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晓鹰
劳动创造了人类。试想:一个人连最起码的劳动技能都没掌握,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怎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还谈什么爱祖国、爱人民呢?时下在人们重智力轻劳技的大背景下,学生心目中逐渐形成这样的观念: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什么都不用做。学生缺乏责任心,对班级里的值日工作也是能不做就不做,有时迫于班主任的压力,才勉强做一下,敷衍了事,主动为班级集体做事的少。实践中,我发现劳动与技术课的内容与德育有很多同步的地方,德育无法实现的梦可以借助劳动与技术这个平台变成现实;利用德育阵地,可以丰富劳动与技术课的内涵。假如我们将这两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巧妙地进行整合,可以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劳动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
一、以德育活动为载体,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目标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统一,即让学生在简单的劳动技术操作过程中获得劳动的成就感,懂得劳动的重要性,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从而产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一些相应的生活技能和操作技能,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美好生活打下基础,这思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与德育的情感目标——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思想尤其一致。德育教学过程中要倾注自己的情感,寓劳技教育与德育一体,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教学生自己整理书包、抽屉,做值日,做家务时,要积极启发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形成以劳动为荣,以不劳动为耻的观点。如在一次晨会课上,我先强调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下课时,学生却依然我行我素。劳技课上,教学生们怎样扫地、拖地、擦窗台,有些学生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有点鄙视劳动。于是,我身先士卒,从小事做起,擦窗台与玻璃,用抹布擦一遍,再用废旧报纸擦,遇到有污渍的地方,用嘴巴哈一口气,再用力地擦拭一遍。有些学生围上来看到玻璃窗闪闪发亮,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我知道这一举动对学生有点触动。有好几个女生也跃跃欲试,也想擦玻璃窗,我说:“这样吧!等到班队活动课时,我们一起来进行大扫除,看谁最能干!”一到班队课,我便给学生分好工,他们拿出抹布擦起玻璃来,有几个女同学也学着我的样子擦掉黏在上面的污垢,我用赞赏的目光望着这些学生,从她们的表情中看得出他们很快乐。我也参与到他们中间,与学生一起拖地。实践证明:教师亲自参与劳动,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感受到了保持环境的整洁需要靠我们的辛勤付出,劳动并不可耻,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换来别人的赏识,服务别人,快乐自己。只有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后,学生才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
二、以德育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的劳动技能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际中学会学习。”我认为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劳技课,劳技课的外延可以无限扩展,小到自己削铅笔、理书包,大到参加社会上的实践劳动,帮孤寡老人做事等。德育中的许多内容都是非常好的劳技教材。在三八妇女节,少先队大队部开展“感恩母亲”的活动,号召全体同学利用学到的生活技能帮妈妈做件事,如洗脚、倒水、做家务等,这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时机,又是展示学生劳动技能的大好机会。除了大队部规定的这些作业以外,我还因势利导,进行德育活动的课外延伸,鼓励学生在劳技课上,亲手制作一件小物品送给最亲爱的妈妈,并要表达自己的心意。我发现学生们专注于小制作,连下课也浑然不觉。有的学生用彩纸制作了一束精致的花,有的学生制作了一张贺卡,有的学生画了画,还有的学生串了一串珠子献给亲爱的妈妈,学生都在相互比较,谁的小制作最能表达自己的心意,谁的小制作最有创意。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劳动技术教育,也表明了孩子的一份心意,何乐而不为呢?学生动手动脑,做中学,学中做,既巩固了操作技能,又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有些学生家长还打电话说自己的孩子懂事了,长大了,感到很欣慰。德育教育与劳技教育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德育课堂没有的教育在劳技课堂去实现,这应该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劳技教学为融合点,让德育落到实处
让德育从简单的说教到寓教于乐之中,通过学科间的融合,发展多元的视角来激活德育教育。学科融合、科学匹配、知识整合的办法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不至于使德育教育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鱼。同样,劳动技术教育也是适合当今社会发展、开发潜力,较大的开放学习领域,主要包括自我服务和简单的公益劳动、家政常识、技术初步和职业了解等科目,技术、家政等科目都包含若干项目,每个项目本身又具有开放性,有着丰富的内容,且这些内容与科技发展关系最为密切。其中低、中年级劳技课中的小制作、剪贴各种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图像就给德育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这样既完成了劳技课的教学任务,又融入对学生进行了动手动脑的教育,使学科间的知识更好地互相融合渗透。只有结合他们的劳动技术实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德育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四、以劳技知识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德育原本就产生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离开了生活就不可能滋养德性。生活中酸甜苦辣都有,只有通过体验百味人生,人才能不断超越自我,从而扩展和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陶行知说:“在劳动中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劳技课上,在学习了“废纸盒造型”这一节后,我设计了 “我的环保小物品”即废旧物品创新展示活动,要求学生从家里带来用过的废弃物,如光盘、塑料袋、可乐罐、废报纸等,通过改造制作,制成各种物品,变废为宝。“只要相信学生,他们会发挥无穷的潜能。”这句话在课堂上得到了验证,学生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环保制品,有用塑料袋做成的毽子,可乐罐做成的花篮,用旧光盘串成一串做成的腰带,废报纸做成的衣服……个个心灵手巧,连平时学习成绩不太认真的学生,对这种活动也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还戴上自己做的头饰向其他同学炫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这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意识到环保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应从我们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上有一条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条格言说明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动手体会的重要价值。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环保制作,他们在做的过程中理解了环保的意义,初步了解了一些劳动技术与环境、劳动技术与生态学等方面的关系,增强了环保意识,实现了德育教育。
新课标积极呼吁:应拓宽各科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学科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素养。而正如劳技新课程纲要中所指出的:劳动与技术课程就“具有跨学科的特征,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语文、艺术、思想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社会、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境等方面的教育视野”。针对劳技教师兼任班主任的现状,可以化繁杂为优势,牵手德育,齐头并进。实践证明:劳技课和德育的互相整合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劳技能力的机会,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劳技和德育携手并进,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