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梦”与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①

2014-12-06 01:43:17王建永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35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中国梦精神

王建永

(郑州师范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4)

浅析“中国梦”与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①

王建永

(郑州师范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4)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总结概括法等研究方法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精神内涵与大学生体育精神培养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有助于促进“中国梦”的实现,建议学校坚持思想引导,注重师资培养,营造校园体育氛围等。

“中国梦” 大学生 体育精神

2012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中央新一届部分领导人员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复兴之路》展览之后提出的“中国梦”这一观点,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建设强大的中国特色主义社会而提出的伟大构思。另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习总书记又一次对“中国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诠释。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与“中国梦”的实现在某些方面有着共同的目的与联系,如何在“中国梦”这一大背景下较好地培养大学生体育精神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重点。

1 “中国梦”与体育精神的内涵

1.1 “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诠释强调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主要特色是把国家、集体和个人作为一个共同体,使其国家的利益、群众的利益以及个人的利益紧紧相连。当然,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及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1.2 “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梦想是激励人们奋发向前的伟大动力,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是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中国梦代表着千千万万个人民的梦想,这一奋斗目标是整个国家以及人民为之努力的目标。综合国力的进步可以促使国家富裕,社会和谐发展可以促进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中华文化的传播可以影响民族精神的振兴。总之,中国梦汇聚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梦,也凝结着人民的梦。

1.3 体育精神的实质

体育精神与“中国梦”大的背景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体育精神中包含有爱国精神、团结友爱精神、拼搏奋进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公平竞争精神等,体育s精神是体育运动的一种内在表现,这种精神可以感染、激励学生的各项素质并得到提高,形成良好的性格,从而达到个性的完善。

2 “中国梦”对当代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影响

2.1 “中国梦”加深了大学生对体育精神的深刻理解

信息时代快速来临的时代,全球经济突飞发展的时刻,很多人在思想上、观点上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社会风气的形成、文化传播的方向、思想追求的独特等在很多时候偏离了以往的轨迹,很多大学生也在精神上失去了向导,一部分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迷恋网络、懒惰、精神状态欠佳、不追求上进、爱国热情弱化等现象。“中国梦”这一观点的提出,其所表现的精神内涵引导大学生对体育精神的再度认识,“中国梦”是大学生的精神力量,是进一步督促学生去理解体育活动中体育精神所在。可以说,“中国梦”唤醒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学习动力,激发了学生们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勇于拼搏的精神。

2.2 “中国梦”点燃了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追求热情

高校社团是开展各项活动的组织机构,是培养学生政治思想、能力展示的有利平台,体育活动的开展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促使学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与锻炼,“中国梦”是中共中央领导干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成果,其实现途径必须要经过实践才能到达其高度,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参与正是“中国梦”其精神内涵的影响力、号召力,激发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到有追求、敢拼搏、重团结、勇实践,使其道德素养得到升华,不断追求更高、更强的精神。

2.3 体育精神的培养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

大学是社会最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平台之一,大学生是祖国繁荣昌盛、民族复兴希望,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希望。因此,完善的人格、较高的素养是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体育精神在大学期间的培养对完善其人格,培养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体育精神中的爱国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拼搏向上精神、公平竞争精神等都是培养一名优秀人才的有利条件,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重视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是学校及老师不可忽略的现实问题。

3 体育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激励功能

3.1 体育精神激发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志

从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来看,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在人们不断追求躯体健康、身体形态的同时,体育精神这种较高级别的价值观也在最大限度地唤醒人对体育锻炼意识上的需求,激发人的潜能。在体育精神中无论是团体的力量或是单项的精神,都以健康自由的方式呈现在人的潜意识中。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的最高境界,是集合运动技能、技巧以及多种优秀的心理品质于一体的升华,它符合人们的社会意识和文化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激发着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成为人们在运动实践中精神追求的一种目标。

3.2 体育精神提倡公平性、正义性,正面性

正所谓“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体育精神的核心之一是公平、规范的竞争,面对各种人群,体育面前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不进则退是人类进步与创新的动力;面对比赛,体育比赛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之上,运动健儿只有奋勇拼搏,才能取得成功;面对失败,体育精神体现出的是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信念,对于运动员来说,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哪怕是再有名气的运动员,哪怕是蝉联了几届的冠军,在新的赛事面前都要从零开始,都有被不起眼的新手淘汰的可能,其充满着公平性与正义性。

3.3 体育精神规范学生的社会行为

体育精神倡导团结、拼搏、民主、协作,对大学生乃至社会都具有教育意义。体育精神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出正能量,大学生通过组织各类体育竞赛,或参与体育竞赛取得的胜与负、成功与失败,体验各种磨练,从成功与胜利中找到自信,激发大学生对自身以及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失败与挫折中找到不足,总结经验与教训,体验“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深刻哲理。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类型的体育比赛,担任裁判员、运动员、领队等角色,体验与分享其中的乐趣所在,更能使自身价值在个人的主观努力下得到实现,从中体验到人的主观努力是改变个人形象和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进一步感受自己作为不同的社会角色所承担的不同社会责任和义务,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将来所要从事工作的社会意义,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4 “中国梦”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体育精神培养的途径

4.1 坚持思想引导,促使大学生产生学习体育精神的坚定信念

坚持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重视在教学活动中对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与渗透,通过组织体育活动、进行体育精神宣传,并结合“中国梦”主题活动,可以通过观看录像、微博微信互动讨论,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整个“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以及带来的启示通过各种渠道,让大学生认识到体育精神与“中国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促使学生对体育精神的学习坚定不移。

4.2 提高体育师资力量,注重体育精神培养方式

在对大学生“中国梦”与体育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在教书同时,还要注重育人,不单单是传授给学生专业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用自身的高素质、文明行为举止、乐于奉献精神、坚持不懈的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示范学生。师生和谐共处,达到教育和受教育的和谐统一,才能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能力水平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学校应该不断拓宽师资力量队伍的培养,注重有效教学方式方法,不断进行教师的德育评估,适时开展素质拓展教育等。

4.3 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强化体育精神渗透

校园体育文化的营造是通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逐渐形成的,大学生从各项目体育比赛如趣味性游戏、运动会、篮球联赛等来锻炼与培养体育精神,在比赛中体育团队合作精神、不抛弃不放弃精神、拼搏向上精神等,从比赛的胜与负中体会生活的乐趣和对自身意志的磨炼;从比赛中的结果中让人学会思考,体验“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深刻哲理;从比赛中可以体会到尊重对手、公平竞争的比赛规则,从而使自己做到文明讲理。总之,校园体育文化的营造与开展有助于体育精神的培养与形成。

[1]梅醒斌.论中国梦与当代青年学生责任[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22):52-56.

[2]徐徐.“中国梦”背景下当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仰培育途径探析[J].德育论衡,2013(7):15-16.

[3]谢春涛.实现中国梦与坚持中国道路[J].山东社会科学,2013 (6):5-10.

[4]魏建国.“中国梦”的当代价值[J].哈尔滨市党党校学报,2013,7(4):36-39.

G807

A

2095-2813(2014)12(b)-0166-02

王建永,男,副教授,郑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中国梦精神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拿出精神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环球时报(2012-04-16)2012-04-16 08: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