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冬兴 陈泽全
我国“体育用品出口”研究现状分析*——基于21篇中文核心文献
谢冬兴1陈泽全2
(1.广东培正学院 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830;2.广东工业大学 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006)
对21篇关于我国“体育用品出口”研究的中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宏观、中观、微观以及定量研究法4个维度分类统计与主题分析。宏观层面主要包括:政府法律法规制定、人民币汇率、金融危机、贸易壁垒、国内体育产业与技术环境等;中观层面主要包括:企业体育用品出口现状、企业应对经济危机与人民币汇率策略以及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打造;微观层面:现有文献个案专题研究很少,多以例证形式出现在定量研究文献中;定量研究法层面:主要对现有文献中实证研究方法进行统计;最后,就研究现状提出3点不足。
体育用品出口;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定量研究法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在改革开放后,我国迅速承载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梯度的转移,成为世界制造业(特别是加工业)的中心。由于多数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因此,也获得“Made in China”内涵复杂的代号。我国体育用品业拥有65%以上的世界体育用品生产份额,更是体育用品制造大国。近30余年来,我国体育用品出口贸易总额保持了较快的增幅。1992-2010年的十几年间,我国体育用品出口额从25.95亿美元(1992年)增长到227.35亿美元(2010年),而2008年更是达到了最高值297.36亿美元,2009、2010年受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贸易壁垒、以及国内产业结构转型等因素的影响,体育用品出口有所回落,但总量仍能保持在200亿美元以上[1]。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检索时间2013.06.26)到“篇名”包含“体育用品出口”的中文核心期刊文献21篇,对这些文献进行分类统计与主题分析,为我国“体育用品出口”研究提供参考。
2.1.1政府法律、法规制定以及人民币汇率问题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出口贸易便面临更为复杂的国际关系,其中贸易法规最为突出。于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修订为代表,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促进对外贸易的政策,以促进包括体育用品在内的企业国际化发展[2]。但是,随着国际经济形式的变化,我国的出口贸易政策、法规条文,在应对现实问题时,存在诸多不足。对体育用品出口而言,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不完善,特别是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政策方面[3],只是对一般贸易退税,而我国体育用品出口的加工贸易比例相当大。另外,从国内整体形式看,我国体育用品业呈现政府职能缺位,制度环境困境较大,也导致我国体育用品出口始终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增值率低,低价竞争现象严重。由于政策促进机制的不顺畅,体制、意识均不足,我国外贸代理制的体育用品出口平台也一直未能完善[4]。完善现有政策机制,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新变化,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首先,我国政府应按照WTO相关法规,全面修改和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发挥出口退税新政策给体育用品出口业带来的积极效应[4]。其次,针对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中小企业主体特点,政府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制定中小企业担保、融资等方面的法规,并营建信息平台,完善融资体系[2]。再次,面对日益增多的体育用品出口贸易壁垒等经济摩擦,政府应完善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建立反倾销应诉机制,落实“谁应诉,谁受益”原则。第四,随着体育用品出口比重与重要性不断上升,政府应建立专门管理机构,以健全监测体系,确保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相协调。
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走势。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体育用品出口及出口企业均产生负面影响,出口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降低、出口企业就业和出口产品利润减少等[5]。陈颇以2006年2月至2010年5月数据为例,实证人民币升值对体育用品出口(体育用品总出口贸易、球类、体育器材及配件)贸易与出口贸易结构在长短期层面均产生较大的抑制与负面冲击[6]。人民币升值正在导致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传统价格优势的丧失,有出口贸易市场减少倾向,贸易结构面临转型[7]。基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体育用品出口的影响,首先,中国应利用自身的国际影响力,积极参与国际出口贸易法规和产品标准体系的制定,通过政府补贴或税收政策鼓励出口企业创新,降低成本;其次,对出口贸易交易工具层面进行调整,规避由于企业外汇业务成果的不确定性给利润空间较小的体育用品企业带来的风险。
2.1.2金融危机、贸易壁垒问题
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从贸易渠道、汇率以及加速国际订单转移等方面对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企业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8]。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企业必须加快产业升级转型,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保持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拓展新的出口贸易合作,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9]。自我国加入WTO后,关税贸易保护壁垒作用日渐减弱,但是非关税壁垒日益增强,例如进口配额、绿色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这些壁垒增加了我国中小企业出口成本,阻止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国际化。我国政府在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时,首先应当积极参与WTO多边贸易谈判,进行贸易维权,利用优势发挥话语权;其次,顺应国际贸易大趋势,合理利用WTO规则与机构进行维权;第三,与新兴贸易国家建立双边贸易合作机制,使国内企业以多种形式进入合作国家市场[2]。
2.1.3体育用品出口与其他宏观因素的关系
