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传统武术的当代民间性

2014-12-07 06:44:49任学锋
体育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技击传统武术套路

任学锋



浅议传统武术的当代民间性

任学锋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 南通 2260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传统武术的传承方式和实践方式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传统武术仍然具有深刻的民间性;传统武术保护、传承的各项工作都应当从其民间性这个角度出发,才能梳理传统武术的发展思路,更好地发展传统武术。

传统武术;当代;民间性

传统武术是我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发展一直是当代武术人关注的焦点。不少武术研究者在“改革、开放、发展”的大思路下,认为传统武术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勇于创新,舍弃那些与当今社会需求不符的东西,走出民间小院。如今,我们似乎觉得,“走出来”的发展思路好像使传统武术走得越来越别扭,很多方面与传统武术的本真渐行渐远。近些年,有研究者认为,传统武术的发展与其以适应的姿态“走出来”,不如以开阔的胸襟敞开大门,广迎天下客。因此,传统武术的民间主体性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认同。邢中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传统武术保护刍议》一文中说到:“对于传统武术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民间是其保护的主体······传统武术生于民间,存于民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武术的全部活力,实际都存在于孕育它的民族(群体)民众之中。”高成强在《传统武术保护的再审视》一文中也认为民间“传统武术传承人和承载者的观点和看法就是主位的,而武术主管部门、相关政府组织、专家学者等其他外在者的看法就是客位的。”防止“一些原本由民间操办的武术活动,随着政府的介入,原本的主人变成了看客,仪式内容也开始‘官俗化’。”笔者认为,传统武术自古以来的民间性仍然不变,若想理清传统武术发展的思路,必须看清传统武术的当代民间性。

1 对“民间”的理解

“武术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武术属于民间,它不仅源于民间,广泛流传于民间,而且迄今为止,它依然保持着民间文化的原始、质朴乃至粗糙的特点”[1]。那么什么是“民间”?“‘民间’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着”[2]。因此,“民间”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解释,本文所用的“民间”,“是指传统武术的一种文化形态和价值取向。在民众实际参与传统武术活动的空间中,‘民间’不是专指传统农村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社会,其涵盖的意义要广泛的多,它是指一种非权力形态的文化视界和空间,渗透在广大武术爱好者创拳或习武活动中独有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情感体验、伦理道德等方面”[3]。武术是“民间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但又深刻受到官方的影响。本文提到的“民间”,实质上指的是一种与官方不完全相同的处世原则与行为规范,它由广大武术人通过武德、价值取向、技艺表达、口传心授等方式在民众中传承,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与价值取向,是一种侧重于健身、修心、体悟的生活智慧。

2 传统武术一直沿袭着民间的师徒传承制

2.1 极强的技击属性使传统武术历来具有严苛的择徒标准

传统武术的价值追求是克敌制胜,有很多动作都可以致伤、致残甚至致死。如果被心术不正的人学去,恐危害社会,所以传统武术的传授者对徒弟的品德要求非常苛刻。固有云:“贤良秘授纡危困,邪妄休传害众生;大道等闲若轻授,须防九族尽遭刑”;《内家拳法》中亦记有择徒要求:“五不可传:心险者,好斗者,狂酒者,轻露者,骨柔质钝者”,亦有“十传”、“十不传”之说。正是由于传统武术的杀伤性和武德的约束,师傅们在选择徒弟的时候格外谨慎,往往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考验,要充分验证一个人的品格和道德水准,方能作出是否将真正的功夫传授给他的决定。历史上许多知名的武术宗师,都是在经历了长期的、苛刻的考验以后,方才得到了师父的信任,学到了真正的本领。太极宗师杨露禅就是一个例子。当代武术名家,崆峒派掌门人白义海的习武经历亦是如此。

2.2 传统的民间风俗文化:宗祖观念下的模拟家族血缘关系

师徒之间关系的形成要通过复杂、隆重的程序。通过考察以后,弟子要寻找一位合适的“引师”,并在恰当的时机亲自向师父递上“门生贴”,待师父答应以后,择吉日举行拜师仪式。拜师仪式很复杂也很隆重,在本门众多长辈、平辈、晚辈的见证下,经过叩拜师祖、师父师娘、宣读誓言等一系列严肃的程序之后,严格意义的师徒关系才正式确立,拜师者的名字才被写入本门的谱系。一旦举行拜师仪式后,就要履行“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规矩,如此便形成了模拟的家族血缘关系。在这种强化的内部组织关系中,师徒之间情同父子,师兄姐妹之间形同手足,师父会毫不余力的将真正功夫传授给弟子,弟子也会如对待父亲般尊重和侍奉师父,师兄弟姐妹之间相互切磋,共习技艺。传统武术正是通过这种长期的、严格的师承关系在民间广泛传播与发展。也正是通过这种长久的、强化的组织关系,保证了传统武术传授对象的理性选择,同时也保证了传习的扎实性、完整性和实战技击性。这与目前流行的俱乐部、训练中心、培训班中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师徒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

