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益体育场馆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

2014-12-05 19:25银雪麟王兆红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公益性体育场馆产业化

银雪麟 王兆红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00875)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及《体育事业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相继颁布,我国对全民建设事业越来越重视,伴随着奥运会、亚运会以及亚洲沙滩排球运动会等一系列大型体育赛事在我国的顺利举办,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迅速的在我国各地修建,由于这些大型体育场馆大多数是以国家或者当地政府出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其场馆的建设成本在比赛中并没有收回。伴随着大型比赛的结束,这些大型场馆的后续运营便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奥运会及亚运会期间新建大型体育场馆36座,各个地市大型体育场馆的建立更是如雨后春笋[1],不但丰富了城市的形象,更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但是这些依靠政府投资兴建的公益性大型体育场馆内的运营却值得商榷,尤其是场馆的产业化运营更是让人担忧。虽然我国已经开始了针对于这些场馆的产业化发展制定了较多的策略,但是在实际的运营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大型公益体育场馆的产业化现状进行研究,并针对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可行性的发展策略,以使其在运营过程中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产业化的可持续化,切实为全民健身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1 大型公益体育场馆产业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1.1 大型公益体育场馆产业化发展现状

1.1.1 场馆资源现状

场馆资源是其产业化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其核心竞争力,场馆资源配置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产业化发展水平。调查表明:我国现在已经建成的大型公益性体育场馆多达100余个,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建设之初的目的主要是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但是在比赛结束后相关场内设施得不到合理的保护,损坏严重,而且众多的硬件资源较少,不符合产业化开发条件。

1.1.2 场馆资金来源现状

我国现有的大型公益性体育场馆多为政府投资建设,其规模一般较大,投资回收时间较长,很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第五次全国范围体育场地调查显示:我国的大型体育场馆中,国有场馆占75.4%、集体场馆占12.4%、个人场馆占5.1%、外资场馆占4.7%、其它形式场馆占2.4%。在资金来源方面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缺少与市场的合作,缺乏外界资金的引入。

1.1.3 场馆利用率现状

大型公益性体育场馆在建设主要服务于大型赛事,在建设过程中主要按照比赛和训练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在比赛结束后,很难进行小规模的开发。虽然很多场馆在建成后成为了当地的地标性建筑,但是场馆内部的利用率却是非常低。如:苏州体育中心日客流量仅有1500人,不到其建设标准的十分之一,场地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

1.1.4 运营人才现状

我国现有的大型公益性体育场馆性质仍为国有,工作人员85%为行政人员,10%为护理人员,5%退役运动员,真正相关专门运营人才严重缺乏。加之场馆在管理过程中需要自上而下对管理进行审批,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场馆运营人才能力的发挥。

1.2 大型公益体育场馆产业化发展问题

1.2.1 场馆资源相对缺乏,产业化发展缺乏主动

由于我国现阶段大型公益体育场馆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场馆一般作为相对独立的部门隶属于当地政府或者体育部门,管理方式也多以政府行政管理为主。在近年来全民健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公益性作用,为群众体育事业的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服务,极大的满足了场地需求。但是,这些大型公益性体育场馆产业化程度较低,场馆内部的资源整合与配置程度也较低,不能满足产业化的需求,由此造成产业化进程较为缓慢,产业化过程缺乏主动和创新,整体还处于大型体育场馆产业化的初级阶段[2]。

1.2.2 场馆资金来源单一,产业化发展缺乏市场检验

在近几年大型体育场馆主要承接大型体育赛事和会展活动等,仅有很小一部分场馆面向个人进行开放。在大型公益场馆产业化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场馆设施,虽然采用了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融资,但是单一落后的运营机制使得资金来源仍然仅限于门票收入和大型活动场地费用等形式,其它的资金来源渠道较少,场馆在自我造血功能上严重不足。由于缺乏市场资金的引入和场馆无形价值的开发,场馆产业化后续势头较难形成,

1.2.3 场馆利用率较低,产业化发展缺乏引导

由于大型场馆自身因素决定了自己不可能像其它小型场馆一样自由的对外进行开放,一旦运营,那么全套设施都需要开始工作,人数较少的话则会造成较大的资源了浪费。由此场馆在开放运营过程中至今没有解决这一矛盾,直接导致了大的场馆无法接纳个人或者小团体的进入,仅依靠大型活动进行运营,根本无法满足产业化的需求[3],除此之外,大型公益性场馆在产业化过程中缺乏政策的有效引导,在开放和运营过程中不能灵活的适应市场的需求,严重影响到场馆自身优势的发挥,直接导致了场馆整体利用率较低的现状,阻碍了产业化发展。

