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笑昆
残疾人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以竞技体育挖掘残疾人体能潜力,表现其特殊体育才华,创造优异成绩为国争光的作用;而且具有改善身体机能、增强体质、康复健身,维护社会和谐实现“平等、参与、共享”,展现“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重要功能[1]。因此,自新中国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体育事业的管理部分对残疾人体育都十分的重视。力图通过体育运动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改变旧社会遗留的对残疾人歧视和嘲笑的不良风气,以自己的光辉业绩对社会进行教化。并以此展示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与时俱进的现代性和人权保障的进步性以及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残疾人对体育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这种需求不仅表现在对运动项目、场地器材等物质文化方面,还更多的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如残疾人体育的宣传、展示、交流等。这就使得残疾人对体育的需求和当前体育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并导致残疾人的体育权利受损。针对这种情况,广大的体育专家和学者纷纷对此进行研究并提出许多意见或建议,为残疾人体育的发展献计献策。如发展适合残疾人活动的专门性体育器材、增加残疾人专用的体育运动场地、培训残疾人体育指导员、开展多种类型的残疾人体育比赛等[2]。这些推动残疾人体育发展的方法与手段,极大的改善了残疾人体育供需矛盾。但从先阶段发展的情况来看,我国社会残疾人体育的供需矛盾依然较大。这就促使我们思考运用何种方法能保障残疾人的体育权利,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此,本文通过探索数字技术在残疾人体育中的应用,为丰富体育供给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数字体育是数字信息技术和体育广泛结合下的文化形式和物质形态的总和,是以数字化信息技术来传播体育、揭示体育、演绎体育的过程。它不会造成体育运动形式和竞技过程有本质的损失,反而会提升运动形式的艺术美感、促进竞技过程的价值凝练,使竞技运动员的训练、培养更符合运动发展的需求[3]。因此,利用现代科技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已经体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作为体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残疾人体育也不例外。
数字技术与残疾人体育的融合发展最先见于2000年悉尼残奥会。在这届奥运会上数字技术以万分之一秒的计时系统、高清的“鹰眼”系统、即时的信息传输网络、“刀锋战士”的竞速挑战等助力残疾人体育对“更高、更快、更强”的追求与展示[4]。不但让全世界人民感受了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也让体育界的专家学者、运动员、教练员等认知了数字技术对体育的促进与发展作用。此后,数字技术逐步开始在体育界及残疾人体育运动中的到融合与发展,并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残疾人特色的数字技术与体育融合的产物。如残疾人体育中的不同项目等级的界定与分类、残疾人数字化竞速轮椅、残疾人射击运动的电子靶等。这些成果极大的推动了残疾人运动的发展,赋予了残疾人体育更广阔的运动时空和更多的自主权利,使得残疾人体育事业获得了与健全人同等的地位与功效。此外,残疾人在数字体育中和健全人一样以自然生命最基础的形式存在,其与数字体育的互动体现着人的自觉生命的性能,也展示了超越性的精神追求。不但体现着生命平等、生命价值存在的意义,也昭示着残疾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取向,在不断取得对自我超越、努力求得并举兼顾、互补互动的同时,让体育给生命带来的触动归于更真实的境界。因此,从数字技术带给体育的发展来看,数字技术与体育的融合不仅是体育现代化的必然,更是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展现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作为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基础,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不但有助于实现残疾人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也可以通过残疾人在体育赛场的表现展现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和坚韧精神[5]。但目前,我国残疾人所从事的体育运动大都从竞技体育发展而来。这些运动项目一方面表现得竞技日益激烈,在比赛的评判上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有些运动难度较高,并不适合残疾人进行。因此,在保障已经开展的运动项目竞赛公平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多适合于残疾人运动的项目就成为助力残疾人体育发展的目标之一。
