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响,高丽华,赵 波
(1.上海海事大学体育部,上海201306;2.武警政治学院军事安全保卫系,上海200070)
◄体育人文社会学
大数据时代的体育传播:特征、主体定位与发展方向
丁 响1,高丽华1,赵 波2
(1.上海海事大学体育部,上海201306;2.武警政治学院军事安全保卫系,上海200070)
大数据时代的体育传播的特征为体育传播平台与通道选择的“多元化”、传播者与受众界限的“模糊化”、传播内容呈现方式的“碎片化”。以伦敦奥运会传播为例,对大数据时代体育传播生态主体的定位进行分析发现:电视媒体体育传播的“霸主”地位仍难撼动;广播媒体体育传播拥有时空相对固定的受众;通讯社和平面媒体体育传播的“信源”地位与深度报道特色凸显;网络成为体育信息的重要传播渠道和互动平台;自媒体与移动媒体成为新技术条件下的全新体育传播模式。大数据时代体育传播的发展方向为:体育传播者应增强信息分析与解读能力,有效呈现数据;受众应提升自身媒介素养,理性选择数据;媒体应打造跨媒体整合传播模式,高效集成数据;政府及相关组织应提供政策与制度保障,履行监管职能。
大数据时代;体育传播;传播特征;传播内容;主体定位;整合传播
“大数据”(Big Data)一词最早由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于1980年在其《第三次浪潮》[1]一书中提出。在实践领域,直至2009年,“大数据”一词才在网络信息技术领域开始流行。正如2012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大数据,大影响》(Big Data,Big Impact)报告称,如今数据如同现实与虚拟货币,它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又一全新的经济资产类别、创业方向、商业模式和投资机会。在国内,2013年“两会”上,也有代表提出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应构建“数据中国”的建议,认为数据将成为国家竞争的前沿、企业创新的来源。就体育传播而言,促进其良性发展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来临的背景下,探讨体育传播呈现的新特征,并对其生态主体进行重新定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世界著名的科技研究公司IDC估算,近年来每年全球的数据增长速度均保持在50%左右,即数据每两年就增长一倍。2012年,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频繁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2]。如何理解大数据这一带有文化基因和营销理念的词汇?“大数据”概念的提出首先是基于信息或数据量日益增大的社会现实,数据的单位已经从G和T发展到P、E、Z、Y等为计量单位。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1K=1 024 Byte,1M=1 024K,1G=1 024M,1T=1 024G,1P=1 024T,1E=1 024P,1Z=1 024E,1Y=1 024Z。有资料称,2011年全球的数据量已达到1.8Z[3]。在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有数量巨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速度快失效高等特征。
哈佛大学量化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加里-金教授称:“人类正在经历着一场革命,包括学术界在内的社会各界正在深受数据更新导致的量化转变所影响,大数据时代(Age of Big Data)正在到来。”吕诺尔夫松教授指出,在大数据时代人们抛弃以往在社会领域惯用的经验和直觉决策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提纯、净化,进而进行科学决策的方式。有大数据时代预言家之誉的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社会大众在应对大数据时代时需要具备大数据思维:1)我们习惯依赖的对数据的随机抽样使用频次将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对与某个现象相关的所有数据的分析;2)信息分析不再热衷于追求精确度,而是混杂性;3)不再热衷于寻找因果关系,而是寻找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正如《大数据》[4]一书所言:“大数据”之“大”的意义在于,与日俱增的海量数据呈现在人类面前,人类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梳理与分析相关数据,进而产生新知识、新科技、新利润,实现数据的创新性发展。大数据时代的竞争,将是数据开放程度以及数据收集、整合、处置、使用能力强弱的竞争。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也日益成为新闻传播的核心资源之一,数据不仅可以作为新闻报道的内容,而且还可以成为揭示某个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根源、现状及未来趋势的手段与工具,而且这种揭示新闻事件的方式比传统方式更加便捷、真实、科学、准确。
