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罗嘉,我是一个摄影记者,我在华龙网。
我的工作是整天和相机、镜头打交道,用每一次闪光,讲述一个个故事,用每一个新闻故事温暖读者的心房,感动所有的感动!
“不管什么采访,我必须亲临现场”
都说“有图有真相”,在我的理解里,对于摄影记者来说,不管什么采访,我必须亲临现场。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成为摄影记者10年来,除了安排好的采访,我更喜欢突如其来的新闻,因为在这些突如其来的背后,除了一个个鲜活的现场,往往呈现着一张张未知的面孔,还有一份沉甸甸的感动。
2013年4月20日,我正在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突然感觉地下抖了抖。
一个电话,确认了我的感觉。一个小时后,我和同事踏上了赴四川雅安地震灾区采访的道路。
到达灾区的第二天,在采访的路途中,遇到从广州返回家乡宝兴县灵关镇上坝村的女孩儿苟甜甜。
地震夺去了她母亲的生命。她要回家送母亲最后一程,然而,此时震区的交通几乎中断,让她的回家之路异常艰难。她乘飞机到成都后,是乘坐外地媒体的采访车到的雅安,而再坐一辆货车到了芦山。
得知甜甜的遭遇后,我们决定接下这趟爱心旅途的最后一棒,送她回家。
一路上余震不断,山坡上松动的砂石嗖嗖地往下滚落,打在我们的车顶上。旁边到处是被巨石压得不成样的卡车。看到这些,采访车里的气氛也异常紧张。我和同行的几个大老爷们儿,很少说话。
然而,比我们更紧张的甜甜,在这段路上,却不停地说着“谢谢”,试图让我们轻松一点。看着她,我在车里拍下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张坚强的脸。
最终,原本只需半小时的路程,却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抵达。
当甜甜和家人哭泣着团聚之后,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场景——甜甜全家,站成一排,向我们鞠躬。
这一刻,被感动的人是我,还有我的“战友”们,因为她感谢的,不仅有我们,还有完成这趟数百公里爱心接力的所有好心人。
“我们也要让这感动背后的正能量通过传媒影响更多的人”
记者是新闻的见证者与传播者,新闻事件在感动着我们的同时,我们也要让这感动背后的正能量通过传媒影响更多的人。
在送走甜甜大约四个月后,我“采访”了一个不在人间的英雄:谭俊。
2013年的8月14日,南岸区一家汽车美容店的打工仔谭俊,在住家附近的游泳池游泳时,泳池突然漏电,人们迅速上岸。
上了岸的谭俊,发现泳池里还有个小女孩,他又迅速跳进去。
最后,小女孩被救上岸,而谭俊却牺牲了。这时,离他23岁的生日只差几天。
其实见义勇为的事情每年都不少,公众也似乎审美疲劳。然而,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强忍悲伤的谭俊父亲,第二天就到医院看望了被儿子救起的小女孩,并送上2000元医药费。
这是为什么?
谭俊的爸爸说,“自己的儿子已经走了,而救起女孩是儿子最后的心愿,我应该继续完成儿子的心愿”。
当我的搭档小心翼翼地问这个坚强的男人:谭俊是救小女孩而牺牲的,拿出钱来的应该是小女孩的家人,或者事故的责任方,你为什么反倒还拿钱出来?
这位父亲的回答,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他说:“活着的更需要钱!”
这一刻,我按下了感动的快门!
当晚,我和我的同事,含泪完成了这篇图文并茂的报道:《泳池漏电他救人献出生命 家人送钱给被救女孩:活着的更重要》。报道发出后,点击量达到200多万次,网友留言1000多条,数百人自发前往,慰问谭俊的父母。谭俊出殡的那一天,自发前往他老家大足区的市民超过了2000人。
2014年1月15日,“2013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谭俊获评“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我的战友、我的家人也和我一起,为了这份事业而努力”
我用镜头记录感动,用全媒体传播感动,我的“战友”、我的家人也和我一起,为了这份事业而努力。
2003年,在部队服役的我,干上了新闻工作。此后到地方,到华龙网,依然从事新闻工作。
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一个美差我是年年都不落下的,那就是春节值班。
我们摄影小组就我一个本地人,为了让小伙伴们能够尽早回家,每年从除夕夜开始,我就和值班的文字记者一起过节。
跟以往一样,零点过后原本喧闹的城市安静了下来。
我回到家,将手中的工作处理完毕已是凌晨3点多,倒在床立即昏睡过去。才睡一个小时,我的搭档就打电话来叫我去拍警察大年初一值班站岗。
說实话,我当时的心是极为愿意的,但我的身体不愿意。
才睡一个小时,我动不了啊。可是我这个执着的搭档,坚持不断地拨打我的电话,一直打了10多分钟,终于弄得我睡意全无。穿上衣服,用凉水洗了把脸,拿起相机,出门去拍警察。
来到拍摄现场,我还在止不住地打呵欠,把警察们都逗笑了。
眼尖的我,看得出他们也显得有些疲倦。值得一提的是,我留意到其中一位女警察的笑容有点说不出的特别。
还别说,这个女警察真的有点特别,在此后的多次交流倾诉之后,她被我“拍”回家,成了我的妻子。
这,要算新闻给我的最大感动了吧。
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我已经忘记自己上一次陪父母吃团年饭的时间。但是,为了准确及时地记录那些直击我内心的感动,我觉得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10年来,在部队,我因为宣传工作成绩突出,两次荣获三等功;回到地方后,我先后获得重庆新闻奖四次、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