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围刺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2014-12-04 08:32张秀君王红梅刘栋
关键词:鳞屑银屑病表皮

张秀君,王红梅,刘栋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天津 30012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银屑病患者均为2007年7月—2008年6月间天津长征医院皮肤科门诊,符合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诊断标准(临床皮肤性病学第2版)和中医“白疕”血瘀证的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入选患者120例,其中男69例,女51例,18~67岁,平均(36.68±13.47)岁。病程 1~28年,平均(11.04±6.07)年。所有病人均为天津市长期居住者。

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1)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简称皮肤 CT)美国 Lucid 公司;(2)针具: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0.30 mm×40 mm不锈钢毫针;(3)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4)TALOS(308 nm准分子激光仪器)德国(WaveLight)激光公司。

1.3 实验方法 选择120例静止期银屑病患者的局限性斑块型皮损,随机分成2组:空白对照组、电针围刺组,每例患者取2块皮损。电针围刺治疗组,每3天1次,5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空白对照组:选择静止期银屑病患者下肢皮损,不给任何治疗手段。电针围刺治疗组:选择静止期银屑病患者下肢皮损,每块皮损用4根针顺时针围刺,以刺至真皮下、筋膜上为度。电针的强度根据疼痛阈值的变化调整,30 min/次。

1.4 检测方法

1.4.1 临床皮损的具体评判标准(皮损面积不计分数) (1)红斑:①0分为无红斑;②2分为红斑色淡或暗;③4分为皮损红色;④6分为皮损鲜红。(2)浸润肥厚:①0分为无浸润肥厚;②2分为略高于皮面,外观不明显;③4分为明显高于表面,触之中度浸润硬度;④6分为中度肥厚或苔藓化。(3)瘙痒程度:①0分为无瘙痒;②2分为有轻微瘙痒,但有时并不觉痒;③4分为阵发性瘙痒,不时用手搔抓或用热熨或借衣服揉擦,但仍可忍受;④6分为剧痒,难以忍耐,影响学习或工作。(4)鳞屑:①0分为无鳞屑;②2分为可见鳞屑;③4分为鳞屑较厚;④6分为鳞屑堆积,如蛎壳。

1.4.2 利用CLSM测定表皮的厚度、乳头的密度、血管的直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评分结果 电针围刺组,治疗前,皮损颜色暗红,覆有干燥银白色鳞屑,不易脱落;第1疗程后,皮损颜色由红色变成淡红色,瘙痒减轻,鳞屑变薄;第2疗程后,皮损颜色变淡,瘙痒明显减轻,覆少量鳞屑,见图1。电针围刺组临床评分,治疗前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围刺组,第1、2疗程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2组临床评分比较 (±s)

表1 2组临床评分比较 (±s)

组别 皮损块数 治疗前 第1疗程 第2疗程空白对照组 120 20.57±2.39 20.43±2.36 20.43±2.36电针围刺组 120 20.72±2.23 14.23±2.50 6.60±2.56 P 0.615 <0.001 <0.001

2.2 CLSM各数值结果比较 入组病例治疗前表皮厚度、乳头密度、血管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围刺组,第1疗程,治疗后血管腔减少,毛细血管迂曲扩张减轻,炎症减轻明显;第2疗程治疗后血管管腔基本正常,毛细血管形态正常,表皮真皮交界处可见较明亮的色素帽结构。电针围刺组,治疗前,各项数值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 2、3。电针围刺组,第 1、2 疗程各项数值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4。

表2 治疗前各因子指数比较 (±s)

表2 治疗前各因子指数比较 (±s)

组别空白对照组电针围刺组P皮损块数120 120表皮厚度 乳头密度 血管直径246.71±34.55 16.26±2.36 0.031 0±0.003 4 246.70±34.63 16.41±2.09 0.030 4±0.003 2 0.998 0.603 0.158

表3 第1疗程各因子指数比较 (±s)

表3 第1疗程各因子指数比较 (±s)

组别空白对照组电针围刺组P皮损块数120 120表皮厚度 乳头密度 血管直径246.60±34.42 16.10±2.31 0.030 8±0.003 1 194.87±5.99 13.09±1.86 0.026 9±0.001 7<0.001 <0.001 <0.001

表4 第2疗程各指标比较 (±s)

表4 第2疗程各指标比较 (±s)

