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峰 施学莲
江苏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动因变化的对比分析*
王雪峰 施学莲
(南京体育学院休闲体育系,江苏 南京 210033)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江苏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动因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训练的主要动因由最初的自己感兴趣,教练选拔和体质弱变为成为优秀运动员、兴趣爱好和为国争光,这与我国竞技体育的大环境、他们的训练年限和教练的训练指导密不可分。在目前的竞技训练体制下,将有运动特长、需要和爱好体育的青少年儿童吸引入这个体制中,是保障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源源不断,并同时提高体育后备人才成才率的有效策略。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动机;变化
江苏省是我国竞技体育强省,从1984到2012年培养出近20位奥运冠军,100多位世界冠军,后备力量雄厚。但在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由政府主导型向政府和社会结合型转变及低成才、高淘汰、出路窄的社会背景下,探究江苏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动因的变化情况,对充分调动青少年儿童的训练积极性,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储备量和成才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为江苏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调查对象为南京体育学院附属学校本部的中小学运动员学生。南京体育学院附属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承担江苏省高水平业余运动员和专业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教学工作,为国家和省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该校学生大多通过层层选拔输送或由高水平教练从基层挖掘而来,他们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运动成绩突出。
1.2.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等查阅了近10年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文章共102篇,主要体现在培养项目、体制、模式、现状和误区方面,这些研究为本文的创新和深入奠定了基础。
1.2.2访谈法
访谈江苏省少儿业余体校的部分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了解小学生从事竞技体育训练的初衷、目前坚持竞技训练的原因等情况,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事实材料。
1.2.3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问卷,采用专家论证的方式对问卷进行内容效度检验(通过率为80%);用再测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信度系数为0.89,问卷适合研究的需要。累计发放问卷188份,回收问卷188份,有效问卷185份,有效回收率98%。
1.2.4统计分析法
采用spss17.0对所得的数据进行输入、统计分析,为研究提供实证材料。
本研究的对象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也是运动员,都是经过严格的专业选拔才进入这个教育和训练并行的系统。调查显示,他们中最小的7岁,最大的18岁, 15岁以下占总人数的88.1%,以少年儿童居多。其中男孩占56.2%,女孩43.8%,男孩稍多于女孩。训练年限以1-6年为主,其中1-3年的占40%,3.1-6年的占34%,成绩以全国比赛前八名(占30.3%)和省级比赛前八名(占42%)为主。这充分反映出,他们已拥有较好的运动基础,是名副其实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这句话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江苏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最初参加竞技训练的动因虽呈多元化,但主要集中在“自己感兴趣(55.1%)、教练选拔(48.6%)和体质弱(28.6%)”三方面。反映出这些后备人才中的绝大多数最初进入竞技训练确实因运动真正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激起了他们的参与愿望。且青少年儿童最初参加训练的动因不受其所处社会阶层的影响。又进一步补充说明他们最初主动参加竞技训练多基于人本的需要,或为了兴趣,为了强身健体,或为了找到玩伴、为了提高自律性。即使被有明确竞技目的的教练选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也还没有明确的竞技意识。
