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贺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8)
高校篮球教学效果评价及改革策略研究①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
任贺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8)
以高校篮球教学效果评价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法、访谈法和实验法探讨了篮球教学工作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构建以多元智能为理论基础的多元化篮球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改善现有篮球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提高篮球教学水平具有良好的影响。
篮球运动 效果评价 改革 策略 方法
篮球运动作为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运动特点深为大学生的喜爱,对实现体育整体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培养学生运动参加意识和促进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方面教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根据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要求学校体育工作应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不利影响,我国体育教学的评价模式和评价标准始终没能摆脱以终结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为主的传统评价方式,突出表现在评价过程的片面性、评价结果的主观性、评价主体的一元性等方面,教师和学生在这种评价模式下很难提高教学水平和学习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针对这些问题以及《指导纲要》提出的评价改革要求,如何改变现有篮球教学考核评价模式,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教学要求的评价制度体系,成为了促进高校篮球教学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本研究就是在这一形式下提出,以高校篮球教学效果评价的现状为研究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和实地考察来认识和发现以外篮球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提出改革策略,旨在为提高篮球教学和评价效果提高理论参考。
多元智能理论是198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和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首次提出的,主张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评价主体方面强调改变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在评价内容方面要关注学生智能的多元性特点,同时应关注对传统教育评价的改造,强调在评价时要考虑学生的智能类型和学习风格。近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支撑之一。
篮球运动是以发展身体运动智能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课程,从多元智能理论角度来看应包括空间智能、运动智能、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等方面,因此开展篮球教学对学生综合智能的提高有着重要的要求,在实施篮球课程教学评价时应考虑使用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实现篮球教学水平和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
2.1不同阶段评价评价的内容分析
研究发现,学校篮球教师在技能考评方面所占的比例较大,技能考评主要考察技术的掌握情况,考核形式比较单一,缺少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评,过于注重评价的结果,致使考核成绩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忽视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和进步幅度等隐性因素,这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在形式上都是通过对平时表现、理论和技术考试的综合评定实现的,在评价方式上均为评分法,主要是技术的评定,战术评价较少。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篮球课体育教师普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对评价方法的改革在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此外,高校在对体育教学的评价指标设置方面普遍过于笼统,评价内容格式化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诊断评价
准断行评价要求在每学期、学年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或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出调整的时候进行的测定性评价,目的是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情况做出鉴定,以便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控制措施促使教学计划顺利执行,占评价分数的10%左右。但是,在实践中经常使用的评价指标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质健康测试,即在新生刚入学后第一次课就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指标主要是对身高、体重、胸围等基本数据的检测;二是对篮球专项技能评定,即在新学期上课的前两周内,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体育专项技术评定,指标的设置为运球、投篮、传球等基本技能数据的诊断性考核。
2.1.2 过程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动态了解,及时做到诊断和发现问题,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教学评价,其目的是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并通过对学生进行信息反馈,解决问题,主要测试指标包括出勤、学习态度、上课认真程度等,占评价分数的20%左右。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是倾向于对学生体育参与、体育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等方面的评价,这些指标过于主观且往往是凭借教师经验进行的。
2.1.3 结果评价
结果性评价是在每学期末,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综合评价。高校体育篮球教学的结果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期末体育专项技术、体质健康测试、期末体育理论文化素养三大部分,其中技术达标和体质健康测试常采用定量评价;技术评定、进步程度和体育鉴赏力即战、技术分析能力常采用定性评价,占评价分数的70%左右。但是从多元智能理论角度来看这些评价指标不够全面,不能有效的评价出学生的综合实力。
2.2篮球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对篮球教学情况的考核评价是整个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种教学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揭示体育教学活动的价值、检验教学效果、评定学生成绩、促使教师主动进行教学反思,为学生体育学习,明确技能学习的掌握情况,调整学习方法,为实现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情况并不乐观,具体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2.1 教学评价目标简单化
目前高校篮球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技术教学方面,教学评价的主要集中在对篮球技术动作的完成情况及完成的熟练程度方面,对篮球基础理论知识、心理、参赛能力和裁判能力方面的重视程度不高,这就容易导致使篮球课变成了简单的基本技术训练课,学生在课上仅仅只是掌握运球、投篮、传球等基本技术,容易使学生产生篮球的教学内容单一、教学结构简单枯燥的不良局面的发生,使得篮球课程教学评价模式趋于形式,这与体育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相去较远,与体育课的素质教育方针相悖,无法客观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2.2.2 教学评价模式单一
篮球课的教学考核形式过分的强调了对基本技术技能掌握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即在学期末对学生所学的规定技术考试内容进行考核,虽然也采用了过程性、诊断性评价,但是因为测试指标过于单一和笼统,因此与多元智能理论所提出的评价模式相差较远,这是导致目前我国篮球课程结构单调,课程内容过于局限,及教学模式统一的直接原因,也是不能形成“因材施教”的教学观的主要原因,这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相悖。
2.2.3 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强
从评价的主体来看,篮球教学的考核评价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评价主体模式,考核的全过程都是由任课老师进行评分,没有形成教研组成员、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扮演的基本上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处于主导地位,这种单一、单向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性发展趋势,容易造成评价信息的来源比较单一,评价结果也较容易出现片面性、主观性等,最终导致评价的反馈调控和反思总结等功能难以发挥,造成主观印象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的情况发生,最终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要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注重评价的多元性,以适应人才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和篮球教学评价特点可以将评价指标确定为以下七种类型。
3.1确定肢体动觉智能方面的指标
肢体动觉智能也称身体运动智能,指标包括:对基本技术的展示与运用、练习或比赛中控制身体的能力等指标。
3.2确定语言智能方面的评价指标
语言智能的指标是对以体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主的测试指标,包括学生课堂提问、自我评价和互评、撰写学习心得、与教师和同学的有效沟通等方面。
3.3确定数学-逻辑智能的评价指标
数学-逻辑智能是对学生推理能力的评价,如针对篮球基本理论知识的梳理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运用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等知识分析篮球技术动作要领等方面的指标。
3.4确定音乐智能方面的评价
音乐智能指标包括:在准备活动中运用根据音乐节进行的篮球操化练习和根据音乐编创篮球操方面的能力等指标。
3.5确定视觉空间智能的评价
视觉空间智能指标包括:对教学比赛或技术动作进行分解,以及绘制技、战术成因及技术形成轨迹简图的能力指标。
3.6确定人际关系智能的评价
人际关系智能的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合作学习、团地分工与合作能力、处理师生及学生间关系的方式方法等指标。
3.7确定自我认识智能方面的评价
属于自我认识智能方面的评价包括:自我认识与评价能力指标。
[1]贾丽娟,吴鲲.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院校篮球专项教学中应用的策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9):71-73.
[2]张宜向.多元智能理论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0 (24):287.
G841
:A
:2095-2813(2014)05(a)-0094-02
任贺(1990,7—),男,吉林白城人,吉林体育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