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性均衡关系,体育用品出口每增加1%,GDP将提高0.002%,体育用品出口变动与我国经济增长变动相互影响较小[10]。另外,体育用品出口与国家财政收入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关系,体育用品出口对国家财政收入的产出弹性为0.68%,体育用品出口与国家财政收入增长有正向关系,但短期效应不明显,而我国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也未对体育用品出口产生长期或短期效果[11]。刘金利[12]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得出结论:我国体育用品出口的影响因素中,能源消耗程度、从业人员数量、第二产业发展状况、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等是影响我国体育用品出口的主要因素。
2.1.4内需与国内体育产业文化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摩擦事件会逐渐常态化,企业单靠出口发展的方式将难以维系,这成为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将出口转为内销的主要外部环境。今后随着国家的调控,国内体育用品消费市场需求会与日俱增,“出口转内销”是明智之举和长久之计。面对我国庞大的国内消费群体,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应积极推行、倡导扩大内需,缓解对出口的依赖性。国内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体育用品需求构成“出口转内销”的内部环境。但是,在体育用品领域,出口转内销有着众多障碍,突出表现在体育产品文化价值定位、价格水平等方面对国内市场缺乏针对性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内体育用品的消费[13]。当前,我国体育用品业正处在发展当中,各类经济体制还需不断完善,加快转变体育产业发展方式,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成为当前首要任务。打造体育用品品牌,调整出口结构,扩大内需,促进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走市场化、科技化新型道路[12]是我国体育用品也发展的必然选择。另外,应该加强行业自律和管理,实现公平有序的出口竞争,优化出口环境[4],为我国体育用品出口打造坚实的内环境。
2.1.5宏观技术环境问题
席玉宝[14]根据1998-2000年海关出口数据分析我国体育用品业出口产品情况:运动鞋已达世界先进水平,运动服装处在中等,普通体育器材及大众健身器材较落后,竞赛科研专用仪器多处于空白状态。整个体育用品业大而不强,加入WTO对体育用品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杨明[2]以2011年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参会的我国中小企业为例分析认为: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劳动力成本低以及2005年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制的取消提升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但是企业大多数嵌置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只有少部分企业有一定的品牌意识,采取OEM贴牌与自主品牌出口模式。随着中国体育用品在国际市场遭遇贸易摩擦与贸易壁垒越来越频繁,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结合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功能,收集、报告进口国动态,从而使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能及时调整出口产品生产与出口策略[4],减少损失。
2.2.1我国企业体育用品出口现状分析
1999-2003年的数据显示我国体育用品出口发展很快,体育产品出口到以美国为主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以广东为主的东南部地区,出口以中低档加工贸易为主[15]。陈子锐[4]、李文学[16]分别对2006年、2007年我国体育用品出口贸易规模、出口地区分布、出口贸易方式、出口市场结构以及出口产品结构等方面的出口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我国体育用品出口额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06年达203.53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9.06%。比2004年增长64.48%;从出口产品和出口地区来看,2006年与2007年,体育器材占据首位、运动鞋次之、运动服装最后,出口国家和地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美国、中国香港地区和日本;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产地仍然以东部沿海省市为主,2007年出口额度排名依次为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上海市和江苏省,5个省市合计占全国体育用品出口总额的82.19%;加工贸易仍然在我国体育用品出口贸易中占据主要位置,2006年为139.88亿美元,占整个体育用品出口的68.72%;体育用品出口企业中,外资企业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中小民营企业普遍缺乏灵活机制与充足资金。韩璐[1]更是以1992-2010年我国体育用品数据为基础,按运动器材、运动鞋、运动服装为分类标准,对19年间的体育用品总量与增量进行分析。在1992-2010年期间,我国体育用品出口总体保持增长态势,16个年度的增长率有所上升。2002、2005年出口总额增长保持在30%以上,运动鞋出口额在1995、1997、2000、2003年均有20%以上增幅。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对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产生较大冲击。2008年,运动服装、运动鞋出现较大负增长,与2007年相比,增长率分别下降38.89%与14.08%;2009年是近几年来我国体育用品出口唯一一个出现负增长的年份,较2008年出口总额下降23.28%。,体育器材出口同比下降24.81%。
2.2.2体育用品出口企业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经济危机、人民币汇率的策略研究
面对复杂多变、贸易壁垒丛生的国际贸易环境,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企业应积极推进自身技术进步与产品研发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力;拓宽投资与融资渠道,走节约型发展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增强维权实力与规则制定话语权[16];加快体育用品出口企业产业升级,拓展新兴贸易合作领域,实施国内企业在合作国家就地设计、生产和销售,绕过体育用品出口贸易壁垒,保证体育用品出口水平;针对欧美国家的技术标准,体育用品企业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国际营销水平,提升企业整体水平和抵抗风险能力[4]。后金融危机时期,虽然我国有庞大的内需市场,但是对整个体育用品出口贸易企业来说,形势依然严峻。目前,中国体育用品出口企业主要的应对策略有: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外贸内贸并举、出口与进口并举,使用出口信用保险来规避贷款损失[9]。基于人民币汇率压力,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企业应加强品牌意识,重视创新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规避体育用品企业的内部风险,采取尽早收回资金方式;通过出口押汇、出口贴现等方式减少企业收益风险损失[6]。
2.2.3体育用品出口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打造研究
