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宽 (东北师范大学,130024)
促进学生掌握技能的四个关键点
吴海宽 (东北师范大学,130024)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讲课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传授知识的前提—激励、唤醒和鼓励。”在运动技能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过程的互动与生成,能够确立学生的认知起点,激发学生的情感,拓展学生的思维,并加强与学生的心灵交流,促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促进学生对技能的有效掌握,提高教学质量。
要让学生乐于参与体育学习,让学生喜欢上体育教师和体育课是先决条件。因此,第一,要让学生喜欢上教师,这就需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保障。对此,教师应主动亲近学生并与学生交流,如,在学生开学入校的第一天,教师走进教室亲近学生,给学生留下第一印象;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出自己对学生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要给学生以安全、信任的感觉,并努力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好伙伴。第二,要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在课堂上,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无论对错都要给出明确的解答;要通过多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保持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始终愉快地学习。第三,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轻松的心灵交流平台。这样的平台一旦建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就会变得更加顺畅,学生也会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有利于教师安排练习或者进行及时调整,由此,教师提出的练习将是学生想学习的、想参与的,也就会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具备想学习新技能的心态,能积极主动地把新技能的学习与原有的技能基础进行联系的意向。这种意向就是教学中的情感动力,教师就要抓住并利用这种情感动力,解决好学生的问题。因此,新技能学习的导入设计环节,一定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找到情感激发点,激发学生学习新技能的心理动机。课堂上,激发学生情感的方法是多元的,教师微笑着点点头、竖起大拇指、赞赏的目光、轻轻地抚摸头等,都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练的精神催化剂;“你的动作姿势很标准、你的运球速度刚刚好、继续努力你会更棒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类激励性评价……通过这些方法和途径,可以减轻学生因动作不够标准或完成质量差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激励学生在尝试中获得成功与快乐。如,在学习行进间运球技术过程中,对学生初学获得一定成功时,可以给学生简单的肯定性评价——“你的运球姿势很标准,继续保持”;当练习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运球速度逐渐提高,可以进一步肯定并给出建议“在运球时把视线离开球会更好”,学生获得教师的肯定后心情会很愉悦,也容易接受教师的建议,进而掌握并提高运球技术。
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对学生思维的拓展,这将不利于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主要表现为:一是认为学生的思维达不到相应的程度,忽视了技能形成的思维过程,不给学生积极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只是让学生接受现有的结论与方法,导致“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的局面形成;二是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所有问题都是由教师思考并传达给学生,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课堂目标,知道通过上课要学会什么;然后,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习、讨论、交流,教师再进行点评、归纳。这样的课堂,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学练,主动地思考问题,也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并掌握技能。
以学习蹲踞式跳远为例,动作的过程有严格的顺序要求;具有阶段性与连贯性的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都是思维展开点,从动作的连贯性让学生思考,并进行连贯性的教学示范和实验,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技术动作的形成规律,进而掌握各个阶段关键点。建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仅在自我认识上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还要在情感上不断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把学习技能的课堂创设成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让学生心情愉悦地学习动作,只有在这种氛围的课堂中学生才能大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对学习的动作有更深入地理解。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积极的肯定,即使是简单的一句鼓励,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教师要多运用积极鼓励的语言评价学生,如,“你的想法很好”,“练习次数、时间把握得比较好”,“你说得很有道理”……想方设法地减轻学生因害怕表达错误而带来的胆怯心理,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就会逐渐地在不断的思考过程中养成主动思考的意识,而经过思考后的练习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角度来讲,任何新的技能的形成与掌握,都要建立在已掌握技能的基础上,而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就是学习新技能的起点。因此,在传授新的技能之前,要指导学生进一步巩固、熟练已有技能,为学习新技能做好铺垫。如,在学习行进间运球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拿到球后先进行原地运球的练习,逐步过渡到慢走运球、快走运球、慢跑运球直到快速行进间运球,从而在不断巩固、提高原有技能的基础上,又不断地掌握新的运动技能,最终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