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基于湖北省黄冈市3所学校的调查

2014-12-02 04:26程晓红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总数创新能力样本

程晓红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教育科 湖北 黄冈 438002

1 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及我国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1.1 创新人才的内涵及基本素质

创新人才是指具备创新型素质或潜能,可能为社会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所谓创造性思维,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及其表现:一是新颖、独特且有意义的思维活动;二是思维加想象,即通过想象,加以构思,才能解决别人未能解决的问题;三是智力创造性或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新形象和新架设带有突然性;四是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统一;五是复合思维和创造思维的统一。而创造性人格包括: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强烈的而好奇心;知识面广,善于观察;工作中讲究条理性、准确性和严格性;有丰富的想象力;富有幽默感;意志品质出众。

新时期教育创新人才除了应具备以上普遍的基本的素质结构以外,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还要求教育所培养的创新人才具备以下一些独特的素质:其一,职业技能素质。包括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并达到上岗所要求的熟练程度;树立基本的职业意识,形成与职业或岗位相对应的较完备的、合理的专业结构等。其二,职场应变素质。包括及时把握特定职业在职场中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的动态能力、自主学习新的职业技能的能力、掌握最先进的相关职业理念和操作方法的能力、扩大知识面形成全面的具有延伸性知识结构能力。其三,专业创新素质。包括不断发现实物的缺陷,不断找出新问题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需要提出创造性设想的能力、扩大知识面适应创新的能力等等。

1.2 我国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围绕知识要素的竞争更加激烈,这预示着国家间的力量有可能发生新的变化。一个国家不管现在处于何种地位,如果不重视创新,都有可能面临被淘汰的挑战和危机。同样,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在知识经济时代,形成适合自身特色的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执行主体,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教育学生作为我国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我国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创新型国家责无旁贷。

2 湖北省黄冈市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2.1 教育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北省黄冈市三所学校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这些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共发放学生问卷1200份,回收1151份,有效回收问卷115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共发放教师问卷400份,回收347份,有效回收问卷34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到“你认为创新人才需要哪些基本素质”时(如表1所示),学生回答较多的分别是: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独到的思维能力;而教师回答较多的分别是:独到的思维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可见,样本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的要求基本相同。当问到“你认为激励人才创新最有效的手段”时(如表2所示),学生回答“物质激励”或“事业激励”的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0%和4.3%,回答“精神激励”的占样本总数的12.6%,回答“前三者综合”占样本总数的77.8%,回答“其他”的占样本总数的1.2%;教师回答“物质激励”或“事业激励”的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0%和8.1%,回答“精神激励”的占样本总数的18.3%,回答“前三者综合”占样本总数的69.8%,回答“其他”的占样本总数的1.2%。这表明样本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均赞成运用综合手段是激励人才创新最有效的手段。当问到“你认为激发创新人才首先应该有创新思维”时(如表3所示),学生回答“非常正确”和“正确”的分别占27.1%和58.3%,回答“一般”占 11.2%,有0.1% 和0.1% 回答“不正确”或“完全不准确”分别占3.1%和0.3%。教师回答“非常正确”和“正确”的分别占20.2%和 61%,回答“一般”占 15.9%,有 12.9% 回答“不正确”,这说明样本学校的而教师和学生大部分都认为激发创新人才首先应该有创新思维。

表1 你认为创新人才需要哪些素质(多项选择)单位:%

表2 你认为激励人才创新最有效的手段 单位:%

表3 你认为激发创新人才首先应该有创新思维 单位:%

2.2 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到“你认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的责任吗”时(如表4),学生回答“是”占样本总数的82.7%,回答 “否”的占样本总数的17.3%;教师回答“是”占样本总数的77.5%,回答“否”的占样本总数的22.5%。以上数据表明样本学校的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均认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的责任。当问到“创新是否是教育学生的责任”时(如表5),学生回答“是”占样本总数的83.9%,回答“否”的占样本总数的16.1%;教师回答“是”占样本总数的76.5%,回答 “否”的占样本总数的23.5%。这表明样本学校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均赞同创新是教育学生的责任。当问到“教育有培养创新人才必要”的问题时(如表6),学生卷中,回答“完全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分别占40.2%和57.6%,回答“无所谓”占1.8%,有0.1% 和0.1% 回答“没必要”或“完全没必要”。教师回答“完全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分别占38.6%和57.1%,回答“无所谓”占3.2%,有0.6% 和0.6% 回答“没必要”或“完全没必要”。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教育的教师和学生均认为教育有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