同时,作为新闻传播内容与方式之一的体育传播也日渐被打上大数据时代的烙印。例如,在大数据时代,对于某一支NBA球队而言,其传播数据可以来自球迷、球员、球探报告、候选人、特许直播权以及现场直播等;当球迷欲知晓某位球员的表现时,他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如stats.nba.com)了解其在联盟整个赛季的得分数据,而且能获取他的最高得分点、关键时刻得分情况及整个赛季的得分数据变化趋势。在NBA联盟,从球探报告到球场运营,均将随着内存数据运算发生改变。球队将会实现全面云计算并与手机无缝对接。最顶尖的实时数据分析可以深入小到队员的身体状况,大到队员的整体表现。中场休息时教练不再需要黑板粉笔布置战术,最新的3D动画会自动模拟出下半场出场队员表现,球员的身体状况和安全也会有实时的监控数据。
克里斯·安德森认为,新闻传播是第一个真正感受到互联网影响的行业,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是首当其冲的。基于大数据时代的社会环境,从当前信息传播技术的整体发展趋势看,体育传播领域正在从纸媒介体育传播模式走向数字化体育传播模式和云端数字化体育传播模式,从单一化体育传播模式走向互动化和深度社会化体育传播模式,从固定化传播模式走向泛在移动化和智能移动化体育传播模式。其具体传播特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 体育传播平台与通道选择的“多元化”
在大数据时代,基于传播内容与方式的多元性,市场将为体育信息传播提供更多的技术平台和通道。此时,多元体育信息传播平台和通道的出现,降低甚至部分摆脱了人们对传统电视媒体的依赖;同时新平台对包括体育节目在内的网络内容的需求增加,对于提升体育传播内容质量显然具有积极意义。电视对于体育信息传播通道和平台的垄断被电信和互联网企业打破,出现了除了广电体系之外的全新的、可以实现联通的制作、播出、服务平台系统。从内容上看,大数据时代广电体育传播继续推动高清互动内容的建设与传输的主营业务,如架构基于广电自治域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将广电系统自有的丰富视频资源架构在广电IDC。对于用户而言,进入一个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和丰富的客户运用体验。对于电信企业来说,这为加速建立体育传播内容资源,迅速获得受众青睐提供了契机。基于大数据时代的不同体育传播平台和通道的竞争格局,可以极大地刺激各相关领域“生产”更多的优质体育信息资源,促进体育传播及体育自身的良性发展。
2.2 体育传播者与受众界限的“模糊化”
在大数据时代,基于传播模式的变革,体育传播的信源结构也发生了微妙变化。由于数据来源的多元化,信息的发布渠道不再局限于权威部门和传统媒介组织,体育传播者与受众逐渐失去了传统意义上分界线。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接受体育信息的受众与发布信息的体育传播者的功能逐渐融合,使得一般受众具备了传统体育传播者的信息采编、分析、发布的功能。随之,体育信息的生产、发布流程也产生革命性的变化。然而,当不同受众变为体育记者时,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体育记者的采编思路和习惯做法,他们可能更加关注信息采集过程中的体育信息的“原生态”及根据自身体育兴趣进行个性化发布[5]。当这种体育传播方式建立后,体育信息传播中的传受关系发生改变,传受双方不再存在明显的界限,个性化与小众化的体育信息进入大众传播系统,使得人们接收的体育信息更加个性化与多元化。例如,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前夕,伦敦奥组委公关总监杰基-布鲁克·道尔指出:“在悉尼奥运会你没有见过高速互联网,在雅典奥运会上没有几个人使用智能手机,在北京奥运会上人们还不知何谓社交网络。但现在我们采用数字化交互方式,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视、参与、体验伦敦奥运会。”[6]在大数据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我们不仅是收视体育信息的受众,也可以是身处赛场内外的“特派记者”,通过自己对相关数据的解读、体验和感受,借助网络手段,实时对赛事信息进行解读与报道[7]。
2.3 体育传播内容呈现方式的“碎片化”
基于大数据时代传播者的“众”、新闻的“微”、发布时间的“快”、阅读时间的“短”等新情况,体育传播内容呈现“碎片化”特征。碎片化的文本吸引了受众利用间歇的和零散的时间段来关注体育信息。但这种特性也决定了它是一种“未完成文本”[8],其信息元素是孤立的,信息背景是缺失的,让受众无法了解信息的来龙去脉。如在微博上,简短的赛事结果报道、体育评论员的观点发表、运动员和网友间的互动以及对于各种舆论热点的讨论是较常出现的形式。这些内容简短、分散,具有碎片化和个人化的特征,但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观念的汇集及思想的碰撞。由于包括自媒体在内的新媒体加入,信息发布门槛降低,许多信息的发布由于个人色彩强烈而常常难以达到专业化要求,显现出可贵的“草根性”,但是也会发生新闻失实的弊病。
在大数据时代,由于媒体追求新闻的发布速度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忽略新闻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对于专业性要求较高的体育新闻报道来说,碎片化的信息经过多种渠道传送,往往对其内容质量及真实性无法把控。在大数据时代,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育事件,并能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体育信息,但越来越多的受众接收到的信息是不完整的、非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同时,受众也越来越享受可以随时获取信息的用户感受而忽略了对新闻最本质、核心内容的把握,导致信息接收的“表浅化”。