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勤学,叶家薇,袁义厘
静脉输液是给药、补充体液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临床诊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病人在接受输液后可出现相关并发症,特别是输液性静脉炎,为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的原因有输液穿刺材料因素;护理操作人员的因素,操作技术不熟练、反复穿刺或不恰当的穿刺部位,固定方法不当;药物性质、输液量、温度、压力等因素[1];病患本身的病理生理状况等。这些因素都可导致静脉炎,增加病人的痛苦。为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甚至减少不必要的护理纠纷,我科于2011年6月—2013年2月,将100例静脉穿刺后引起的静脉炎病人分为两组,试验组使用锡类散加醋局部外敷治疗,观察组使用50%硫酸镁湿热敷,并观察其疗效,结果试验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静脉炎症病人100例,均为输液后致静脉炎病人,其中男42例,女58例,年龄18岁~76岁,平均55岁,静脉炎症状注射部位均出现红、肿、热、痛,病程2d~7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观察组各5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静脉炎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
1.2 诊断标准 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INS)静脉炎分级标准[2]。Ⅰ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1.3 治疗方法 试验组给予锡类散加醋调成糊状,局部外敷治疗均匀外涂于患处,盖上湿纱布保持湿润,涂药面积超过炎症外缘2cm,每日1次或2次。观察组予50%硫酸镁浸湿纱布持续湿敷,范围宜大于病变面积外围2cm,纱布干后随时浸湿保持湿润,每次10h~12h,每日1次或2次,两组均治疗5d~7d观察疗效。
1.4 疗效评价标准 每天用药前对病人的局部皮肤的症状及疼痛情况做评估记录。显效:局部疼痛、皮肤红肿等症状消失,局部无硬结及条索;有效:局部无疼痛,皮肤红肿等症状消失,无条索状红线,局部可触及硬结;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表2 两组局部用药结果分析 例
静脉炎是临床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可以是多种因素,例如化学性刺激、机械性刺激以及药物性刺激等[3,4],但引起炎症反应最主要的因素是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中医学也认为,脉络损伤,其主要病机在于血瘀气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5],不通则痛;气血运行不畅,津液输布受阻则肿胀;瘀血内蕴,蕴久化热,则局部发热、发红[6]。锡类散由青黛、壁浅炭、象牙屑、人指甲、珍珠、冰片、牛黄等制成,方中青黛清热解毒、凉血,人指甲解毒祛湿敛疮,辅以牛黄、冰片、壁浅炭加强主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作用。故锡类散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醋性酸、苦、温、无毒、有散瘀、止血、解毒等作用[7],二者配制成具有散瘀止痛、行水消肿、清热解毒功能。其机制是促进血管壁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抗炎镇痛[8],抑制炎性物渗出,促进肿胀消散吸收,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硫酸镁治疗静脉炎,主要是利用其高渗作用促进病人局部组织水肿的消退,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但疗效慢、效果差,止痛效果不明显。硫酸镁湿热敷冷却后可出现结晶,给病人带来不适感,锡类散加醋局部外敷治疗静脉炎,安全有效,经济方便,无毒副作用,止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宋瑰琪,乔晓斐,郭兵,等.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08,15(2):11-13.
[2] 阮静.医源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7):60.
[3] 李艳霞,李英,孙婵娟.马铃薯外敷预防垂体后叶素致静脉炎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2,26(8B):2151-2152.
[4] 叶艺慧,陈开珠,韩瑞珠.红花酊外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12A):3182.
[5] 张晓磊,王娴.茶叶水与金黄膏湿热敷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12,26(10A):2659-2660.
[6] 方仕婷,贺亚娟,魏宇,等.绿茶金黄散加地塞米松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10(19):1808-1809.
[7] 孙静.仙人掌汁加醋外敷治疗左氧氟沙星所致静脉炎24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2):124.
[8] 赵建杰 李刚,高贵峰.锡类散抗炎镇痛实验研究[J].海南中医药杂志,2011,45(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