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转变发展方式研究

2014-12-06 09:40马保生曲宗湖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教师体育

马保生,曲宗湖

(1.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2;2.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转变发展方式研究

马保生1,曲宗湖2

(1.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2;2.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从总结改革开放30 a学校体育发展的经验、教训入手,分析了我国学校体育“转型”的瓶颈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形势和转变发展方式所面临的问题。建议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第三极”为支撑,以商业合作为纽带的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新时期;学校体育;发展方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确立,原有的体育发展模式逐步瓦解。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发展的后备力量的储备在体育发展的各个领域逐步“吃紧”,体育大国的地位也面临危机,已经影响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学校体育发展的“转型”是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基础,没有学校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型”,就不会有体育强国的实现。学校体育转变发展方式事实上就是以学校体育发展为基础,重新构建我国体育发展模式。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来实现学校体育在我国体育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查阅了大量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主要访谈学校体育学专家、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体育局相关领导、教育厅局相关领导。访谈的主要内容:我国体育制度的改革走向和发展思路,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的融合方式,如何发挥学校体育的基础性作用等。

1.2.3 调查法 对体育局、体工大队、体校、体育学院等单位和部门就工资待遇、运动员选材、训练状况、运动员退役出路等方面进行抽样调查。

2 我国学校体育“转型”问题的分析

2.1 我国学校体育30 a发展经验总结与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历经多次改革,发展到现在已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的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曾经适应当时的历史环境和人们的认识水平。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认识水平的提高,原有的学校体育发展方式已经无法解决当今学校体育发展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各级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一直在探索各种发展路径和策略,历经多次改革尝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都没有取得根本性的转变。

我国学校体育传统发展方式的根本症结在于:整体“转型”的基本条件尚不成熟;单纯依靠教育部门的力量,忽视社会环境、社会认识水平、国家宏观政策、市场经济规律等外在因素。学校体育改革早期比较顺利,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和水平,总会有不可逾越的“坎”,这些“坎”遏制了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这就是所谓的“深水区”。这种“深水区”致使前期改革成果难以为继,难以持续发展,甚至夭折,造成学校体育改革出现“有成果,没成效”的怪圈。单纯依靠教育系统无法实现根本突破。

总结我国学校体育改革30 a的经验。学校体育深化改革应当具备6 个基本条件:1)舆论环境。良好的学校体育改革的舆论环境是学校体育改革转型的首要条件;2)统一思想。统一思想的过程就是积累共识,化解改革过程中诸多方面矛盾的过程,也是保障学校体育实现转型的重要环节;3)政策导向。政策导向是学校体育转型的核心条件,是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指挥棒;4)经济支撑。经济支撑是学校体育转型的重要动力,也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条件;5)运行机制的改变。学校体育运行机制是学校体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前提。没有好的运行机制,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将成为空中楼阁;6)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盘活整个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动力条件。市场机制可以更便利地调动学生、体育教师和校长发展学校体育的积极性,为学校体育提供充足的发展动力。这些经验和教训为我们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是我们寻求学校体育突出重围、解决现实矛盾的思维起点。

2.2 “转型”的核心在于转变发展方式

我国学校体育自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30 多年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学校体育内部规律性问题经历两代人30 a的持续探讨、实验和研究。基本理论性问题和操作性问题已经初步掌握,通过局部的实验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实验证明是有效的、合理的。但是我国竞技体育、社会体育的高水平发展与我国学校体育中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却形成强烈的反差。实验检验行之有效的科研成果得不到学校的广泛接纳,学校和体育教师对于发展学校体育的积极性、能动性明显不足。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到了学校具体实施、体育教师具体执行这个环节却产生强大的阻力,说明学校体育发展、研究成果推广、普及的瓶颈在基层。这种瓶颈就是学校和体育教师缺乏发展学校体育的动力。发展学校体育对学校、对体育教师能产生什么样的直接影响呢?

