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绍芬,成艳萍
(山西医科大学外语系,山西 太原 030001)
高等医学院校的外语教育随着中国卫生事业和国际社会的接轨而变得更为重要[1],这就意味着社会对医学专业院校的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外语教师既要做好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转换,又要做好大学前两年的基础英语教学和高年级的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这样的双重使命使外语教师面临极大的挑战,迫使他们必须更新教学理念,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走入教师课堂,探讨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成为促进外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研究以山西某医学院校为研究背景。该校学生完成两年的基础英语学习后,从大三开始选修医学专业英语课程。基础英语教学以综合课程的模式完成,即任课教师负责听、说、读、写、译全部课型的讲授。由于该校的语言教学环境条件有限,阅读是比听说更为重要的获取信息的手段,因此,阅读教学成为实现英语教学总目的的中心环节[2]。鉴于此种教学背景,本研究选取英语综合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阅读部分的教学作为研究重点。
目前对外语教师的阅读教学进行的实证研究主要以教师群体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某一阅读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成效[3],但对教师个体如何操控阅读课堂以及教师个体因教学信念不同所导致的课堂教学策略差异进行研究的数量很少。鉴于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实践考察的复杂性,本研究采用定性的个案研究方法,根据5年(2009-2013)来的听课观察及和教师的近距离交谈,选取两名具有多年外语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具体信息参见附表)为研究对象。她们工作于同一个教研室,使用相同的教材,授课对象都为本校同年级医学专业学生。两名教师对教学和学生饱含热情,但其教学风格迥异,代表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课堂观察和深度访谈。访谈录音均转录为文字,并由研究对象进行内容核查,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根据定性个案研究的方法,对课堂观察及访谈数据进行了主题提炼,即两名外语教师阅读教学的目的、教学策略、教师角色及影响其教学的因素。
附表 研究对象背景
教师A认为大学阅读课本选材趋向简单,需要教师深挖掘的地方不多,因此她把阅读的主要责任放在学生身上。“医学院校整体学习气氛沉重,我想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在展示自我中学习”(教师A,访谈,下同)。教师B认为医学专业生研读文本的能力需要加强,阅读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传递隐含的文化信息,提高思辨能力”(教师B,访谈,下同)。
教师A实行逐步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她先利用两个学期的课堂“引领学生自己读,自己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能跟同学、老师去讨论问题”;第三学期,“抛砖引玉”,让班里优秀的学生登台讲课,起表率作用;第四学期,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讲课。
实践教学中,教师A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单元的讲解。课前她亲自进行辅导,和学生沟通讲课方法策略。她要求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以组打分,“小组合作讲课绝对不是让学生展示谁讲的英语好,而是让学生明白他们是一个团队。在讲课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并能得到语言知识以外的一些收获”。教师A要求每组主讲学生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互动,“课上最后一个环节是讨论,讨论题目要求他们用心去设计,要有意义,并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学生设计的题目很好,远远超出我的期望,这部分时间是大家最开心的时刻”。
教师A对学生参与讲课的内容不做统一要求,她只希望学生“用自己最能打动同学的授课方式来讲一篇文章或者一个练习,用最饱满的热情去面对课堂”。每节课结束之前她会留出10到15分钟进行课堂点评,包括板书、讲课的完整性、流利性、准确性,内容的新颖性,并提醒下一组学生注意改进、创新。
教师A认为“教师不能期望学生把一篇文章从词汇到结构到观点什么都学到”,而教师 B则认为“大学是一个很重要的积累知识的阶段,医学生更应具备解读文本的综合能力,词、句、篇章及文化仍是学习的重点”。
教师B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词的字典意思,更要清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长句分析是她课堂上必做的工作,“学生的语法知识并不扎实,对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把握不准,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在表达方面的很多问题”。句子改述也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述能直接体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到位,还能锻炼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教师B每结束一个单元的讲解,都会提醒学生去总结积累。“学生关注更多的是词,忽视日常阅读材料中一些精辟的表达。对于一些能引起他们共鸣但他们表达起来有难度的句子,要提醒他们去积累。学生习惯了四六级考试的提纲式写作模式,对文本的篇章布局态度很淡漠。写作内容贫乏,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文本中有许多知识可以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比如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等”。教师B强调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她认为“文字只是文化背景的浮现,如果不清楚文本背后的文化背景,文本内容是很难吃透的”。
面对网络多媒体带来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浪潮,教师A谈到“学生知道的东西远远超过老师,教师已经不再是权威。让他们自己去讲,他们学到的东西不仅仅是英语知识,肯定还会收获自信,以及如何跟人交流的能力。”她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拘一格,各领风骚。在这样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环境中,教师A非常感慨,“学生已经完全成为讲台的主人,他们做得井然有序,我连中间那个穿线人都算不上。他们是主角,我只是一个看客”。
而教师B认为“班内医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受知识和阅历的局限,他们的讲课很多时候重点不突出,对于课文的讲解无法达到一定的高度”。因此,课堂上她只是会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参与授课,课堂的主旋律依然是师带、师生共同讨论。同时,教师B认为“网络多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很活跃,但很浮躁”,她希望学生“沉下来,静下来,回到一种很朴实的学习状态,不断储存,以便厚积薄发”。
个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A喜欢创新,喜欢挑战,她留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创造性地自由思考。在她的理念中,“学生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太久,不要再给他们套框架,他们需要释放、需要长大”。教师 B重基础,做事喜欢循序渐进。她对阅读材料进行精细讲解,点点渗透,层层展开。“打根基的阶段,按规则行事最好。基本功扎好了,学生大三以后的专业课就是一个变通的过程,一旦有需要,他们会迅速地成长”。同时,她也认为“医护工作者,需要冷静的头脑,严谨的逻辑。解读文本的过程,实际上是进行创造和思辨的过程”。
教师的学习经历是影响教师教学信念及实践的基础[4]。教师A非常感慨她求学的某一个阶段,她的老师给了她登台展现才能的机会,“我意识到这对我一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我要给我的学生这样一个舞台”。教师B回忆说:“当我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最享受的时刻是安静地听老师讲课,博学的老师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内心震撼。我喜欢听他们娓娓道来,他们上课不一定多热烈,但思想的交锋一定存在”。
教师的教学经历及对教学的不断反思是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的动力[4]。教师A一直从事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她喜欢在教学中实践不同的教法,从而寻找最适合她课堂的教学方法。而教师B认为课堂教学的成效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魅力,“外语教师自身扎实的语言功、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阅历,是课堂充满活力的保证”。
本研究聚焦某医学院校两名外语教师的英语阅读教学,展示了两种不同风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教师A的“放手”教育无疑提供给医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而教师B的“把关”教育对奠定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百花齐放才是真正的风景。专业院校公共外语教师的发展对促进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和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希望全社会关注公共外语教师的发展,加强对公共外语教师的培养。
[1]陈珊茗,林生趣.加强医护人员的英语素质教育[J].医学信息,2009,22(5):621-623.
[2]贾元科.浅谈大学公外英语的阅读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6):67-69.
[3]张法科,王顺玲.图式理论在EFL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综合教程》教学为例[J].外语界,2010(2):87-94.
[4]杨鲁新.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写作教学信念与教学实践——经验教师个案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2):5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