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东 金 融 学 院 刘 艳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江成城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制造业向高端发展,而低端的服务业市场日渐饱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加快,由此带来的审批、税收和融资等优惠政策的涌现,这些都促使发达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产业比重中服务产业比重超过工业产业,成为产业最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后工业化国家”。目前,各国都在采用快车道方式,试图通过重视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来拉动本国经济的提升。
高端服务业是工业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主要提供知识、技术、金融、物流等服务手段,对其他产业具有支撑和提升作用。目前有关高端服务产业范畴的界定,仍存在争议。一般地,我国把高端服务业分为十个大类:(1)信息服务业;(2)金融业;(3)专业性中介服务业;(4)房地产业;(5)现代物流业与航运相关行业;(6)教育业;(7)卫生、社会保险业;(8)娱乐业、体育、文化等行业;(9)服务外包业;(10)旅游、会展、酒店业等各类高端服务行业。但针对广州经济的实际,广州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进一步强化国际商贸中心主体功能,全面推动服务业高端化、战略化大发展,重点发展商贸、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行业、文化与创意行业、商务服务行业、旅游业以及其他新兴服务行业等高端产业”。
通常来说,高端服务业有其自身的特征:一是具有高科技含量。二是创新性强。三是产业融合性和辐射性比较强。目前广州高端服务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各种服务、配套设施和人才培养方面均需要加强。
根据广州统计年鉴,广州物流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2012年广州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91.23亿元,增长18.4%;货运量75 995.7万吨,比上年增加17%;货物周转量4889.43亿吨千米,比上年增加了70.9%(见表1)。
全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4831.36万人次,机场货邮行吞吐量163.44万吨,分别增长7.3%和6.9%。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5 125.16万吨,增长0.8%。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474.36万国际标准箱,增长2.2%。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35.98亿元,增长8.1%。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2.06亿元,增长1.2%;电信业务收入313.92亿元,增长8.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76.84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539.70万户,乡村电话用户37.14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040.21万户,新增473.28万户。国际互联网总用户645.20万户,增长13.2%。
表1 2012年广州市旅客、货物完成运输量
广州2012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955.30亿元,增长8.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 186.57亿元,当年新增3725.83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9 936.52亿元,当年新增2203.63亿元(见表2)。
2012年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91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61家,市价总值5214.09亿元,比上年末分别增长15.1%和39.5%。全年通过国内证券市场筹集资金275.45亿元,增长24.3%。首次公开发行上市(IPO)8家(3家境外上市),共计筹资折合人民币50.58亿元。证券公司3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7.02亿元,净利润23.55亿元,分别增长23.9%和22.2%。证券营业部157家,证券账户数595.30万户,股票交易额2.19万亿元,下降30.3%。基金公司3家,共管理82只公募基金。基金规模3586.42亿份,比上年末增长21.6%;基金净值3232.8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0.5%。期货公司8家,全年代理交易量2.01亿手,代理交易额29.07万亿元,分别增长60.8%和48.8%;营业收入10.64亿元,增长26.7%;净利润2.63亿元,增长44.5%。
2012年全市拥有保险机构609家,总部3家,市场主体77家。全年保费收入420.80亿元,增长5.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2.10亿元,增9.6%;寿险业务保费收入234.75亿元,增长1.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43.94亿元,增长18.7%。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125.46亿元,增长16.1%。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78.77亿元,增长32.5%;寿险业务赔付支出34.06亿元,增长27.2%;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12.63亿元,下降42.1%。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内部需求越来越大,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迅猛,在此形势下,广州软件行业与信息服务业获得了长足进展。