攀登新高度的旗帜保证。显而易见,上述因素不仅是该院体育工作发展的主要动因,同时也是过去六年该院体育工作发展的基本经验。继承和发展这些经验,对于该院体育工作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该院体育工作的部分经验和做法对于同类院校体育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与兄弟院校相比,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相比,该院体育工作整体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落后。
展望未来,该院体育将踏上新的征程。“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7]。因此,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充分认识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对体育工作的投入力度,落实体育工作条件保障,营造体育工作发展良好环境,[8]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体育在学校教育事业中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1]栗胜夫.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武术的发展方略[J].体育科学,2008,28(09):83-84.
[2]孙永梅,王全军.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体育学刊,2012,19(01):87-89.
[3]张勇,刘全.普通高校课外体育竞赛的目标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1):98.
[4]徐京朝.高职院校早操工作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03):102-103.
[5]徐京朝.新办高职院校体育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01):113-116.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7(19):5.
[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求是,2013(22):14.
[8]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的若干意见[Z].2012-10-22.
Retrospect and Implications of PE of One Vocational College
XU Jing-chao,etal.
(Nanjing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Nanjing 210038, Jiangsu, China)
Since 2008, with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PE, the Vocational College has opened up a characteristic wa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course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past six years (2008-2014), summarizes the main achievements, analyzed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outlines the basic experience, and then made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college.
vocational colleges; PE; achievements; problems; implications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SJD331);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JSJG353)。
徐京朝(1983-),山东成武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