首先,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分析方面。现有研究在我国体育用品企业自我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以及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上取得一致认识,那就是企业创新能力与意识薄弱,自主创新至关重要。制约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企业创新的因素主要有:一方面,外国大型跨国公司出于自身核心利益的保护,对中国企业进行技术封锁,并不断加速与我外贸合作新兴市场的布局,迫使我国体育用品业始终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低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国内体育用品企业资金不足、创新人才缺乏,又加之在知识产权层面保护力度不够,导致企业(中小企业)技术模仿行为频发,造成企业主观创新意愿不足,内部动力缺乏[2][4][9]。国内体育用品出口企业要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行自主创新是关键环节[7]:一方面企业要大力研发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大的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在拥有控制权基础上,实施技术品牌战略,扩大国内品牌的国际影响[17]。其次,在品牌打造策略研究方面。体育品牌是高科技投入、质量、价格、知名度、信誉度等与体育用品企业整体素质的综合表现[18]。加大对体育用品高科技原料研究,打造中国体育用品品牌核心竞争力[1]:1)企业合理定位,塑造企业核心品牌价值与企业文化,寻求合理的生存环境[19];2)营销策略与品牌战略结合,通过研发或并购、特许经营国际知名品牌以及海外注册品牌树立高端的品牌形象;3)秉持“全球化视野、本地化操作”进行品牌整合营销活动[2]。
在对现有文献进行统计时发现关于“体育用品出口”的微观个案专题研究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涉及到企业商业机密与策略,各类相关数据获得难度较大。但也能从少数文献中找到零星的微观数据与策略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是以论据和例证的形式出现。例如,在论证体育用品出口企业营销策略与品牌战略结合时,国内体育品牌李宁与安踏公司通过赞助国内外体育赛事与运动队来树立品牌形象和专业化形象[19]。安踏在中国寻找CBA领域发展空间,提出“安踏星锐计划”(安踏星锐挑战赛、CBA安踏星锐训练营等);李宁赞助的西班牙篮球队在2004雅典奥运获得银牌,极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2008年李宁以每年4亿元赞助CBA,将篮球作为公司营销核心,借助CBA提升自身品牌与商业价值,也符合国内体育品牌走专业化道路的诉求。在论证应对金融危机,开拓新兴市场,减少美国市场订单损失时,列举了李宁公司在阿联酋、土耳其等国家建立销售网络,在中东与拉美地区建立服装生产基地,积极进行出口调整的例子;2008年10月李宁公司向拉美市场出口达到3773.6万美元,同比增长112.1%,减少对美国市场的过渡依赖[9]。在论证国内部分企业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现状时,列举了泰山集团大力进行技术研发,生产碳素球拍、自行车,并顺应网络时代互动化、虚拟化消费特征,大胆推出虚拟体育健身平台、人机互动跑步机等较高科技含量的体育产品[2]。
定量研究是“体育用品出口”研究的主要形式之一,以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论证、实证研究为主要特征。定量研究方法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关键是论证的对象与论证的角度。将检索的21篇文献中的定量研究论文进行分类,挑选最具代表性的几篇文献进行作者、数据对象与方法、结论统计,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体育用品出口”定量研究中的实证研究方法统计
序号作者对象与方法结论 1陈颇[20]2004.01-2006.08我国体育用品出口月度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建立体育用品月出口额的ARIMA模型。模型ARIMA( 0.1.2)(0.1.1)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我国体育用品出口额的月度数据。 2刘金利[12]2001-2004年与2005-2008年两个时间阶段我国体育用品出口数据;以灰色综合关联度为量度指标实证分析体育用品出口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耗能、从业人员数量、第二第三产业现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依次是影响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主要因素。灰色分析方法对样本量与样本规律无限制条件。 3陈颇[6]2006.01-2010.05我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贸易月度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等,对二者长短期冲击效应进行实证研究。人民币升值对体育用品制造业总出口贸易与结构产生非常明显的抑制效应与负向冲击作用。 4陈颇[10]2004.01-2007.04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与GDP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协整技术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及向盆误差修正模型等进行两者关系实证分析。体育用品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效益,但长、短期效应均不明显,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未对体育用品出口贸易产生长、短期效应。 5陈勤[21]2004.01-2006.12月度GDP和我国体育用品月出口额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关系实证分析。体育用品出口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87,存在中度相关,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
注:表中只统计、记录论著的第一作者。
在“体育用品出口”的定量研究中,量化的数据是支持作者观点的重要论证依据。例如在论及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品牌意识薄弱时,统计了2005年我国大中型体育用品企业中设有科技机构企业、科教人员比重、新产品产值比重、新产品销售比重分别为13.9%、1.2%、7.2%、7.1%,全国其他行业的均值分别为23.7%、4.5%、15.5%和14.6%[4]。另外,在论及随着中国出口贸易的崛起,面对各国贸易壁垒、贸易制裁增多时,以海关部门数据统计为例,在2009年1-6月,共有19个国家或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了88次贸易救济性质调查,涉及产品达102亿美元;2010年1-3月,被欧美通报召回的我国出口鞋类共31批,比2009年同期激增40.91%[1]。
现有关于“体育用品出口”的研究存在三个方面明显的不足。首先,以单个企业为研究对象的微观层面专题研究过少,由于涉及商业机密,对微观企业的研究数据多存在滞后性。其次,在量化研究层面,研究主体(作者)过于集中,由于出口贸易的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专业,体育工作者一般难以掌握并灵活运用。因此,也出现体育出口贸易文献宏观定性研究较多,微观研究质量不高现象。第三,现有文献的公开发表过于滞后论文研究的对象(数据)背景,例如,文献《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基于2006.1-2010.5月度数据的实证研究》的研究对象是2006-2010年的数据,作者投稿时间是2010年12月,但是最终发表的时间是《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7月,这种公开发表的滞后性,也对“体育用品出口”研究的持续性与及时性产生负面影响。
