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薇,刘洁,孙微,丁颖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沈阳 110002)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多见于儿童,成人的发病率较低,仅占所有肠套叠患者的5%[1],老年人的发病率则更低。该病的发生与肠道功能失调、肠道蠕动异常以及肠道病理性因素等有关。老年性肠套叠多继发于肠道肿瘤等肠道病理性疾病,症状多不典型,误诊率和死亡率均较高[2,3]。现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5月至2014年1月,超声、CT诊断为肠套叠并经手术治疗的47例老年患者的超声、CT平扫影像及手术病理资料,探讨超声与CT联合检查对老年肠套叠病因诊断的价值。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6年5月至2014年1月间手术证实为肠套叠的老年患者47例,年龄68~89岁,平均(77.2±4.1)岁,其中男29例,女18例;术前均进行了腹部超声与腹部CT平扫检查。
TOSHIBA Xario XG、SIEMENS ACUSON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16、GE Optima660 CT扫描仪。超声探头:选择腹部低频凸振探头(3.5~5.0 MHz)及高频线振探头(7.5~10 MHz)。
1.3.1 超声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先使用低频凸阵探头全方位扫查患者腹腔,如发现肠套叠回声,则采用低频探头与高频探头相结合的方式,沿肠管走行方向做纵切加横切扫查,仔细寻找有无诱发肠套叠的原发病灶,再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技术对病变内部的血运进行检测,并观察病变周围及腹腔内有无异常肿大的淋巴结等。
1.3.2 CT检查:扫描前对受检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嘱患者平静吸气末闭气并进行扫描,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常规腹部CT平扫扫描参数。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7例老年肠套叠患者中,除3例为既往手术导致肠道局部粘连外,其余44例患者病理回报均有肠道基础病变(表1)。术前超声检查结果中,有28例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病灶直径1.6~5.4 cm,平均(3.2±0.9)cm,另有2例假阳性,病因检出率约63.6%(28/44);术前CT检查结果中,有30例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病灶直径2.1~5.8 cm,平均(3.7±1.2)cm,假阳性1例,病因检出率约68.2%(30/44)。术前超声、CT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3者比较:21例患者的原发病灶在2种检查中均被检出(良性3例、恶性18例),原发病灶被超声检出而CT未检出者7例(良性3例,恶性4例),见图1,原发病灶被CT检出而超声未检出者9例(良性6例,恶性3例),2种方法共计检出原发病灶37例,其联合检出率约84.1%(37/44)。联合检查与单纯超声检查比较,检出率明显提高(χ2=4.77,P<0.05);联合检查与单纯CT检查比较,检出率亦有提高,但未见统计学差异(χ2=3.07,P>0.05),见表2。
表1 患者超声、C T与病理结果比较
图1 同一肠套叠患者的超声、C T及病理图像
表2 超声、C T与超声+C T联合病因检出率的比较
目前,肠套叠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Baleato⁃González等[1]学者的研究显示,近90%的成年人肠套叠存在潜在的肠道病理基础或器质性病变,尤其是结肠恶性肿瘤发病率相对较高[4],因此,当成人(特别是老年人)出现肠套叠时,应视作寻找肠道肿瘤等病变的重要线索,进行仔细反复检查,原则上一经诊断,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肠套叠的超声及CT图像具有特异性[5],横断面呈“同心圆征”,纵断面呈“套筒征”,肿瘤性肠套叠于此图像基础上可见实质性肿物影像。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伤、无痛苦、简便易操作、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不仅可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对探查深度、聚焦部位等进行调节以获得最佳成像效果,还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技术同步观察病变部位的血运情况,有助于病变性质的判断,是目前诊断肠套叠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6]。但超声检查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本组研究中术前超声病因检出率仅约63.6%,导致漏诊的主要原因:(1)气体干扰,发生肠套叠的老年患者,通常伴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肠道梗阻,其肠道内积气普遍较多,对超声图像干扰较重,肠道积气后方的腹腔内部结构完全无法显示,以至于掩盖病灶,造成漏诊;(2)肠道肿瘤的大小<1.0 cm时超声通常难以发现,检出率很低;(3)超声检查受到探头大小及探测深度的限制,扫查范围和深度均有限,对于体态肥胖的患者检查效果常不佳。