有资料表明,广州软件行业与信息服务产业连续多年发展速度不断提高。当前,广州软件产业布局已经初步形成,拥有三个科技园。由于这三个科技园加强联合,互通有无,导致广州软件产品市场份额迅速扩张,目前已超过国内软件市场份额的10%,广州软件产业在整体竞争能力上只稍逊于北京中关村,集聚程度可以与台湾省相比。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自1957年创办以来,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已成为我国目前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展会。广交会的存在奠定了广州作为重要会展城市的地位。自第104届广交会分三期举办后,广交会展览总面积111.5万平方米,规模居世界第一。广交会推动着广州会展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广州逐渐发展成为国内三大会展中心城市之一。目前,广交会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规范的服务、完善的功能等为广州其他展会起到了示范作用。继广交会后,广州相当部分的展览场馆在建设、经营、展览项目的策划和排期上,对广交会有很强的依赖性。例如,在广州举办的国际汽车展、国际照明展、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以及广州博览会等作为后起之秀,其影响力现日益扩大。
按照广州“十二五”规划的构想,广州将充分发挥“广交会”的品牌优势,做大做强会展业。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展”,整合资源和能力,与国际著名展会合作,加大投入,抓好软硬件建设,促进会展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和升级作用,并促进会展业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广州已发展为4个国家的网络游戏产业与动漫产业的基地。北京开元策略进行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从2008年到2012年,广州市在漫画方面的消费已经连续五年位列国内十大城市第一名,是国内最大的漫画产品消费城市。从2009年开始,广州就在举办中国国际漫画节上做了不懈的努力,通过5年的努力,这项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广东省政府主办的漫画节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漫画节,同时又是唯一以原创作品为主的动漫节展。2011年广州市创作的动画片达到三十部,在国内首屈一指。因此广州被评为“中国动漫第一奖”,原创性国产网游动漫产业规模以每年50%的速度发展。广州动漫游戏产业拥有三十年的发展基础,只番禺区就有1200多家动漫游戏企业,与其相关配套产业总产值达到300多亿元,在国内市场中占有60%以上的比例,在国际市场中占有20%以上的比例。华创动漫产业园是当前中国最大甚至成为世界最大的动漫产业基地,具有游戏游艺创意、开发、生产、销售、旅游等多种功能。广州的动漫产业业已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效应明显的国内行业龙头。
表2 2012年广州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
广州的中介与科技服务业在近些年也获得长足进步,中介与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整体服务功能的提高。目前,广州的租赁与商务服务业是该市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其增加值明显高于GDP增长率。广州地区的技术市场在市场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更大进展,技术交易也更加活跃,交易额保持增长趋势。统计资料显示,广州地区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总量在2011年继续保持增加势头,技术合同的成交量为9703项,同2010年同期相比保持持平,成交额达159.52亿元,较2010年上升16.60%,每项合同的平均成交额达164万元,比2010年提高17.14%,为企业免征税费4.4亿元,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自主创新项目已通过成果转化进入技术市场交易,技术市场工作正以健康的形式持续发展。
广州市旅游局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广州旅游工作再创新高,全市接待游客1.52亿人次,同比增长6.77%;旅游业总收入2202.39亿元,同比增长15.24%。全年实现旅游业增加值936.45亿元,同比增长15.24%,占全市GDP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达6.07%和9.4%,进一步发挥出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2013年新创建4家A级景区;大力提升水上休闲旅游品牌,推进珠江游相关建设,出台《珠江游经营管理办法》;南沙永乐农庄荣获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市乡村旅游类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20.90%,乡村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2014年将重点做好推动广州旅游科学、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番禺长隆三期、增城挂绿湖、黄埔南海神庙文化旅游产业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乡村旅游、休闲旅游、自驾车旅游发展。