[1] 韩璐.我国体育用品出口贸易研究——基于1992年~2010年的数据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33):7-9.
[2] 杨明.中小型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国际化分析——以2011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参会企业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5):17-22,63.
[3] 王永祥.体育用品出口贸易与我国宏观经济[J].生产力研究,2011(04):89-91.
[4] 陈子锐.我国体育用品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对策探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8(03):19-23.
[5] 赵福松,申春惠.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体育用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2(09):219-220.
[6] 陈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基于2006.1-2010.5月度数据的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07):18-25.
[7] 刘英梅,周良君.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与我国体育用品出口贸易的策略选择[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04):51-54,61.
[8] 陈学东.金融危机对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企业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0(19):226-227.
[9] 高彩琴,寇建民,白震.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企业的影响初探[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02):25-28.
[10] 陈颇,贾清秀.体育用品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实证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06):536-540.
[11] 陈永怀.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与体育用品出口贸易的关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07):46-48.
[12] 刘金利,薛勇.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我国体育用品出口的影响因素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06):28-33.
[13] 楼晓娟,郭雪奇.论中国体育用品的“出口”转“内销”[J].中国商贸,2011(25):216-217.
[14] 席玉宝.对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对策的研究与分析[J].体育科学,2003(01):117-121.
[15] 席玉宝,刘应,金涛.我国体育用品出口状况分析[J].体育科学,2005(12):22-27.
[16] 李文学,李磊.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我国体育用品出口贸易研究[J].中国商贸,2011(11):207-208.
[17] 何琳.试论贸易自由化条件下我国体育用品出口的现状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10(04):178-179.
[18] 詹建国.中国体育用品名牌战略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02):67-68.
[19] 张晓静.体育营销与我国体育用品的品牌策略研究[J].商业时代,2013(02):35-36.
[20] 陈颇,贾清秀,殷樱.ARIMA模型在我国体育用品出口预测中的应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04):353-357.
[21] 陈勤,杨科.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2,S1:95-96,203.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Study on Chinese“ Sports Goods Export”——based on 21 articles from Chinese core periodicals
XIE Dong–xing,etal.
(Dept. of P.E.,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Guangzhou 510830, Guangdong, China)
From macro, medium, micro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 in 4 dimensions, this paper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 and thematic analyzes 21 articles about our “sports goods export” from Chinese core periodicals. The macro level mainly includes: the formulation of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government, the RMB exchange rate, financial crisis, trade barriers, the domestic sports industry and technical environment; the medium level mainly includes: enterprise sports goods export situation, enterprises to deal with the economic crisis and RMB exchange rate policy and enterpris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brand building; the micro level includes: few monographic study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case, in the example form appears in the quantitative study of the literature; quantitative research dimensions: mainly carrying on the statistics of the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existing in the literature; final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3 point of deficiencies of the research status.
sports goods export; macro level; the medium level; the micro level; quantitative research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编号:GD12CTY01。
谢冬兴(1979—),男,湖南邵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