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法学院教授大卫·阿尔赛义德认为,传播生态(Ecology of Communication)指的是各种论坛、媒介和信息渠道的结构、组织与可接近性。体育传播生态系统即与体育传播存在关联性的要素组分之间、要素组分与环境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功能整体和复杂系统,其中的生态主体表现为不同的媒介形态(如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9]。因此,笔者对大数据时代的体育传播主体——电视、广播、通讯社、网络等在伦敦奥运会上的传播现状与功能定位进行分析。《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媒体报道研究报告》显示,在2012伦敦奥运会期间,全国共派出243名持证文字和图片记者、超过800名持证广播电视记者、近1 000名非注册记者前往伦敦,全程参与奥运会方方面面的内容报道[10]。截至2012年8月13日,伦敦奥运会期间我国内地传统平面媒体有关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报道量为31 043篇,网络新闻媒体271 261篇,论坛、博客38 936篇,新浪微博上有关奥运话题的总讨论量更是达到了3.93亿,境外媒体关于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报道总量也达到了3万余篇[10],完全呈现出了大数据时代的特征。
3.1 电视媒体:体育传播的“霸主”地位仍难撼动
张江南研究认为,在大数据、全媒体时代,新媒体彰显着各种优势,移动媒体异军突起,2012年伦敦奥运传播被认为是第一届“微博奥运会”。尽管如此,人们长期的观看习惯及电视媒体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使电视媒体在与新媒体的角逐中的“霸主”地位仍难撼动[11]。面对纷繁复杂的数据,我国电视媒体主要以赛事直播、混合区即时采访、冠军访谈、赛事新闻、赛事评论等形式进行传播,同时,相对于历届奥运会,本届奥运会电视传播更加凸显了对数据隐含信息的挖掘,通过一些报道技巧的处理,将电视传播的重点集中于奥林匹克的文化教育功能,在传播方式上也凸显出超越金牌、淡化竞技的价值取向,对非冠军运动员的关注体现了对以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传播理念的超越。正是基于以上传播方式与理念的更新,使得电视媒体在面对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仍保持较强势的传播投入与较高的收视率回报。例如,据央视-索福瑞统计,伦敦奥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通过8个频道转播奥运赛事1 052场、播发新闻9 547条、总播出时间1 900多小时;收视前10位赛事的收视率均达到5.0%以上,收视率最高的赛事——伦敦奥运会跳水男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的收视率达7.30%。
3.2 广播媒体:体育传播拥有时空相对固定的受众
在大数据时代,碎片化的资讯吸收方式比大篇幅的深度传播方式更容易让受众接受;而广播体育传播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点,如在开车途中、在休闲的同时、在做家务之余,伴随收听的特性,广播体育传播方便了受众随时参与互动,也更容易让这种互动加载到其他移动播放终端,从而具有相对固定的受众。基于广播媒体的这种特点,通过媒体整合、组成联盟等形式,在伦敦奥运会期间广播媒体也为听众提供了较佳的听觉盛宴。例如,2012年4月18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旗下的环球资讯广播伦敦奥运报道在京正式启动,与此同时,由环球资讯广播牵头的全国实力广播奥运联盟也宣告成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马博辉在致辞中说:“作为2012年奥运会广播媒体持权转播商,环球资讯广播将依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70家海外机构和近30位特派记者,打造国内广播界人数最多、语种最全、体育专业化程度最高的奥运报道团队,并通过设在伦敦奥运会国际广播中心的直播间,为听众呈现全现场、全直播、全视角、无时差的伦敦奥运节目。”
3.3 通讯社和平面媒体:体育传播的“信源”地位与深度报道特色凸显
伦敦奥运会期间,通讯社作为单一最大内容提供商的权威地位不可动摇。例如,在伦敦奥运会期间新华社共发布中文稿件、英文稿件、中文图片、英文图片、中英文视频新闻、体育微博的数量分别达到3 400篇、2 100篇、17 500张、12 000篇、2 300篇、17 000条[10]。很多媒体在报道奥运新闻时都曾借用过新华社的“信源”。同时,在奥运传播过程中,平面媒体突破了网络媒体与自媒体传播同质化、肤浅化的弊病,对海量数据进行梳理、筛选与严格把关,结合平面媒体人自身的业务知识与专业能力,将大数据背后的信息提供给读者,帮助读者在了解奥运赛场表面信息的同时,获得深度解读的体验感。例如,在伦敦奥运报道中,平面媒体呈现的奥运预热报道、独家专访、背景解读、观点梳理、专家视点等深度报道方式与良好传播效果均为新媒体所无法企及的。
3.4 网络:体育信息的重要传播渠道和互动平台
据全球著名的网站排名系统Alexa统计显示,伦敦奥运会期间,新浪、腾讯奥运专题近1个月的日均IP均超过300万,新浪、腾讯、搜狐三大门户网站奥运专题近1个月日均PV量也都超过了1 000万。其中,新浪体育发布文字新闻、高清图集、高清图片、视频新闻条、新闻跟帖评论的数据分布为36 769条、1 680个、20 129张、5 812条、5 488 269条。有数据显示,伦敦奥运会期间,CNTV网站日均页面访问量达5.8亿页次,日均独立访问用户3515.5万人,分别比平日增长255%和134%。CNTV各终端整体覆盖用户达4.85亿人,手机电视、移动客户端、IP电视等多终端视频播放次数达6.1亿次[12]。以上数据显示了网络已成为伦敦奥运传播的主要渠道和互动平台。
