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巧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 山东菏泽 274028)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对“健康”做了如此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我们从中可以发现,除了个体在身体上的健康之外,还着重强调了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从国外的相关文献中,我们找到了关于心理健康的某些释义,即:一方面个体要有环境的适应性,具有较为健全的个性;另一方面行为意识处于积极状态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我们国家的心理健康的研究也很多,对心理健康的定义综合起来包含的内容较为全面,即:心理健康涵盖了心里各个方面以及活动行为的过程,在此发展中应该处于一种正常和良好的状态,其中包含了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特征。不同角度、不同个体的心理健康,每一个个体所描述的衡量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柳斌),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使我们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微妙,面临的各种各样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基于高中学生而言,也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业和升学的压力,造成了校内和校外双重高强度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高中学生的心理因素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致使表现出与之年龄、阅历不相称的行为举止;这种偏离了学生正常成长轨道的状态,要时刻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必要时进行正确的疏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几乎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浓缩定义下面几种内容:一是正常的智力发育;学生要保持与之年龄相衬的智力。二是有稳定的情绪;面临困难或者打击,能够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三是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保持自我的独立性,不被环境所胁迫而迷失方向。四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消极对待学习和生活。五是稳定、协调的个性;思想不偏激,做事不冲动,而且能够掌握自己思想与行为。六是热爱生活;懂得珍惜生活当中的一点一滴,学会节约时间、能够尊老爱幼,并能规划自己的未来。满足了以上条件,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沿着正常的发展道路前进。
时代的变迁,教育的形式也在发生缓慢的转变,尤其是从20世纪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以来,从那时起无论从教育的主导政策还是教育的模式、教育的手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体现为避除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种种弊端,而带来新的教育方式、方法的变更。高中体育课程从一般人的理解上看就是促使学生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的课程;但从高中体育开设的内涵上面来讲,其本身也就包括了思想教育的内容,也对学生的思想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
从高中体育课程来说,本质上是重要的课程,这个重要性不外乎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身体要素的重要性。没有强健的身体,就没有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则是品质、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缺少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失去了刻苦学习、努力拼搏的学习风范,在学习竞争中就会失去战斗力。作为高中体育教师要清醒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体育教师队伍的思想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发展适时进行转变;教师的思想转变和强大与否,关系到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教育改革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研究和实施;我们要从学生的全面健康的概念出发,积极研究和探讨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作用,抛弃“墨守陈规”老套的身体健康的规则,打破满足于教学现状的心理,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的认识观、世界观乃至人生观的引导,力求在体育教育形式上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实际高中体育课程实施教育中,体育教师自身要懂得相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在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等方面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有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心理观。针对于学生,一方面,要用真诚之心来容纳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有关心、尊重、理解,以及信任和期许,与学生进行坦诚的交流和沟通,利用实际体育课程中的活动,对学生进行“体贴式”、“问候式”的关注,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利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的教育,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完全平等的朋友关系,适时转变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角色,营造师生关系融洽气氛。尤其是对有自卑倾向或者是顽劣的学生重点进行疏导和教育,培养自信、素养高贵的精神面貌。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必然带动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习,加之体育课程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促膝谈心,关爱、理解、沟通往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适当组织体育团队竞赛活动,加强学生人际关系的培养。在这一点上,体育教师可利用扩展面较为广泛的体育项目,适时开展一些对应的小组对抗活动,通过观察和了解,有意识将性格迥异的同学编排在一组,用积极带动消极、用乐观带动自卑,采取鼓励、容纳、接受等多种手段使之相互协同面对挑战,当每一个教学目标实施的时候,引导、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求胜欲望及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三方面,利用课堂总结梳理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课堂过程的领悟感。尤其是对待学生小组类比赛结果的分析过程中,在对优胜小组给予积极评价之外,要适当考虑失败小组成员的情绪,赞扬他们勇敢行动、不怕失败、不怕挫折的精神,从而培养他们自信、自强的心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用哲学的思想意识来引导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告诉学生要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挫折,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困难是暂时的。遇到困难并不代表我们不行,每个人在前行过程中都必然会遇到,关键看我们如何来对待这些困难。四方面,为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要采用包含社会实践手段在内的一切手段进行。不管采用什么手段,最终是让高中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认同、接纳、消化以及运用;而良好的教育手段、得力的措施有助于高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迅速形成。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我们教师可以通过两课、党团活动、日常工作、班主任、辅导员、社团、咨询、研究等手段进行全方位的课堂手段的尝试,根据实际的效果来检验自己心理教育手段实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对于各种实施手段要舍得尝试、舍得投入,在尝试和投入的过程中,要进行科学化的评估和科学化的管理以及科学化的检验,用实际的结果和例证来说明教育手段的合理性、有效性和正确性。
“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的这一观点对心理教育尤为重要。在实施高中体育课程时,我们要清楚地明白只是体育课堂宣讲“填鸭”并不是完全有效的教学手段;要想达成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我们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高度的责任心来看待教育手段建设的重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体育实践,才能在体育学科教学中真正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既可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品质的健全发展。
[1]姜巧玲.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D].中南大学,2012.
[2]方必基.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