CT检查具有扫描速度快、密度分辨力高等优点,所获图像为断层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病变的具体位置及其周围的情况,并可进行三维重建,从而避免了部分容积效应[7],CT检查还具有不受患者肠道气体干扰的优势,这些极大弥补了超声检查的不足,对临床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CT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本组研究中术前CT病因检出率约68.2%,导致CT漏诊的主要原因:(1)病灶的形态,原发病灶为肿块时,相对好辨认,但当原发病灶形状不规则或仅为不规则肠壁增厚时,很难与套叠增厚的肠壁相鉴别,需采用三维重组技术仔细观察[8];(2)对于体积较小且CT值与肠内容物相近的肿物,常与套叠部或肠内容物混为一体,辨认较难,容易漏诊;(3)由于CT平扫不能同时获得病变部位相应血运的信息,导致其在对肿物的定性判断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可见,单纯超声或单纯CT检查,由于受到检查方法自身局限性的制约,2者在老年肠套叠肿瘤性病因的检查过程中均存有一定的盲区,而两种检查方法相联合,可以取长补短,实现了优势的互补,显著提高老年肠套叠肿瘤性病因的检出率。在本组研究中有7例患者原发病灶被超声检出而CT漏检,9例患者原发病灶被CT检出而超声漏检,两种方法联合,病因检出率提高到84.1%。此外,在本组研究的术前超声及CT检查结果中也有假阳性出现,术中探查发现,导致2者误诊的原因相似,均是由于肠套叠套入较深,套入的肠系膜血管因受压造成静脉回流障碍,引起套入部肠壁缺血水肿,但水肿分布不均,局部管壁水肿显著,超声图像上表现为管壁局部异常增厚,回声显著减低,而CT影像上表现为局部肿块,从而引起误诊。因此,为避免假阳性诊断,要求检查医生在检查过程中,要对所探及的可疑病灶仔细甄别,鉴别困难时,应参考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如超声检查发现所探及的病灶边缘模糊且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时,则可为肠壁血运障碍也可为肿瘤浸润所致,此时可参考其CT检查结果,对比观察CT影像上该处肠壁内部有无积气,如果肠壁内出现小气泡影,则多提示为肠管缺血坏死。
综上,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老年肠套叠患者进行超声、CT联合检查,能极大地提高老年患者肠套叠肿瘤性病因的检出率,且与其他检查方法比较,此2种检查费用相对较低,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及痛苦也较小,性价比较高,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1]Baleato⁃González S,Vilanova JC,García⁃Figueiras R,et al.In⁃tus⁃susception in adults:what radiologists should know[J].Emerg Radi⁃ol,2012,19(2):89-101.
[2]Gupta RK,Agrawal CS,Yadav R,et al.Intussusception in adults:in⁃stitutional review[J].Int J Surg,2011,9(1):91-95.
[3]Traoré D,Sissoko F,Ongoïba N,et al.Adult intussusception:diag⁃nostic pitfalls,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a developing country[J].J Visc Surg,2012,49(3):211-214.
[4]Huang BY,Warshauer DM.Adult intussusception:diagnosis and clinical relevance[J].Radiol Clin North Am,2003,41(6):1137-1151.
[5]Weemhoff M,Kluivers KB,Govaert B,et al.Transperineal ultra⁃sound compared to evacuation proctography for diagnosing entero⁃celes and intussusceptions[J].Int J Colorectal Dis,2013,28(3):359-363.
[6]Trevisani L,Macario F,Fusetti N,et al.Intestinal intussusception in adult.Abdominal ultrasound is useful as diagnostic method,if cor⁃rectly assessed[J].Recent Prog Med,2010,101(10):393-395.
[7]杨璐,乔英,李建丁.成人肠套叠的CT征象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1):37-38.
[8]洪居陆,唐秉航,李良才,等.成人肠套叠MSCT病因学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3):437-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