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琼
(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 四川康定 626001)
康巴地区为我国三大藏族聚居区之一,包括四川藏区(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西藏的昌都、云南西部地区和青海的玉树藏族自治州以及果洛的部分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较高、气候恶劣,历史悠久。地区总面积为24万平方公里,藏族人口108万余人,约占藏族总人口的25%,是仅次于西藏的第二大藏族聚居区。除藏族外,区内还有羌、彝、纳西、蒙、回、汉等10余个民族。
早在吐蕃王朝时期,许多体育项目已初具雏形,如抱石、骑马射箭等。当前康巴地区具有开发价值且有待开发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54项,藏族38项,彝族5项,回族4项,其他民族民间体育项目7项。藏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是该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涵盖运动竞技类、娱乐休闲类、民族舞蹈类、集会庆典类等类属。传统节庆日活动有:锅庄舞、弦子舞、北嘎、赛马、射箭等;藏历新年祭祀活动有:押甲、踢毽子、击石、藏牌、射箭、下棋等;歌舞类的面具舞、跳藏戏、歌舞登山等;闲暇娱乐中的传统体育活动有:击石、金银拔河、斗牛、斗羊、捉迷藏、抱石头、格吞、押加、奔牛、登山、吉韧俄多、摔跤、棋牌、藏密瑜伽功法、跑步果科、马球、叼羊、强嘎塔雪、藏式风筝、姑娘追、妥古朱古、耍坝子等;日常生活农事劳作的有:跑步、角力等;春播节中的传统赛马、打靶、斗牛、锅庄舞等;登巴节体育活动有:射箭、赛牦牛、骑马拾哈达、赛马等;望果节娱乐节日有:赛马、赛牦牛、摔跤、登山、拔河、射箭等;欢乐节中的传统马上射击、捡哈达、快马折腰、长跑、挥刀斩旗杆等等。在康巴藏区,各类节庆活动的体育元素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中,青海玉树5月份的赛马节,康定四月八的跑马山转山会,康定国际情歌节等,都是康巴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良好开发和文化体现,各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资源丰富。
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西部大开发,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加快,现代文化和外来体育的冲击,网络的普及,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意识的淡薄,当今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民众的吸引力逐渐减弱,人们在休闲时间更多的是同朋友喝茶,看电视,网络聊天购物,家人逛街,参与锻炼选择更多是其他更时尚的体育项目,老年健身选择的是现代广场舞,健身操等,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即便是开展多年的传统节日活动,参与的人群在减少,活动的内容也在向娱乐等明星效益方面转变,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关注。在广袤的康巴藏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都具备一定的健身性、娱乐性、民族性、文化性等特点,但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政府组织的活动没有延续性,影响力有限,未建立长效机制,使其转变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经济资源。
康巴地区地处我国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的横断山高山峡谷地带,平均海拔在3000 m以上,高山林立,草原连绵,峡谷深邃,纵横交错,空气稀薄,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2 ℃-12 ℃,气候变化异常,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该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总人口约329万,每一万平方公里约6.7万人。
特殊的地域环境孕育了特殊的民族文化,勤劳智慧的高原人群创造了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随着历史的变迁,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高原民族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物质财富,深受国人和世界的关注,康巴地区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急需合理有效的开发。
康巴地区受特殊的地缘影响,高原气候和地理环境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除城镇外,大都处于3000 m海拔以上的牧区,生产都比较原始,人们依旧是以农牧方式自居,自给自足,少数地方有矿产资源和水电开发,但对于广袤的康巴大地,这些收入和地方财政支出是入不敷出,几乎都靠国家的帮扶和政策扶持来搞建设,主要体现在交通、信息、公共设施、教育、基础建设、生活质量方面。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脚步不断推进,康巴地区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打造了闻名的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旅游资源在逐步得以开发,但目前也仅仅是集中在城镇周边,偏远的景区交通仍是最大的瓶颈,特殊的地质结构和高山峡谷,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不可抗诉的自然环境阻碍了发展的脚步。落后的经济制约了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体育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体育资源也得不到有效的开发。
康巴地区受经济发展落后的影响,特殊的民俗文化生活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农牧区目前仍未完全扫除文盲,人口分散,牧民特殊的不定居生活习俗,让学校教育的功能大打折扣,冬季经常大雪封山,学龄儿童的求学路变得更加艰难,难以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的有效实施,不少学龄孩子,从小就随家庭不断搬迁,从父母学习传统的牧民生活和放牧本领,养家糊口,代代相传。文化素质得不到提高,对事物缺乏合理的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该人群中,没有正确的认识和概念,更谈不上保护和传承。在城镇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人们在闲余时间,多数人群在享受现代网络文化生活,即便是参加体育锻炼,大都是选择现代其他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民族传统文化在人们的思想上也逐步在淡化,缺乏保护传承意识。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项目都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及强身健体和娱乐身心作用,康巴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总体可分为表演类和竞技类,表演类一般以集体舞蹈的形式进行欢庆,比如锅庄、弦子舞等,竞技类主要体现竞技对抗特点,比如:押加、摔跤等。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的项目选择上,表演类的是首选,便于开展和独特的服饰是一大亮点,传统的竞技类项目需要特殊的器材和场地,竞技性较强,不便于开展,比如:花炮运动、赛牦牛、板鞋、马术、射弩、珍珠球等运动项目,即时群众喜欢,但参与难度大、场地设施不全面、组织困难、技术含量高等因素,都在无形中阻碍了人们参与的行为,从而也制约了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和体育资源的开发。
体育资源是否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与地方体育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精神文明和生态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需要各地加快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投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为其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在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同时,加大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加大经费投入,兴建民族传统体育场馆,全面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合理构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管理部门,建立健全竞赛体系,形成固定化、常态化、市场化的竞赛机制,全面提高群众的参与度,为民族文化的振兴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学校是传播民族文化的最有效载体,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学校体育的教育。康巴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有效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要有很好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课程,进入体育课堂,全面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加强专业体育师资的培训,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普及化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模式,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强化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意识,这样,既满足了教学的需求,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民族活动的全面开展,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了民族文化。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媒体的宣传推动优势或许起到决定性因素,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离不开网络,体育作为一种产业,产业的发展,拓展市场,更离不开直观有效的宣传,康巴地区目前基本保障了网络全覆盖,人们同样享受着今天的信息化时代生活。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要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有效的开展,全面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弘扬传统民族文化,需要有效运用当今发达的宣传载体,全方面、多渠道,同地方基础建设一道,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的振兴,创造更好的条件。在加大宣传吸引眼球的同时,我们必须打造特色,挖掘资源,不断完善,保持独特的、原始的、民族的文化元素,能代表我国一方民俗文化的体育特色。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来到康巴大地,了解这里风土人情,认识和体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让康巴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阳源,宋友林.康巴藏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路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5):53-56.
[2]霍红,孙淑惠,王洪珅.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走向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4):1-4.
[3]张选惠,郭永东,唐小英等.四川省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24-27.
[4]史婉虹,张萍.藏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理论思考[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2(3):32-35.
[5]江红.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地域特征与开发[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5):75-77.
[6]杨建军.藏族传统体育对西藏旅游全面恢复的作用研究[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9(3):45-53.
[7]张鹏海. 藏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课程与教材,2011(30):131-132.
[8]曾伟.藏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2):132-135.
[9]宋积萍.论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2):104-107.
[10]李英.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和面对的机遇[J].西藏研究,2009(4):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