教练选材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从体型、体格、思维和应变能力等来挑选适合竞技运动的天赋少年儿童;二是从运动技能水平和成绩来发现有运动兴趣的少年儿童。一般来说,后者占的比例往往较大。喜欢运动 ,参与运动,就更容易表现出运动方面的特长,因而更容易被教练发现和选拔。因此,自己感兴趣与教练选拔往往关系密切。因体质弱而被家人送去参加竞技训练占总人数的1/3,也说明体育的强身健体功能已深入人心,普遍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和应用。调查表明,已经参加竞技训练的青少年儿童普遍得到父母的支持。任何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因为爱和尊重,几乎让所有的父母都支持孩子的正当兴趣和爱好。因此有意识培养少年儿童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是大众体育也是竞技体育的重要任务。
表1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最初参加竞技训练的原因(多选)
最初参加竞技训练的原因频数百分比% 体质弱5328.6 自己感兴趣10255.1 父母没时间管31.6 父母或一方喜爱该项目158.1 自己调皮难管84.3 教练选拔9048.6 其他105.4
在长期的竞技训练中,快乐是相对的,辛苦是绝对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江苏省在训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持续训练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成为优秀的专业或职业运动员、兴趣爱好、为国争光、上大学”(见表2)。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一旦进入专业的竞技训练,成为优秀的专业或职业运动员成为首要选择,占总人数的2/3,兴趣爱好已下降至第二位,想通过专业训练上大学的比例更少,不到总人数的1/5,说明能够坚持运动训练的青少年的内驱力已从单纯的、无功利、发自内心的人本需求和被动的教练选拔变为目的性较强的“成为优秀运动员”。即绝大多数能够坚持竞技训练的青少年儿童思想观念上已转变为名副其实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有生力量。
表2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坚持竞技训练的原因(多选)
坚持竞技训练的原因频数百分比% 兴趣爱好7440 为国争光6836.8 成为优秀的专业或职业运动员12366.5 出国2915.7 家长要求137 上大学3418.4 打发时间、混日子42.2 其他2111.4
在竞技训练的金字塔中,塔尖和塔底的人在工作、生活及社会地位上几乎处于两个极端。追求成功和上流是人的本能,没有人愿意流入社会下层,更没人愿意呆在社会底层。马斯洛认为,人都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1]这种需求是递进式的,满足了基本的需求或第一层的需求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所以有“条条道路通罗马和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价值观。
成为优秀的专业或职业运动员是大多数在训青少年儿童的梦想和愿望。这个优秀可能是奥运冠军,也可能是职业运动明星。这二者往往是竞技体育成功人士的标志,是社会的榜样,青年人的楷模。据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的数据,篮球运动员姚明加入NBA的9年来总计收入达到20.64亿人民币,平均每年为2.29亿人民币。[2]退役后,他又收购了上海男篮,成为上海大鲨鱼篮球俱乐部的老板,继续从事职业体育;李娜从事职业网球运动,是亚洲第一个获得大满贯单打冠军的网球选手,至2014年3月,她的职业生涯总奖金已达1000多万美元。[3]在我国,获得奥运冠军就意味着收益的大满贯,对专业运动员尤其如此。社会声誉、物质奖励、社会地位和高等教育机会一齐涌来,真可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而没有获取成功的专业或职业运动员,要么名不见经传,要么沦入社会底层。如地铁卖艺的体操运动员张尚武、曾在澡堂搓澡谋生的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在全国妇联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目前在长春经营着一家洗衣店。)及曾在街头摆地摊卖金牌维持生计的国际马拉松赛冠军艾冬梅。塔尖上的人风光无限,塔底下的人贫穷而无奈。这种两级分化的残酷现实,促使每一个愿意从事竞技训练的运动员都努力拼搏向上,争取进入金字塔的顶层及中上层。因此,在坚持继续训练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中,成为优秀的专业或职业运动员成为首要选择。
调查表明,这些后备人才的运动年限以6年以下为主,其中1-3年的占40%,3.1-6年的占34%,15岁以下的后备人才占总人数的比例近90%。而达到运动生涯顶峰的年龄一般在20-29岁(见表3,表中数据根据百度、360、搜狗百科、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及相关报纸对第27-28届现已退役奥运冠军显示的资料整理统计而得),此时的训练年限一般在十几年以上。而后备人才的专业竞技生涯才刚刚开始,训练中的酸甜苦辣才刚刚开始品尝。如果以15岁为起点,也还需要4-14年的更加辛苦的专业训练,对15岁以下的运动员来讲,意味着路还很长。即使通过了省和国家队的选拔,在一定时期内,若运动成绩达不到要求,还会被退回下一级训练部门,因此,在其后期的晋级旅途中,竞争会更加激烈、残酷,训练的时间和量也会更长,更大,要求会更高。
表3 第27-28届奥运冠军首次获取奥运金牌的年龄分布
年龄段频率百分比% 19岁及以下811.0 20-29岁6284.9 30岁及以上34.1 合计73100.0