改革开放30 a,学校体育没有实现根本性的变化,其根本是缺乏市场动力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将市场机制引入学校体育的发展是当前我国学校体育“转型”的核心问题。因此,根据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具体国情,创造性地设计发展方式,是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中心任务。以市场为导向转变发展方式是落实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核心环节。

2.3 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转型”的条件基本成熟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社会体育的发展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显著性矛盾倒逼出我国学校体育必须“转型”。党和国家审时度势,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使我国学校体育全面“转型”已成定局。主流媒体关于社会改革的舆论环境非常有利于学校体育转变发展方式。宏观政策导向基本扫清发展障碍,统一思想改革发展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中国经济规模为学校体育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场机制的确立已成为社会改革、政府改革的重点,以及前期颁布的“中央7 号文件”,使我国学校体育转变发展方式的条件基本成熟。党和国家近期出台的政策法规为学校体育深化改革的6 个基本条件奠定了基础。

3 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路径

3.1 加强教育、舆论引导,统一思想、交流、沟通

针对以市场为导向的学校体育发展方式的教育、舆论引导、思想沟通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转型”的第一要务。加强教育、加强理论引导和舆论引导,为学校体育转变发展方式提供统一思想基础。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是行动统一的前提和保障。加强沟通是为了化解和调节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沟通过程是求同存异为达到共同目标而进行利益调整和协作。建立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的矛盾解决机制、利益调整机制、目标达成方式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合理发展体制机制的基本保障,建立化解矛盾和阻力的机制,为顶层设计做好铺垫。

3.2 改革政府管理模式,引入市场机制,增强学校体育发展动力

1)政府购买服务管理模式。该模式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社会体育紧密联系。以政府的经济手段作为激发学校、体育教师为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能动性。政府购买服务是加强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社会体育联系的重要环节,是使学校体育成为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发展基础的重要动力。如:学校体育培养的各年龄段的高水平运动员进行注册,需要代表地方参赛时政府进行服务购买;对学校各年龄段的高水平运动员、运动队和教练员,给予一定的日常补贴。政府购买模式对于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发展也有同样的社会效应。学校体育顺理成章的成为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发展的基础。学校体育也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收益,学校基础设施和学校教师收入也将得到改善。其核心是政府用于发展国家体育的资金流向,打开学校获得国家用于体育发展资金的渠道。

2)对学校体育有商业价值的部分进行市场化运作、建立学校体育发展基金。学生的体育消费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商业价值。学校体育赛事、学校体育俱乐部以及体育俱乐部的社会体育赛事也蕴含着大量商机,利用社会机构运作其中的商业价值,引入市场机制发挥体育本身固有的商业价值,在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下,市场机制的基础资源配置是增加学校体育发展内动力的一种必然选择。开发学校体育市场,完全可以多渠道为学校体育发展筹集资金。学校体育发展基金是打开学校向社会融资的另一个渠道。通过社会机构对学校体育发展基金的筹措与商业化运营,进一步地激发学校校长、体育教师、学生等内在动力,更进一步地平衡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

3.3 构建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社会体育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第三极”

“第三极”是将教育部门、竞技体育部门、社会体育部门有机结合;将高水平教练员、退役运动员、学校、体育教师、体育设施、体育赛事等有机组合;是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融合发展的咨询、策划、服务、培训、资源调配机构;是体育人力、物力、财力、管理资源的协调机构;是体育产业开发、市场开发、商业开发的综合服务机构。“第三极”是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开发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利益共同体。“第三极”的形成步骤:1)从最容易的赛事融合做起,将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同年龄段的体育赛事合并。依托社会机构利用赛事市场开发募集资金,建立学校体育发展基金(政府参股)。利用基金会对学校体育发展提供奖励和扶持。将“第三极”社会机构作为基金会的运作主体;2)“第三极”依托基金会的资金流动逐步形成体育人才、体育资源合理配置有序流动的实体。建立体育设施综合利用机制,建立体育教师、教练员委派机制,建立学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指导机制、老少边穷地区学校体育资助机制,探索学校体育俱乐部联盟竞赛与管理机制等;3)完善并激活学校体育俱乐部,建立学校体育俱乐部联盟与学校体育俱乐部联赛。加强学校体育俱乐部联盟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依托官方和非官方的项目合作提高商业化合作程度,提高学校体育俱乐部发展水平,进一步扩大学校体育发展基金的规模;4)依托“第三极”的学校体育俱乐部联盟,加强与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体育俱乐部的商业联系。通过市场加强学校体育俱乐部联盟与竞技体育、社会体育的深度融合,提升基金的融资规模、融资水平,再次提升学校体育基金会的资助程度。