组别空白对照组电针围刺组P皮损块数120 120表皮厚度 乳头密度 血管直径248.06±33.25 15.91±2.18 0.030 8±0.003 3 176.47±9.48 10.56±1.39 0.021 8±0.001 2<0.001 <0.001 <0.001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静止期斑块型银屑病属于血瘀证,皮损多表现为钱币状、砺壳状,大小不等的硬厚斑块,色暗红,覆有较厚干燥银白色鳞屑,不易脱落。引起血瘀的原因很多,有血热或血热久留即“血受热煎熬成块”;或由血燥或血虚或气虚或肝郁等多种因素导致。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存在血液黏度高和微血管系统的改变,并易合并闭塞性血栓疾患[1]。血黏度增高,主因红细胞黏度增加、压积增高,血小板聚集比增强,血浆黏度增高及血栓形成所致;微血管改变主要指管袢离曲,管径扩张,血流缓慢,袢顶瘀血,微血管清晰度、数目、长度均有异常改变,输入及输出端均出现不畅或狭窄及血管畸型等损害。病理显示,斑块型银屑病,真皮乳头毛细血管迂曲、扩张,且一直向上延伸至如乳头顶部,真皮乳头水肿;表皮明显增生,表皮突下延成细长的棒槌状且向下延伸的长度大致一致,在表皮下部处于丝状分裂相的角质形成细胞数目增加;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

本实验通过CLSM发现银屑病皮肤横断面的细微结构与以上描述基本相似。真皮浅层可见毛细血管迂曲扩张,有4~5个毛细血管腔,有炎症细胞浸润,表皮厚度比正常皮肤明显增厚,血管管径变粗,乳头密度增大。

围刺法,《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苑陈则除之”,这是古人对针刺活血化瘀法的记述。围刺可在皮下造成微小创口而消除了细胞间的“接触性抑制”[2],刺激真皮网状层中胶原纤维的增生修复[3]。胡国强等[4]研究表明,针刺能降低高血脂,并可使毛细血管袢顶宽扩大,袢开放条数增多,输入支及输出支均增宽,血液通过毛细血管袢时间缩短,形态学观察可见清晰度增加,颜色由暗变红,血流态由缓慢瘀积变成线流状。针刺活血化瘀法具有显著抗凝,扩血管,降血小板黏聚性,改善血流变性及微循环,改善血管弹性,增加血管通透性等作用,可能减轻或消除血管内皮及神经细胞的水肿和玻璃样变,对于改善DPN微循环及血管神经功能有作用[5]。有实验证实[6],针刺局部炎症时可显示抗炎、消肿、减少渗出的治疗效应,同时各种针灸方法能导致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加快局部血流速度,直接降低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概率,减少炎症细胞向血管外移动的趋化性,可达到改善局部皮损的目的。有学者对银屑病造模后的大鼠围刺治疗后,真皮内单核细胞的数目明显减少,表皮的厚度明显变薄,并与艾洛松、他扎罗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实验发现,治疗前,局限性硬厚斑块,色暗红,覆有干燥银白色鳞屑,不易脱落;第1疗程后,分解为岛状斑块、色淡红、鳞屑变薄;第2疗程后,斑块为钱币样大小,色淡,少量鳞屑。CLSM测定:第1疗程后,血管腔减少至1~2个,毛细血管迂曲扩张减轻,炎症减轻明显;第2疗程后,治疗后血管管腔基本正常,毛细血管形态正常,表皮真皮交界处可见较明亮的色素帽结构。电针围刺通过表皮厚度变薄、乳头密度增多、血管直径变小达到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作用。此结果和以上动物实验结果有相似之处。由此推断电针围刺对斑块型银屑病有活血化瘀和消炎的作用。电针围刺可根据个体差异灵活调整电针的阈值和波形,其操作简单、成本低、疗效确切,易于推广。

[1]Lower PM,Lee ML,Jackson CT,et al.The end other liumin psoriasis[J].Br J Dermatol,1995,132:497.

[2]张余光,张涤生,王炜,等.衰老皮肤结构重塑术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7,13(5):338.

[3]芦源.围刺法对大鼠皮肤可溶性羟脯氨酸含量、SOD活性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6):43-44.

[4]胡国强,石学敏.“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手法量学的基础研究[J].中国针灸,1992,12(2):33-35.

[5]高欣,赵慧玲.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用机理研究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8):61.

[6]李忠仁.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12.

猜你喜欢
鳞屑银屑病表皮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沟通表里和解祛邪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鳞屑程度与维吾尔医体液(helit)学说关系△
水果
牛皮癣有什么良药良方根治
中医辨证论治联合308nm准分子光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