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2014-12-03 02:35李良珍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0期
关键词:法制教育渗透初中语文

李良珍

摘 要:当今社会是法制社会,人们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是法律。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学校教育不仅满足于对知识的传授,还要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法制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凭借语文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传授知识技能,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养成懂法守法的习惯,从而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渗透;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77-01

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然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几乎呈空白状态。在当前社会法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面对学生法律素养薄弱、行为自律意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匮乏及语文学科教育中法制教育滞后的现状,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发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有实效的途径。这种运用现代眼光重新审视文本的“法眼”解读及运用艺术眼光对法律文本、法律事件的“文学”欣赏,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必将使法制的神圣光芒照进语文课堂、照进学生的心灵。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例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九年级下册中选录的《威尼斯商人》便是一个最佳范例。课文节选自莎士比亚原作的第四幕第一场,写了一场完整的法庭审判,其中闪烁着西方现代文明初期法制的耀眼光辉。作者用最直接明了、学生易感兴趣的方式,构建了一个完整、明晰、坚固而严密的法律框架,勾勒了现代文明社会即法制社会的雏形。选文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原、被告双方激烈的法庭辩论的全过程,尖锐紧张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学生感受到作品惩恶扬善的深刻主题。在领略莎翁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同时,学生得以了解西方法律的基本概貌:以法官为行使法制权力的中心,以法律条文为法庭裁决的依据和准绳,以诉讼双方的法庭申诉和辩论为审判的主体,维护法律的神圣与公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打击剥削、欺诈、陷害等罪恶。因此,在教这一课时,我除了带领学生了解作者、分析形象、理解主题、品味语言之外,还给他们简单地介绍了相关的经济法、民法等法律常识,同时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有关法律书籍、撰写法律文书、写出心得体会等,从而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法律理念深深植根于他们的大脑。

二、在阅读中进行法制教育

语文教学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与积累,如何在阅读中进行法制教学呢?我们如果利用好学生阅读进行法制教育,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必读的课外名著有很多,《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是学生非常愿意阅读的古典名著。例如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尤其《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手法精妙,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交流评价时都注意到鲁提辖是值得歌颂的,因为他疾恶如仇,仗心相助,而郑屠仗势欺人、自私可恶,应该被打死。教师要考虑周全,让学生讨论郑屠是否该死?即使该死,是否可以由个人快意恩仇?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将来都是一种犯罪。文学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远大于空洞的法律读本。试想:如果让学生都认同了鲁智深、宋江等的激情犯罪,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时,都仿而效之,那么对创建法制社会将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认同情感的基础上,对处理问题的方式应存疑、存异。让学生明白:他们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英雄”,是历史的产物,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是否剥夺人的生命必须由公安机关依靠严格的程序、用铁的证据裁定。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融入法制教育

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学时,也应适时融入法制教育。譬如:针对环保问题拟写标语或拟向当地政府提建议等多种趣味的方式进行法制教学渗透,不仅让学生们认识环保的重要性,还进行了环保教育。在课堂上,让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学生就提出建议让大家循环利用水,并想出了许多节水妙招;有的谈到我们周围的河流已被污染,告诫大家乱扔垃圾的危害……学生们还自己编写了许多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一句比一句生动,句句都表现出学生保护环境的决心。

四、作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习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个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个体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反思、议论、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道德观察》等栏目深受观众的喜爱,原因不仅是由于它们在选题方面贴近百姓生活、讲述真实生动、弘扬道德风尚、普及法律常识,而且还得益于每一期都有一个好标题。教师利用这些媒体资源可以向学生传授作文拟题技巧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这些特殊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习作中深化认识,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总之,在法制教育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法律观念,所以在语文教学这个主阵地上进行法制教育显得尤为必要。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想办法,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同时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炳英.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学科教育.2013-04-23.

[2]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03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法制教育渗透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