以广州金融为主的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只占有少量比例,不能与国内城市,如上海和北京、深圳等相比。以金融业为例,2012年广州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比较低,仅达6.3%,但相同年份上海和深圳金融业的增加值分别占各市GDP比重的12%和14%。而广州市政府对高端服务业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比如,尽管广州“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会展业,但迄今为止,投入仍不足,对会展的规划和发展的关注度远比其他产业要低。很多企业依然受传统经营观念的影响,没有过多关注高端服务的发展状况,从而阻碍了广州高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依据“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中介的服务需求情况”的调查结果,认为科技中介服务不重要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37%;认为本身并不需要科技中介服务的企业占企业总量的50%;在一年当中没有任何科技中介服务支出的企业占总数的84%。高端服务业行业协会、学会仍未成立,难以形成行业的凝聚力。在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竞争中,同广州相邻的香港已具有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深圳也建设完成证券交易所,但广州依然没有确定其发展方向。最近几年,广州向国家提出希望建设科技银行与期货交易所等,但截止到目前国家依然没有给予其明确答复。
广州高端服务业不能实现高度集中,存在大量企业但布局十分分散,缺少具有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例如,广州的软件行业还处于中小企业时代,无法进行规模化经营,企业经营与创新缺乏资金支持,竞争缺少规模优势,难以形成人才聚集的局面。在总部经济领域,具有区域性总部经济优势的广州,还缺少足够的跨国公司地区级总部及国家级公司总部。在物流方面,对国际快递企业、大型物流企业引进能力低。创意产业尽管较大发展,但盈利模式仍未建立,企业发展缺乏内在动力。广州与北京和上海相比,居于世界前500强企业数量较少,而且投资项目等也存在较大距离。
广州高端服务行业由于缺乏大型企业和龙头企业,也就缺少了规模优势。高端服务业的市场运行环境也不尽如人意。在人力资源方面,具有实际经验与管理能力的物流策划师、具有国际经验的律师、金融分析师,以及动漫作品创作人才等还十分稀缺。在财税政策方面,广州同上海、天津和深圳相比,在针对服务行业的政策支持方面还有一定差距,财税政策支持只涉及金融行业、软件行业和动漫行业等少数行业,部分优惠政策仅针对某些行业内的特殊企业,政策缺乏广覆盖性,不利于广州服务业的长远发展。公共服务与配套设施方面,通关速度仍然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城市缺乏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基础设施不能实现兼容等;会展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活配套设施依然不足。
目前,广州尚缺乏功能齐全、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端服务业,就广州拥有的四个集聚区来说,分布依然较为分散,金融高新区仍未发挥足够的作用,特别突出的是新城金融商务区的集聚程度和功能依然达不到有关标准,还不能发挥金融中心的作用。广州的知识城建立、运作仍需一段时间。信息科技园少且缺乏发展空间。还没有全面规划物流园区,目前还不具备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在货运领域交通组织系统尚未形成,物流业缺乏规模效应;创意产业由于缺少整体性规划,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复建设的问题,园区建设与高速发展的经济走势不匹配,园区规模有待提高,园区配套设施还有待完善,园区内的企业数量尚须大量增加。
广州地区的高端服务业尚未形成对周边的辐射效应。粤港澳特别合作区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例如香港同深圳合作创建世界大都会,珠海与澳门合作开发横琴岛。在这个背景下,广州应提高同周边的合作意识。同时,就国际航班的线路与密度而言,广州尚无法同北京和上海相提并论,严重阻碍了物流业和会展业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
广州现代物流业应在现有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园区功能和布局,吸引大型物流企业进驻,并进一步优化物流网络,与航空港、南沙港、黄埔港及周边快速干线相结合,确保物流的畅通和快速分流和汇集功能。促进国内外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把广州构建为我国南方地区的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城市。
政府应该对物流作整体的规划,克服当前物流园区、物流货运站场分散、无序布局的局面。有效统筹安排,加速打造白云机场附近的快速货运流转的国际物流集散中心;依托南沙港,打造集装箱中转物流中心;依托黄埔港,打造货物贸易流转、集装箱堆场、加工贸易为一体的物流中心。进一步优化各区的物流、批发中心,改善广州火车站等附近的物流形式,引导贸易企业将货物安置于各区的物流中心或园地,形成前店后仓的形式。加大白云、番禺、增城、从化、花都之间物流园区的联动性,并优化园区功能,将新鲜易腐品、一般货物、其他特殊货物、家禽类分置于不同区的物流园区中,以方便物流运营,又方便集中监管。
要引导和支持一些大型骨干型物流企业开拓其网络服务体系,帮助其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地区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并且加强企业间的协作与创新,形成具有产业集群化优势的产业群。大力发展综合物流等业务,提升和完善物流园区的各项功能。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园区信息平台的各项功能,例如搜集功能、处理功能等,建立起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物流信息平台。在港口附近建立起物流园区,引进国际著名企业,提升本地企业的竞争力,力争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国内影响力的物流中心。充分发挥海港以及机场的重要作用,注重发展国际采购、转运、配送等国际业务。充分利用空港保税等相关功能,发展航空货运及快递业务。
在“十二五”期间,广州制定了“建设一个中心,打造两个基地,构建三个体系,实现五个突破”的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具体战略目标,到2012年区域金融中心初步构成,能够起到带动全省、辐射华南、联通港澳和影响东南亚的作用;到2020年区域性金融中心层次基本符合发达国家标准,形成同香港在功能上互补的作用,发挥重要的国际影响力。这一战略定位,可以同国内其他区域和城市起到协调发展与错位发展的作用,展示出广州的鲜明特色。广州要多方谋划,争取获得国家金融中心的帮助,创造新型广州金融业发展环境,建设完善的金融市场秩序。
促进金融创新,大力发展银团贷款、再保险、风险投资、产权交易、债券和期货等金融事业,并取得实质性进步;在金融领域构筑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构建金融安全区。推进珠江新城金融功能区的设计规划,起到金融机构的聚集效应。