同时,为了提升奥运传播效果,网络媒体还主动与传统媒体合作,整合传播数据与信息资源。如腾讯除了与《体坛周报(微博)》独家战略合作,还与《成都商报》《南方都市报》《京华时报》《楚天都市报》《现代快报》《半岛晨报》《都市快报(微博)》《华商报》等在内的全国13家主流都市报形成播报矩阵。全球最受尊敬的媒体之一——英国广播公司(BBC)更是成为了腾讯在伦敦奥运会上的战略盟友和合伙伙伴。
3.5 自媒体与移动媒体:新技术条件下的全新体育传播模式
自媒体是指个人或机构组织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通过现代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一种途径和即时传播方式。当前,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已成为网络传播最活跃的主体和新兴舆论场。Experian Hitwise统计显示,伦敦奥运会期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的用户访问量分别达3.1亿次、2.0亿次、1.2亿次和0.4亿次。在伦敦奥运会期间,在中国军团最终获得的87枚奖牌中,有35位金牌得主、21位银牌得主和14位铜牌得主在赛后通过腾讯微博第一时间发出了“获奖微感言”[12]。2012年8月7日下午17点45分,中国飞人刘翔在跨越第一栏时摔倒,无缘半决赛。在那一时刻,新浪微博被彻底引爆,截至8月13日下午14时,新浪微博上围绕“刘翔摔倒”的话题讨论量达到3 709万,其中发自英国的微博讨论量达到21 240次,认证微博用户讨论量超过35万次。在刘翔比赛期间,微博峰值发送量达到每秒19 183条,创体育赛事最高纪录[10]。
同时,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体传播呈现出更加快速、灵活、机动的特点,它超越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的限制,实现了体育信息的实时传输与交互。根据2014年1月CNNIC最新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5亿人,占整体网民比例的81.0%,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手机成为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13]。
自媒体和移动媒体的出现造就不同于以往的全新体育传播模式,使得体育信息传播由信源中心向边缘扩散,受众由异质化的个体组成了体育信息传播的网络节点,按照其在体育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这些节点又分为核心节点、桥节点与长尾节点。通过自媒体和移动媒体,体育信息传播由中心向边缘扩散,传播方式呈现同步式与互动化,用户本位的理念更加凸显,以用户为中心聚合其他节点。
4.1 体育传播者:增强信息分析与解读能力,有效呈现数据
如前所述,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日渐模糊,但就具体的传播语境和事件而言,传播者和受众分属于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职责和价值取向,因此,笔者在下文中仍将体育传播者与体育传播受众分别论述。大数据时代是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基于此背景,近年来体育传播信息也呈海量增长趋势,体育信息的无序性与杂乱性致使人们在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时增加了时间和物质成本。由于体育传播者不能有效提供有价值的体育信息,加之受众的体育信息处理能力限制,使得人们获取体育信息的实际效率大打折扣。
正如维克托教授所说:“大数据的真实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的一角,绝大部分都隐藏在表面之下。”所以,对于体育传播者而言,在大数据时代,提升信息分析与解读能力,深入发掘体育数据背后的信息及其真实意蕴,将最精彩、受众最喜闻乐见、富含“正能量”的体育信息呈现于受众眼前,才是大数据时代体育传播者的生存之道与努力方向。体育记者、编辑不仅要熟练使用文字、图像,还需要懂得如何收集、整合、挖掘和分析数据。从具体的操作层面看,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能力:1)具有从数据中发现和挖掘体育新闻素材的能力;2)具有将体育信息数据可视化处理的能力,如运用信息制图技术将复杂的体育信息以更加清晰、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3)具有确保体育传播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能力。
4.2 体育传播受众:提升自身媒介素养,理性选择数据
在大数据时代,受众利用媒体获取体育信息的选择自主权增强,但由于社会背景、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一类人能够有效地利用大数据的体育传播技术了解体育动态、搜集科学的健身方法、发表积极正面的体育评论,并从中受益;而另一类人则使用仅仅浏览体育信息中的“热闹”场面,简单地将体育传播用于单纯的消遣娱乐、宣泄情绪。有效地应用大数据时代的体育信息传播可以动员全民健身、弘扬体育文化、普及体育科学知识,但因受众自身媒介素养的差异,导致体育信息使用不当、体育信息失真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新媒体加强行业自律,提升传播者的数据处理能力,净化传播环境,提供健康的体育信息数据,还需要受众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运用自身的理性判断选择有益的体育信息与数据,实现体育信息的良性传播。
