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目标在表述时应关注三点
笔者认为在进行情感目标表述时,如果能结合教学情境、运动行为及其状态和所达到的标准,就能做到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关注和培养。
教学情境是指作用于学生,产生于一定情感反应的环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有学练、游戏、比赛情境等。如,“培养学生果断的作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敢于自我表现、自信、自强和奋勇争先的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等情感目标的表述中就没有具体的教学情境,因此,有不可捉摸、只可意会不可观测之感,从而无法做到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缺乏教学情境的情感目标显得大而空,很难让人理解,如果在表述情感目标时加入具体的情境(也可理解为教材)就会使目标更加具体,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及目标达成。
1.同一情感目标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表述。如,团结合作在跳长绳的具体情境中,乐于与同伴一起跳,能指出同伴的错误动作并乐于帮助其提高,当同伴疲惫时主动提供帮助或进行替换。
2.同一情境下不同情感目标的表述。如,接力跑比赛的情境中,既有顽强拼搏(领先时,尽力保持优势,落后时,奋力追赶),又有团结合作(交接棒时协调配合),还有遵守规则(在接力区内完成交接棒)。因此,有教学情境的目标表述是具体的,也是易于观测和评价的。
运动行为表现及其状态是学生情感的直接反应。在集体跳长绳中,学生团结合作的行为表现有“学生一起喊口号,保持节奏”、“发现同伴有不利于完成任务的动作和行为时,及时给予提醒”、“摇绳同学要求替换时,跳绳同学与摇绳同学及时进行替换”。运动行为表现及其状态的表述使情感目标更加具体,让学生对在运动中“做什么”、“怎么做”有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利于目标的达成。
1.行为动词的使用。行为动词让学生了解“做什么”。如,“跑”、“追”、“喊”等,由此,让学生知道“勇敢顽强”是在跑、追中完成的,“团结合作”是在喊口号、替换中完成的。
2.状态描述。行为状态描述让学生了解“怎么做”。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跑、“坚持”跑、“一起”喊口号等,由此,让学生知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跑、“坚持”跑完全程才是“勇猛顽强”的表现;“一起”喊口号,保持节奏才是“团结合作”的表现。
明确的目标,即运动行为表现做到什么程度算是达到了目标要求。如,快速跑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坚持跑完“全程”。由此目标可以得出,不仅要尽力跑,还要尽全力跑完全程,这样学生在快速跑中的“勇敢顽强”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易于学生理解和达成。因此,加入明确的目标表述使得目标更加清晰,更易操作。
——李宁宁(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中心小学,2716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