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俊兰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其工具性与人文性存在于我们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因而,学好语文学科知识,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广泛涉猎社会各类信息的基石,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以及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教改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正被“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引向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向发展。可见,能否探究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将直接影响到教师能否有效授课及学生是否高效学习。为此,笔者尝试就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一、巧妙设计问题,有效导入新课
笔者从教学实际中发现,以紧扣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来有效导入新课,往往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教师的每一课教学都有一个好的开端。
1.以兴趣点设计问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时,要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兴趣点和待讲授的课文内容,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教学《幼时记趣》时,笔者就导入新课作了如下设计:“童年大多是快乐、难忘的,大家能不能一起分享一下童年的趣事呢?”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听到是关于“玩”的话题,顿时兴趣点被激发。学生纷纷回答:“甩陀螺”“逮蛐蛐儿”“砸纸炮”“捞鱼”……这时教师趁势引申开来,“儿时是天真的又是宝贵的,不只是我们,儿时的美好回忆在名人名家们身上也不例外。那么,沈复先生会怎样跟我们分享儿时的趣事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课堂导入也顺利完成。
2.以疑问点设计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凡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初中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一定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经常性地设计一些以学生的疑问点为出发点的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如教学《最后一课》,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同学们,我们这节语文课是今天的第几课”,学生回答“第二课”;师再问:“接下来的语文课在什么时候?”学生似乎莫名其妙地回答:“明天啊”;师又问“那大家知道这节语文课是本学期第几节语文课吗,往后我们还有几节语文课呢?”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茫然摇头“不知道”,“其实老师也一下子回答不了这个问题,那老师为什么要这样问呢,看了接下来的《最后一课》大家就会知道了”,水到渠成之下,笔者巧妙引入了本课内容。
3.以发散点设计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从教给学生什么向教会学生怎么学逐步转变,向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转变。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这一新课程理念,以发散点来设计相关问题,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如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笔者作了如下设计:“我先请大家来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同时在白板上展示“1+1=?”,同学们有点莫名其妙地纷纷回答“这不是等于2吗”;“接着请大家看下一个问题”,白板展示“1群羊+1群羊=?群羊”,学生开始争论,最终统一结果“1群羊”;“再请大家看下一个问题”,白板展示“1只成年公羊+1只成年母羊=?只羊(大约半年后)”,短暂争论后,同学们再次得出结果“羊的数量大于等于2”,师趁势引导:“这说明在很多情况下一个问题的答案并非只有一个,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也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想法呢”,接着展示课题,学生就很自然地被带入了课堂。
二、因“材”施教,采用有效教学方式
在有效有序地完成了教学导入的前提下,教与学的方式恰当与否也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很多人常常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局限地理解为面对不同的施教对象,实际上,教学方式的选择也应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异。随着教改的深入,自主、合作和讨论等教学方式逐步得到师生的关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自主探索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更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正在向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方向转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多为学生创造自主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机会,为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如教学《为你打开一扇门》,笔者让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逐步探索、了解文章的主旨,并形成自己的感悟。
2.合作交流
人是社会中的人,与人交流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应该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参与学习任务和实践活动这一平台加强交流与合作,既能让学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扩充知识容量,又能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教学《录音新闻》时就以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方式为主,让学生扮演文中的各个角色并尽量按照原文进行对话,感受紧张的气氛、紧凑的情节、成功的激情等。
3.讨论思辨
理越辩越明,道越论越清。通过相互讨论,往往能够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清楚,理解得也更加透彻,初中语文教学也同样如此。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可结合存在争议的矛盾点设计相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既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又能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培养其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三峡》时,首先从三峡水电站对生态系统、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听到了来自各方的不同的声音,然后将持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分组,展开大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对三峡这一地区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固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但我们也不应将其公式化般地固定下来,而应该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更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高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常青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