大数据时代改变的不只是受众获取信息的观念和行为,更多的是对传统新闻采编理念与流程的扬弃与再造,是对经典新闻学、传播学理论的挑战与革新。体育信源结构、新闻生产流程和媒介终端呈现方式都受到了体育传播方式变革的深刻影响,因此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及其信息判断能力迫在眉睫。包括教育、媒介在内的整个社会系统应引导受众对体育媒介产品进行欣赏和评析,使他们能够正确选择、解释、分析体育新闻、体育广告、体育纪录片等中蕴含的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要使受众能科学、理性地辨别体育传播信息的意义,辨别反科学、反人类、假恶丑、扭曲人性、法律所不容许的内容。学会理性地辨别信息的真伪,辨别媒介真实与社会真实,开启思维的过滤器,从中发掘出对己或对社会有用的信息与数据。
4.3 体育传播媒体:打造跨媒体整合传播模式,高效集成数据
在大数据时代,体育传播媒体传播模式的发展目标是:依托云计算,形成以体育信息平台为驱动引擎、以数据库为应用服务内核、以新媒体为传播渠道和平台的跨媒体整合营销传播模式。因为通过云计算,可以将海量的基础信息进行存储、分享和挖掘,方便、有效地将这些大量、高速、多变化的终端数据存储,基于云计算技术随时可以进行分析与调用。同时,在现有的图文、音视频传播之外,应集合多种媒体的优势,打造跨媒体传播模式,使得数据具有可视化效果。如2010年10月,《福布斯》杂志对100多年来各项诺贝尔奖的获奖情况做了一个可视化的展示,使得受众从复杂的数据中获取了最重要的信息,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例如,为了提升媒介传播效果、提升媒体综合实力,上海五星体育积极探索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集成思路,并通过各种形式付诸实践。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上海五星体育推出了集PC、移动终端(手机和PAD)于一体的“风行·五星奥运频道”(www.funshion.com)、台网融合的“看看新闻网”(www.kankanews.com)、新浪微电台以及广播移动终端(蜻蜓FM);伦敦前方记者通过天脉技术推送以提升节目传播效果,通过FTP传输赛事信息;通过对视频等内容的制作,发布到风行网五星奥运版块、五星奥运频道和风行Minisite弹窗,并推广到快讯弹窗、风行官方微博和百度APP。通过以上手段的综合运用,使得相关数据得以有效集成,提升了媒介传播效果,同时也扩大了上海五星体育的自身影响力。
4.4 政府及相关组织:提供政策与制度保障,履行监管与服务职能
基于大数据时代体育传播信息数据的繁杂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条例等,实现体育传播大数据的有效集成,为体育传播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如北京奥运会期间,国际奥委会专门制定了《国际奥委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注册人员博客指南》,对开设博客或通过网站发布奥运会内容的注册人员做出严格规定:只能在博客上发布与奥运相关的个人经历与体验;不得将任何有关奥运会的音频、视频、私密内容发布给第三方;只能发布特定区域内拍摄的不涉及比赛的照片;博客主不能与任何公司签署合同独家发布自己的博客,且不能有经营性商业行为[14]。
同时,在政府的战略规划层面,可尝试建立体育传媒数据仓库,在体育传播领域推行“最小数据集”的概念,收集具体单个体育媒体的数据指标,在保障体育信息与文化安全的前提下有效管理体育数据资源,实现大数据时代下体育传播信息资源的良性互动与共享。同时,政府与相关体育组织应在体育传播数据集成及体育信息服务方面履行责任。例如,上海市正在搭建的“市民体育信息平台”为普通市民接收有效、有用的体育信息进行日常健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该平台市民可方便地获取健身指导信息、场馆信息、预订信息,以及符合自身状况的运动处方信息与数据,通过移动App和体育社交信息服务,让运动融入市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从而实现大数据时代体育信息与数据的有效集成、供给与利用。
[1]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43.
[2]“大数据”时代来临决策不能只凭经验[N].东方早报,2012-04-11(1).
[3]郑重.大数据时代我们如何做分析[EB/OL].http://www.csdn.net/article/2011-08-04/302689.
[4]Jeffery Ullman.大数据[M].王斌,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65.
[5]蔡雯,陈卓.媒介融合进程中新闻报道的突破与创新——基于2008年重大新闻报道案例研究的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9(2):61-64.
[6]甘露.伦敦奥运社交网“战”[J].计算机世界,2012(30):21.
[7]李丁,肖焕禹.媒介融合背景下体育传播模式之嬗变——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为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5):45.