随着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体育运动之中,人们不断尝试用数字推动残疾人体育的发展。首先,通过数字技术设计出先进的运动器材,帮助残疾人扩展运动能力和运动范围。它以数字化的电子计算机为基础,将残疾人的机体形态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输入计算系统中建成残疾人运动数据库,然后根据残疾人的运动所需如短跑、游泳、滑冰、滑雪等,在计算机底层运算的帮助下设计出最佳的运动器材,以最佳的人机工程设计,研制出适合于残疾人的运动器材,帮助残疾人实现挑战自我的运动梦想。如南非的残疾运动员“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就是在数字科技的帮助下应用具有强大功能的竞速假肢,不但实现了100m竞速世界记录的大幅提升,更是以与肢体健全运动员相同的惊人场面展现了科技带给残疾人新的运动时空。其次,以对运动身体姿势、速度、力量、节奏、时间、轨迹、速率等动作要素的分析,以数学建模的动态计算法,合成了人体运动系统在反应时间、运动速度、动作准确性等人体运动输出过程中具有时空特征的数字影像,展示了人体运动中骨骼、关节、肌肉三者之间的运动学特征,并以此创建人体运动的科学训练体系,实现残疾人运动技能训练的不断优化与竞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如在北京和伦敦残奥会上,以高速数字化摄影机为代表的数字科技设备,将残疾人运动员的跑、跳、投等运动形态以千分之一秒的影响记录下来,不但为教练员指导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示了运动挑战自我极限的精彩运动瞬间。此外,以数字化CT、核磁共振等为代表的人体生理微观形态的数字化成像设备,将人体机能的围观形态以数字的电子图像表现出来,不仅真实展示了残疾人生理上的微观结构,同时也为教练员预防运动损伤、制定科学训练计划提供了依据。第三,构建了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利用高科技软、硬件信息设备为运动器械,在一个特定的虚拟环境中完成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的体智力对抗的电子竞技运动。这种虚拟化的电子竞技对抗,让残疾人足不出户也能从事体育运动,其娱乐与竞技对抗兼顾的运动体感游戏,不但实现了人机间的互动而且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让残疾人通过电子竞技运动、数字媒体网络融入社会,并以此展示残疾人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这种数字化的新型体感运动不但进一步扩展了残疾人体育生活,而且其创新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内容,也丰富了残疾人体育的共给,满足了残疾人不断增长的对体育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我国有近7 600万,各类在视力、听力语言、肢体、智力和精神等方面存在疾病的残疾人。作为社会人口重要的组成部分,保障这些残疾人的身心健康不仅是体现人人平等的重要基础,更是使他们融入社会、增强生活信心和勇气的必要条件。这使得残疾人体育的社会教育意义更深刻、更感人、更具有震撼力。因为残疾人由于肢体、精神或智力残疾使他们与健全人相比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要付出比健全人更多的努力。而且残疾人参加体育比赛活动,比的不仅是单纯的比赛运动技术和战术,更重要的是通过意志、技能、体能的较量,向生命潜能挑战。因此,推进全社会对残疾人体育的支持与认知是保障残疾人体育权利的重要手段。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传媒,集中了现代数字化科技发展的最新技术,如网络、图像处理、统计分析等功能,将信息处理与显示终端等不同设备直接相连而形成的一个完整分析系统[7]。它以计算机的数字化计算力量和技术对残疾人体育运动情景的解构,即以数字技术对运动员比赛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贮存、加工、提取和系统分析后的综合结果的体现,来创造新符号、新意义、新的交流与形式的方式,让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审美兴趣及认知结构发生巨大的变革[6]。数字化媒体技术通过对残疾人体育文化中的声音、文字、图像和数据的编码处理,从反映现实、到解构现实、最后到重构现实,创造出全新的残疾人体育文化形态,以电子图像的方式展示残疾人体育中的真、善、美与其体育文化价值体系。以超越摄影图像表达残疾人体育文化的“视觉经验”,再现残疾人在体育运动中挑战自我、生生不息、顽强拼搏的丰富性内涵。其最终成果多文化的交叉融合,创造出全新的残疾人体育的文化形态;并以动态的、美化的、虚拟的表现方式促使残疾人体育文化内容由真实再现向真实重构转变。这种以真实为基础,但又超越真实的数字化电子图像表征,让人们得以从不同视角认知残疾人体育所具有的美感、动感,并以此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就如中国残联主席、“联合国人权奖”获得者邓朴方说,残疾人体育运动从一开始,就具有特殊意义。它超越缺陷,通过意志、技能、体能的较量,向生命的潜能挑战,展示人的创造力和价值。因此,数字化的残疾人体育文化,改变了以光电传递信息的无形载体和纸张、胶卷等有形载体的传统信息承载方式。在打破人们对残疾人体育形态禁锢的同时,从不同方位向人们传达残疾人体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生命意志。使残疾人体育在时空化的展示过程中所传递的进取、自立、自强与人们所在的时空产生交织和共鸣,让以生命的涅槃为主题的残疾人体育文化表达更富感染力和张力。再现残疾人体育文化的丰富性内涵,推进残疾人体育文化在社会的广泛认知,将人们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变为助力困难下的帮助。在超越体育本身范畴的同时,以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塑造了一个坚忍不拔、超越自我的形象。