“第三极”的学校体育发展基金会和学校体育俱乐部联盟将是我国学校体育成为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发展基础的重要纽带。它不仅为学校体育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而且推动学校体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体育多样化的需求;不仅节约社会发展成本,而且提高国家体育发展效率;不仅打通了学校体育直接为竞技体育、为社会体育服务的通道,而且激发学校、校长与体育教师发展学校体育的主动性,最终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深度融合,使整个社会成为体育发展的受益者。

3.4 通过外部条件变化和利益调整促进学校体育管理机制转型

通过“第三极”的商业化、市场化融合促进学校体育管理机制的转变,建立以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的学校体育宏观管理机制。同时构建以符合市场开发、商业开发需求为目标的学校体育运行机制,将“第三极”的市场化、商业化运作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的动力,推动学校体育教育内容、目标、方式的提升。不仅使学校有高尚的学校体育追求,而且使学校体育在追求中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社会声誉,变被动转型为主动改革。坚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发展目标,在坚持落实每天1 h体育锻炼和2 个基本核心的基础上,在开发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商业合作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经济利益。以经济利益为学校体育发展内动力,使学校体育内容多样化、目标多样化、方式多样化、体育发展方式多样化。用“名”和“利”作为学校体育管理机制主动转型的基石。

3.5 改变学校体育的投融资方式和体育教师管理方式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主要投资方是教育财政拨款。对于学校来说,“转型”的真正阻力事实上就在于“没钱”、“没名”、“没利”。我国有数以百万计的学校和数以千万计的教师并非都是教育家办学、教育家执教。引入市场机制、商业模式,利用社会机构对赛事、俱乐部运作的市场运作方式给学校开辟最为直接的投融资渠道,给体育教师的劳动带来最直接的经济收入,改变学校体育发展单纯依靠政府拨款的单一模式,使学校感觉到学校体育的发展“有钱”、“有名”、“有利”,让利益驱动成为加快学校体育发展的又一动力。

学校体育教师是实现学校体育发展的实践者。所有的设计,所有的改革是要通过体育教师队伍来实现的。打破教练员、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之间的身份界限,建立学校体育队伍的保障机制,通过“第三极”进行学校体育队伍的协调、委派、资源调配、业务咨询等提供专业支持和服务,使学校体育队伍机制灵活、流动顺畅、优胜劣汰,使学校体育成为多方管理、多方投资、任务多样的平台,使学校、体育教师、教练员获得现实的利益。

4 结 语

转变学校体育发展方式是学校体育“转型”的核心环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指导思想是破解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瓶颈问题的良方,运用市场法则和市场手段,转变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并不是否定以行政管理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方式,恰恰相反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学校体育发展“第三极”。将转变发展方式置于国家发展、国家体育发展的大环境之中,不仅重视学校体育发展的内部规律,而且重视学校体育发展的外部环境,是以整体的、系统的、全局的观点设计和规划学校体育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科学地发挥和利用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市场对学校体育发展资源调配的决定性作用,趋利避害,使市场成为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之一,为学校体育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实现学校体育“转型”的安全平稳过渡。

[1] 曲宗湖,刘绍曾,邢文华. 新中国学校体育50年回顾与展望[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9.

[2] 曲宗湖. 2000年中国学校体育和卫生发展战略目标及对策研究[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12.

[3] 丁晓昌,王正伦. 学校体育现代化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4] 马保生. 中国体育发展学概论[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9:11.

[5] 曲宗湖. 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4.

[6] 董翠香. 体育校本课程导论[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5.

[7] 卢元镇. 体育社会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Research on Transformation of National School Sports Development Mode in New Era

MA Bao-sheng1,QU Zong-hu2
(1.Henan Industrial and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Zhengzhou 450012, Henan China;
2.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100191, China)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30 years reform and opening-up in school sports, the essay analyses the bottleneck of transformation in national school sports,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in developing situation and transforming mode after 3rdplenary session of 18th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Guided by market and supported by “3rdpole”, the essay suggests the new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 tied by commercial cooperation among school sports, competitive sports and social sports.

new era;school sports;development mode

G807.01

A

1004 - 7662(2014)02 - 0059 - 04

2013 - 12 - 16

河南省2013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32400410127)。通信作者:曲宗湖。

马保生,副教授 ,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教师体育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我们的“体育梦”
花与竞技少女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同台竞技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