[8]程曼丽.Web2.0时代职业记者的使命:完成文本[J].新闻与写作,2013(7):70-71.
[9]闫涛,赵娜.体育新闻传播生态系统的特征与结构[J].新闻爱好者,2010(10):92.
[10]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新媒体中心.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媒体报道研究报告[J].新闻与写作,2012(9):43.
[11]张江南.从伦敦奥运看奥林匹克电视传播功能的张力[J].传媒观察,2012(11):55.
[12]伦敦奥运会传播,央视实现全媒体覆盖[EB/OL].[2012-08-15].http://1118.cctv.com/20120815/108280.shtml.
[1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1-16].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4-01/16/c_126015636.htm
[14]国际奥委会.国际奥委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注册人员博客指南[EB/OL].http://www.docin.com/p-21506763.html.
责任编辑:刘红霞
Sports Communication in Age of Big Data:Features,Body Positioning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DING Xiang1,GAO Lihua1,ZHAO Bo2
(1.PE Department of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Shanghai200438,China;2.Department of M ilitary Security Guard,Armed Police,Shanghai200070,China)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features of sports communication.It argues that in the era of big data sports communication platform and channel are diversity,communicator and audience’s boundaries are fuzzy,and thecontent of the presentation is fragmentation.It takes London Olympics as an example to locate the bodies of sports communication in the age of big data.It finds that television media’s hegemony status is still hard to shake;broadcastmedia has a relatively temporal fixed audience;agencies and printmedia have the source position and their in-depth reports are highlighted;network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sports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interaction;the new media andmobilemedia sports communication become a new mode under the new technical conditions.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ports communication in the age of big data is that sports communicators shoul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informatio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and make an effective presentation of data;audience should improve theirmedia literacy to rationally choose data;media should create a cross-media integration communication mode to efficiently integrate data;government and relevant organizations should provide policy and system security to perform their regulatory functions.
age ofbig data;sports 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 features;communication content;body positioning;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G80-056
:A
:1004-0560(2014)05-0039-06
2014-01-03;
2014-05-15
丁 响(1982—),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