拓宽金融产品类型,例如证券债券等,提供好的金融产品交易平台,为金融产品交易创造良好条件。大力发展与金融相配套的相关产业,创造有利条件吸引金融机构、企业等入驻广州。建立起一整套能够包含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担保行业、期货和典当行业等具有丰富功能、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金融组织体系。
完善会展功能,优化会展业务,举办一批精品会展,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公司,完善会展周边设施,改善会展。引进外资投入到会展业的发展中,引进外资先进的运作模式,从而带动国际国内的相关企业、机构、政府等来广州开展各种展览会。继续加大与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办展办会经验丰富的会展企业合作,并继续吸引国际会展企业,集聚一批优质的办展办会资源,吸引一批优秀的会展策划人才落户。
进一步加大展馆建设,建立和完善与会展相配套的服务行业,如大型印刷、礼仪公司、专业布展公司等,最终要将会展中心发展成为集产品展出、销售、商务谈判、交流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展馆。例如,在琶洲展馆的基础上,考虑构建1~2个特殊功能的展馆;在从化或增城建立大型机械设备、物流设备、汽车等大型装备展馆,以弥补琶洲展馆功能限制。进一步优化各大小型展会,在广州四周有序布局,并进一步提升展会规模,提高展会水平,如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州博览会、广州国际汽车展、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将中国农产品和特色产品推向世界,努力建设专业会展市场,促进同类专业会展结盟,建设影响力强大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会展品牌。争取联合国际著名展览公司,应用国际知名会展品牌,不断提高广州会展业核心竞争力,争取早日建成广州国际会展中心。
积极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的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咨询业。采用“培养一批,引进一批”战略,促进法律业、会计业、人才中介行业、代理咨询行业、广告设计行业、策划与创意行业,以及各类交易平台等专业服务业的发展。做好具备一定资质中介企业的认证工作,树立有良好影响力的科技服务业,才能逐步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同时对中介组织的服务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行为方式;强调中介服务行业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功能,促进中介组织信用建设。
完善创意产业链,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动漫设计水平等,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化产业链,形成多个文化产业基础,并且鼓励创新行为,对相关产业进行扶持与引导,让创意产业能够更好更方便地得到资金支持。通过发展创意中介服务、产品知识转化,增加与其他产业的对接,提高创意产业成果转化率,形成广州创意产业的盈利模式。可以大力促进创意产业的壮大和发展。同时鼓励和支持高校创办创意设计专业,培养专业人才梯队。
大力应用“大旅游”发展战略,充分建设产业链,不断拓展生态、商务、购物、休闲、观光、娱乐、饮食、会展等业务。大力发展“广州一日游”和“珠江夜游”等旅游项目,充分发挥“广州十景”等传统旅游特色的影响力,开发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线路,提高旅游的文化品位与内涵;充分利用本地气候条件,进一步开发主题公园,形成娱乐休闲、观光美食为一体的广州旅游资源和旅游网络。积极发展有岭南特色湿地公园、加强文化内涵公园与主题公园相互协同。南沙等近海地区积极培育海滨休闲度假、湿地生态游、滨海乡村游等特色旅游产业群;提高穗港澳的合作水平,将泛珠三角具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泛珠三角旅游区域。完善酒店业、旅行社,建立统一信息平台,推介优秀旅游城市的形象,创建区域性国际化旅游中心城市。
在充分分析高端服务业发展新趋势和新特征的情况下,制订现代服务发展规划,以及包括金融保险、会展、IT及信息服务、中介与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及旅游产业等六个子规划和服务外包、空港经济、海港经济、总部经济等在内的专项规划,大力应用规划对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以城市规划和现代服务业为中心,大力应用当前已经初步形成的城市形态和产业基础,大力倡导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努力规划高端服务业功能区,争取早日建成功能突出、具有一定特色的高端服务业聚集区。
政府部门应当强化服务意识,在高端服务业从登记到财税等各方面应当给予倾斜或照顾,对于高端人才的流动、税收、人才人事关系管理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政策。简化高端服务业的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加强组织建设,可以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等,促进高端服务业在广州市的发展,统筹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对行业适当引导。
应充分利用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这一契机,在制度创新方面有所突破,为高端服务业营造一个好的制度环境。通过进行综合分析,计划构建空港经济区,该经济区以白云机场为中心。以南沙开发区为基础构建海港经济区,建设黄埔知识城,通过税收等政策支持,促进软件开发行业、工程咨询行业、技术应用行业、服务外包行业及会展业等高端服务业的进展,为这些行业在制度环境方面创造适宜氛围;积极争取获得中央金融管理机构在资金方面的支持,通过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的构建,实现金融产品和信用体系的创新。为实现高端服务业的制度创新,制订有关政策法律,完善政策扶持。