1.2.4 场馆人员编制繁多,产业化发展缺乏经营人才

现阶段我国大型的体育场馆绝大部分是由于世界范围内的体育大赛而建设,在建设以及赛事的运营期间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所以在大赛中人员编制较多,且多数为一般性行政人员,在场馆的运营方面缺乏专业的知识及实际的经验。在比赛结束以后这部分人仍然留在场馆内部工作,而一些具有场馆运营专长的人才却没有相应的引进,这对于场馆的产业化发展非常不利。

2 大型公益体育场馆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

2.1 挖掘资源优势,实现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大型公益性体育场馆虽然在运营过程中不具有小型场馆灵活运营的优势,但是其内部组织构成相对完善,而且一般经历过大型赛事的检验,资源优势相对较大。在对大型公益性体育场馆产业化运营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其内部和外部各种资源优势,对场馆内的人财物进行综合的资源配置,依托其自身的系统的资源优势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运营方案,实现场馆的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2.2 拓展融资渠道,实现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在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中,其自身的运营经费是巨大的,如果单单依靠门票以及赛事的举办,那么完全不能满足其对资金的需求量,所以在产业化过程中必须要改变单一的融资渠道。产业化必须要经历市场的检验,否则产业化则仍是一个口号。市场资本的进入是促使其快速产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资金引进方面首先应该制定宽松稳定的政策,吸引大资金的积极介入,彻底摆脱单靠政府投入的局面,实现场馆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2.3 提升场馆服务质量,实现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众多大型公益性体育场馆的价值早已超越了场馆本身,不但促进了当地体育事业的发展,更是成为一个城市的标识或是城市的文化记忆。正因为其价值重大,那么在产业化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自身的服务质量,使场馆在运用过程中在贴近人们生活的基础上,更加显现其服务质量。在服务质量的提升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公益性服务进行完善,更需要挖掘产业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服务,充分的体现其公益性与产业化的融合,最大限度的保障大型公益体育场馆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2.4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现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大量的行政人员仍然停留在场馆内部工作时现阶段阻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基于政府主导的行政管理下的人事任免制度不能满足产业化发展的需求,所以在产业化过程中急需对场馆人员聘任制度进行改革,加大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打造一支产业化发展专职专岗人才队伍,加快场馆的改革实现运营的创新,促使场馆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2.5 形成场馆自身品牌,实现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大型体育场馆的产业化早已远远超出了体育范畴,在其商业链条中串联了多个行业,甚至具有深刻的城市发展背景。大型体育场馆一般都具有较为深刻的建设背景,如我国著名的北京工人体育场、上海天河体育场等大型体育场馆,经过历时的检验发展至今,其功能不单单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场所,而早已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和时代的缩影。所以在大型公益性体育场馆开发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无形资产以及文化内涵的挖掘,逐步打造其自身品牌,为场馆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品牌保障

3 结语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相关大型公益性体育场馆建设出现大幅增加的趋势,但是调查中发现其产业化程度较低,赛事一旦结束场馆则处于半闲置状态,这既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也不利于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文章根据我国大型公益性体育场馆的实际,提出了五点发展策略,在保证社会效益优先的前提下,努力为使场馆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实现产业化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1]吕玉环.嵌入性危机:论大型体育场馆的困境[J].体育学刊,2013(5).

[2]谭建湘,周良君,陈华.国内公共场馆运营管理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13(5).

[3]潘江玲.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9).

[4]陈元欣,王健,张洪武.后奥运时期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现状、问题及其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8).

[5]张大超,彭金洲,张瑞江.中外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4(11).

[6](美)小罗宾·阿蒙,理查得·M·索撒尔,大卫·A·巴利尔.体育场馆赛事筹办与风险管理[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公益性体育场馆产业化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公益性家庭教育服务中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的相关政策文本分析
关于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策略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公益性气象信息大众传播力提升方法研究
罗健夫:全面施政 促进再制造产业化发展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