3 传统武术在民间拥有更广阔、更自由的实践空间

3.1 实战制敌是传统武术的核心价值追求

传统武术产生于冷兵器时代的民间搏杀,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军队中,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自火器时代以后,强调实战技击的传统武术逐渐失去在军队中的核心地位。然而民间走镖、护卫等行业的发展依然使得传统武术拥有巨大的生存空间。不管是在战场上的拼命搏杀还是防身自卫的江湖交手,传统武术都是来源于变化的实战,都是大量实战经验的积累。古代传统武术实战是没有任何技术限制,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也没有任何规则限制的对抗,双方以制服对方为目的。换句话说,只要能制服对方、摧毁敌人,任何行之有效的方法都是可以采取的。因此,传统武术技击术中不乏有将对方置于死地或让其失去反抗能力的方法,例如:“左手下打阴囊,提肘便把喉伤…分筋错骨、二龙戏珠”等,可见传统武术明确的实战追求。

3.2 体育概念下的武术比赛无法完全涵盖和表达传统武术

目前,武术比赛大多数是通过套路和两两对抗的形式进行。而如今的套路在竞技体育思想的指导下向着“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技击的内容被逐渐边缘化、艺术化、难度化,成为“练为看”的竞技武术套路。参赛者专注于自我的动作表达之中,其高低胜败被裁判以分数的形式定论。武术竞技套路追求的是提高自我,其实践的主客体是一致的。而传统武术除了提高自我以外,“更主要为了获得技击的能力,从而获得保证自身安全的需要”,其实践的主客体是不完全一致的。因此,“练为战”的传统武术与如今竞技场上“练为看”的竞技套路有着质的区别,“这同‘实战对抗’的宗旨,已经有了‘质’的不同[4]。”这种“武舞化的武术”即使在艺术化,竞技化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却仍然与传统武术的精神背道而驰,经常被称为“假武术”而无法表达真正的传统武术。

在两两对抗中,受体育精神的限制,必须在统一的规则下进行,传统武术中包含的“数招之内制敌于死地”的内容将不能再使用,邱丕相教授在《对武术概念的辨析与再认识》一文中也说到“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技击术也不乏含有置对方于死地或失去反抗能力的方法,这与体育的性质又是相违背的,便只能摒弃那些致伤、致残、致死的方法于武术运动之外”。但如此瘦身的竞技比武已经不再是完整的传统武术,往往就变成了散打比赛。可见,不管是套路还是两两对抗,体育比赛的形式都无法完全涵盖和表达传统武术。

3.3“试手”、“搭手”依然是传统武术广泛的实践方式

试手、搭手都是传统武术练习、实战交流的方式。传统武术教授过程中,首先是功法和套路练习,待功法扎实,套路熟练以后就会把套路中每个攻防动作分解开来实战应用,即进入“拆手”、“喂手”的阶段。积累到一定实战经验以后,才是“试手”或“搭手”阶段。“试手”、“搭手”是传统武术实践中最接近实战的对抗。

同样是较胜负,但传统武术的“试手”、“搭手”与体育比赛概念下的武术散打是不同的。武术散打有对抗级别限制,攻击方式限制、攻击部位限制、有身体保护、限制攻击启停,具有统一的规则。传统武术“试手”、“搭手”没有对抗级别的限制,没有身体保护,不限攻击部位,不限攻击方法以及攻击启停,没有统一的规则,纯粹是一种自觉地、双方自成的约定,一种实战经验的展示。正是这种自由的实践方式,使得传统武术的技击理论、体系得以完整的传承,至今依然是民间广大传统武术爱好者交流的主要方式。

4 结论

“从历史中走来的传统武术,应该说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其所存在的环境是安土的,其所表现出的文化特性是俗文化性的,其所延续的血脉是师徒制的。”传统武术发展至今,其文化根基依然在民间,其传承方式和实践方式依然具有深刻的民间性。因此,传统武术传承、保护的各项工作都应当从其民间性这个角度出发。正如武术大师邱丕相所说:“到民间去,问艺于民,从传统中汲取养分,让我们的武术研究更加接地气[5]。”

[1]陆 草.中国武术[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6:64.

[2]毛巧晖.20 世纪民俗学视野下“民间”概念的流变.见:民俗春秋———中国民俗学会二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101.

[3]吕传清.基于民间立场的传统武术保护[J].搏击(武术科学),2010,07:7-8+19.

[4]陶政宏.“尊重武术职能”的反思”[J].搏击,2014,07:1.

[5]邱丕相.“武术研究”专栏导读——进入新纪元的中国武术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9:1-3.

[6]张久超,蔡仲林.对武术概念的再认识[J].四川体育科学,2004,02:78-79+107.

[7]邱丕相,王震.人类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未来武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09:1-4.

Discussion on Contemporary Folk Character of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REN Xue-feng

(P.E. Department of Nantong Shipping College, Nantong 226010, Jiangsu, China)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ry and logical analysi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inheritance way and practical way of thought still has profound the folk character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protection, the inheritance should b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olk character, to clarify the thinking of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contemporary; folk character

任学锋(1982-),山东莱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技击传统武术套路
传统武术怎么了?
少林与太极(2023年5期)2023-07-14 03:02:10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消费电子(2022年5期)2022-08-15 08:20:48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3:08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2:56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6:36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学生天地(2017年22期)2017-11-02 01:53:04
眼下有套路
Coco薇(2016年8期)2016-10-09 19:42:41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少林与太极(2016年7期)2016-08-03 16:29:53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少林与太极(2016年7期)2016-08-03 16: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