青少年运动员处于储备和积蓄能量阶段,又因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参加比赛的级别不高,训练的运动量和强度有限,各种伤痛距离他们还较遥远。因此,坚持竞技训练的原因中,兴趣还占据了较大份额。悉尼奥运会举重冠军丁美媛成名后,在记者采访她当初选择练举重的原因时说,当时觉得每天和小朋友在一起好玩,还谈不上什么训练或者说什么远大理想,后来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才渐渐知道,举重是怎么一回事,然后也确实想去证明自己,就这样开始了夺冠的奋斗历程……[4]这个例子从侧方面说明了训练动因由单纯的兴趣向明确目标转移的过程。
青少年儿童一旦进入专业竞技训练,教练就成为与其朝夕相伴的伙伴。许多报道都表明,一线教练和运动员呆在一起的时间要远远大于自己的家人和孩子。在不同的训练阶段,教练陪同的时间也不一样,也许是几年,也许是十几年(许多省队的金牌教练会跟随其训练队员进入国家队继续指导训练)。对那些很小就离家训练的孩子,教练就像父母一样,既要指导训练又要管理饮食起居,还要经常带领他们外出比赛。因此,教练对运动员影响至深。北京奥运会举重冠军张湘祥,9岁(小学二年级)开始练举重,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因训练造成的学习成绩下降和身体疲劳曾使母亲想让他放弃训练,是其启蒙教练说服了他母亲,让他再坚持两年,肯定能成功。果然在他小学六年级时,被北京体育大学的举重教练谢勇看中,开始了奥运征程[5]。四年后进入国家队,17岁首次出征2000年悉尼奥运会,就获得了第三名,后来因受伤,错过了雅典奥运会,最终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冠军。从他1991年进入业余体校到1999年入选国家队并于2008年获得奥运冠军,有三个教练共陪其走过了17年的春秋。在这17年的训练、比赛生活中,他失败过,受伤过,徘徊过,低潮过,如果没有教练及时给予其信心、力量、支持和鼓舞,他的竞技之路不可能走的这么辉煌。
教练培养运动员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这种培养目标使朝夕相处的,最初以兴趣为主导和被动选拔进入竞技训练的青少年儿童的训练动因逐渐转变为成为专业或职业运动员、为国争光与兴趣并存的局面。此时,人生的目标已经发生了变化,新的、明确的梦想已经产生。
江苏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在坚持训练过程中,训练动因发生了明显变化,由最初的自己感兴趣,教练选拔和体质弱为主,转变为以成为优秀的专业或职业运动员、兴趣爱好和为国争光为主,这与我国竞技体育的大环境、他们的训练年限和教练的训练指导密不可分。在我国目前的竞技训练体制下,将有运动特长、需要和爱好体育的青少年儿童吸引入竞技训练,是保障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源源不断,并同时提高体育后备人才成材率的有效策略。
[1]360百科.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EB/OL].http://baike.so.com/doc/2102592.html,2014-6-25.
[2]柳宝来.据说姚明NBA9年收入20亿 身价甚至已达10亿美[N].元潇湘晨报,2011-7-12.
[3]360百科.李娜-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EB/OL].http://baike.so.com/doc/992653-1049360.html,2014-6-24.
[4]搜狗百科.丁美媛[EB/OL].http://baike.sogou.com/h4586699.htm,2014-6-25.
[5]沈洋.张湘祥:中国举重队里的硕士生[N].现代快报,2008-07-17(A38).
Analysis of Training Motivation of Potential Elite Athlete Nurturing in Jiangsu Province
WANG Xue-feng ,etal.
(Leisure Sport Dept of Nanjing sport institute, Nanjing 210033, Jiangsu, China)
By literature and Questionnair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training motivation of Potential Elite Athlete Nurturing in Jiangsu Province. We learn that training motivation become outstanding athlete、hobbies and interests、honor for the country from interests oneself、selected by coach and low physique. It could be related to the condition of Chinese competitive sports、their training time and coach`s guide. The reality reflects that we must attract those children who have sport superiority 、requirement and hobby to the training system at present. Then, we can own Potential Elite Athlete continuously and improve their proportion of being outstanding athlete.
potential elite athlete; training motivation; variation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南京市业余体校“种子选手”的社会阶层分析-以14-18岁选手为例(课题编号:2011SJB890003);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王雪峰( 1973- ),河南孟津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