残疾人体育事业作为一个管理系统,不仅包括竞技体育还包括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等众多方面。因此,在管理中不仅要实现残疾人能够较好的从事竞技运动,还要切实保障残疾人能够通过业余性质的体育锻炼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8]。但面对7 600万残疾人的体育需求,单纯依靠体育管理部门有限的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已经不符合其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体育管理部门运用最新的科技,以系统化的理念来管理残疾人体育的竞技需求、健身需求和体育学习需求,以科学化的管理适应残疾人体育的发展。
基于现代系统科学理论的残疾人体育管理,是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大系统。在体育整个系统内部,大系统各子系统在信息上的传递、交流、合作,对于整个系统间的分散控制、结构调整和动能发挥的优劣,都对大系统的功能发挥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是能否实现各子系统间整体协调、稳定有序和最优化发展,是保障残疾人体育管理整个大系统稳定运行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数字技术下的残疾人体育管理改变了传统管理上的“线型模式”、以“分布和离散模式”的网状多维空间交互的智能化体育管理系统优化了管理体系,实现了残疾人体育管理的科学化发展。它以智能化的信息代理交互,容许各种不同形式、原属不同阶段的体育信息接收端接入,并直接与决策终端建立联系[9]。以协调、有效和可靠的方式,建立可观测、自动化、可控化为标志的信息传输网络,在实现不同系统间信息同时传递、交互。这种复杂的、智能化的立体管理系统就为残疾人体育的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使得残疾人不用离开家门就可以了解到相关的体育信息和健身常识;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终端反馈自己的体育需求,让相关管理机构明确了解不同社会阶层的残疾人对体育需求的结构特征,以此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为切实保障残疾人的体育权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根据“十二五”我国体育事业规划提出的“建设体育强国”的明确指示和不断提高我国残疾人体育供需的具体要求。加速数字技术在残疾人体育中的广泛应用,是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只有不断的推进数字技术在残疾人体育运动项目开发、体育精神展现和体育运动管理上的应用,才能切实保障残疾人体育权利,实现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再攀新高。应重点加强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工作,推动残疾人更好地享有体育健身服务,进一步活跃残疾人群众体育,加强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的基础地位;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加强推进残疾人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 李 旬.残疾人体育研究述评[J].南方论刊,2006(12):60-62.
[2] 黄 勇,毋江波,游松辉,等.中国残疾人体育研究进展[J].2010,31(6):71 -73.
[3] 高 俊,黄 滨,周江勇.数字融合视角下的体育文化创新[J].体育学刊,2013,20(2):15-18.
[4] 黄 滨,周江勇.信息技术与体育科学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11(10):154-157.
[5] 张雨沂,晓 晨.我国残疾人体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4):86-89.
[6] 汪 焱.论数字技术在我国体育领域中的广泛运用[J].福建体育科技,2008,27(6):27-30.
[7] 王永盛,潘振宽,王 超.大系统控制论在体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5):23 -25.
[8] 卢 雁.21世纪初期中国残疾人体育管理组织结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9] 王智慧,王国艳.体育科技与体育伦理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2(6):146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