促进国家设置的产业化基地起到应有的作用,构建起有效的服务平台,扶持开发与设计、信息咨询以及产品测试等高端服务行业发展,组建起技术开发中心,构建种类中介服务单位,突出高端服务业中具有共性的技术开发项目和具有示范性的项目。为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技术项目及技术改造项目向国家争取资金支持,制定有效政策扶持引进项目的国产化与引进技术的再创新。对自主研发的软件产品,政府应给予大力支持。创业风险投资的试点应适当扩展。鼓励技术含量高的服务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持续发展,对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服务产品,以及包含丰富人力资本的服务产品,政府通过优惠政策予以扶持,使广州的高端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提高高端服务业市场竞争力。
成立发展银行或者依托市属银行,为高端服务产业建立各类专项发展基金,促进高端服务业实现企业间的强强联合,重点支持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服务企业或服务项目。通过行业组织及协会评估高端服务业的运行状况,对具有市场潜力的服务项目和服务企业通过优惠贷款形式给予支持,鼓励企业向规模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实现品牌经营,开展出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
同时放低市场门槛,吸引不同类型的资金进入这一领域,并且无论是外资还是民营资本或者国有资产,均保证其享受的待遇相同,同时提高在政府采购过程中高端服务产品所占的比重。不但注重“引进来”,同时也要注重“走出去”,即不仅要吸引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进入,还要鼓励和引导广州市企业在国内国外其他地区设立分公司、办事处等。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以及兼并、重组等,支持满足要求的企业的融资行为,通过各种努力,力争能够在不超过十年的时间内培养出功能强大、覆盖面广、具有鲜明特色的全国性的高端服务企业集团。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本地企业与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以及高端服务企业的合作。
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吸引紧缺人才的加盟,同时创造条件培养出广州市所急需的人才。构建人才梯队,形成强大的人才储备。积极引进并鼓励国外公司及机构来广州市进行人才培养等。广泛开展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锻炼人才、培养人才,同时在适当的条件下引进成熟高端人才。制定出人才分类计划,与国内外高校等开展广泛合作,提升不同层次人才的水平。加强企业家服务体系建设,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企业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对人才的奖励等手段来鼓励人才的创新,同时扫除妨碍人才流动的制度障碍,力争让广州市成为全国闻名的高端人才聚集地。对于引进高端人才的花费,例如安家费、人才启动基金等,应当纳入到财政预算中,并且形成制度固定下来,这样才能长久地留住人才。
作为金融机构的银行应提高对扶持高端服务行业的认识,制定有效措施支持高端服务业的优先发展,对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及容纳丰富人力资本的服务业要大力扶持。采取多种担保的措施,对这些高端服务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为高端服务业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逐步完善有关风险投资政策,广泛推广有限合伙人经营方式,促进多种形式的投资退出制度的完善,持续吸纳国际国内资金雄厚的集团来广州进行投资。
充分利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规则,以粤港澳合作为契机,充分承接香港向内地迁移的服务业产业,将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行业、商务会展行业、信息咨询行业以及影视传媒等吸纳到广州,通过企业合作方式,引进香港和澳门的法律服务行业、市场调研行业、管理咨询行业和软件外包行业,促使港澳的高端软件公司同广州出口企业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开展高科技项目研发,通过优惠政策引进国际IT和服务巨头企业,或以合作形式承接发达国家先进服务业产业转移。
[1]周权雄:《广州高端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载于《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2期。
[2]魏颖、欧开培、向鸿雁:《广州高端服务业竞争压力分析及战略选择》,载于《商业时代》2011年第27期。
[3]李文秀:《广东省高端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对策与路径》,载于《广东经济》2012年第8期。
[4]王兴:《建设国际商贸中心背景下的广州会展业发展对策浅析》,载于《商业经济》2013年第10期。
[5]陈龙江:《广州会展业的差距与发展对策:基于与先进城市的比较》,载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年第7期。
[6]张良卫、黎钰婷、李新:《粤港澳新合作:广州南沙现代物流总部经济探析》,载于《物流技术》2013年第7期。
[7]毕征、史伟宗:《推动广州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载于《广州日报》2014年2月14日。
[8]张梅:《全球生产网络与集群产业升级研究——以广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例》,载于《改革与战略》2012年第8期。
[9]谢泗薪:《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模式与机理——基于“热点”园区、产业链和新知识经济三大视角》,载于《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第9期。
[10]韩冬芳:《高端服务业发展运行机制构建》,载于《中国流通经济》2012年第8期。
[11]广州统计年鉴2005~2012。
[12]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广州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载于国家统计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