表4 你认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的责任吗 单位:%

表5 你认为创新是否教育学生的责任 单位:%

表6 你认为教育有培养创新人才必要 单位:%

2.3 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条件和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到“你认为目前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条件”时(如表7所示),学生回答“非常好”或“较好”的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4%和25%,回答“一般”占56.9%,有11.1%和3.6%回答“较差”和“非常差”;教师回答“非常好”或“较好”的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4和25%,回答“一般”占56.9%,有11.1%和3.6%回答“较差”和“非常差”,这表明目前样本学校的教师学生大部分认为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条件一般,而且学生的态度比教师更为强烈。同样,当问到“你认为目前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条件”时(如表8所示),学生回答“非常好”或“较好”的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2和20.7%,回答 “一般”占58.8%,有13.9%和3.2%回答“较差”和“非常差”;教师回答“非常好”或 “较好”的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9和23.4%,回答“一般”占51.7%,有15.9%和4.0%回答“较差”和“非常差”。可见,样本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大部分都认为本校创新人才培养环境一般。

表7 你认为目前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条件 单位:%

表8 你认为目前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 单位:%

2.4 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教师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到“你认为目前教育创新人才培养首先是创新教师的培养”时 (如表9所示),学生回答“非常正确”或“正确”的分别占样本总数的15%和49.6%,回答“一般”占27.3%%,有7%和1.0%回答“不正确”和“非常不正确”;教师回答 “非常正确”或 “正确”的分别占样本总数的19.7%和 50%,回答“一般”占 25.4%,有 4.0%和0.9%回答“不正确”和“非常不正确”,这表明样本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大部分都赞成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是教师的培养。同样,当问到“你认为目前教育导师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时(如表10所示),学生卷中,回答“非常大”或“较大”的分别占样本总数的9.1%和47.2%,回答“一般”占37.1%%,有4.9%和1.8%回答“较小”和“非常小”;教师回答“非常大”或“较大”的分别占样本总数的18.4%和52.4%,回答“一般”占26.8%,有1.7%和0.6%回答“较小”和“非常小”,这表明样本学校中教师和学生大部分都认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导师的指导作用非常大。

表9 目前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首先是创新教师的培养 单位:%

表10 导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导的作用 单位:%

2.5 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教学

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到“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中教学方面”时(如表11所示),学生回答较多的分别是“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践”和“加强教学实践和工程训练”;教师卷中,回答较多的分别是“加强教学实践和工程训练”、“运用参与式教学”和“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践”,可以看出,样本校中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的要求略有不同。同样,当问到“你希望教育给予学生提供哪些方面的创业指导”(如表12所示),学生回答较多的分别是 “参与创新实践的机会”、“创业方法的指导”和“创业方向的指导”;教师回答较多的分别是 “参与创新实践的机会”、“创业方法的指导”和“创业方向的指导”,可以看出,样本校中教师和学生对教育的基本一致。

表11 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中教学方面(多项选择)单位:%

表12 教育给予学生提供哪些方面的创业指导(多项选择)单位:%

2.6 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到“你认为目前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时(如表13所示),学生回答较多的四个问题分别是: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创业环境差、教学方法单一和导师队伍力量薄弱等,而教师回答较多的四个问题分别是: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创业环境差、国家创新经费投入太少和教学方法单一等。可见,样本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对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大致相同,占主要位置的还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学生的创业环境等。当问到 “你认为教育学生目前最缺乏的”(如表14所示)时,学生回答“创新氛围”或“创新资金”的分别占31.5%和19.7%,回答“创新知识”或“创新技能”的分别占13.4%和15.6%,回答“创新信息”和“创新指导”的分别占4.5%和15.3%;教师回答“创新氛围”或“创新资金”的分别占34.%和15.1%,回答“创新知识”或 “创新技能”的分别占13.1%和21.9%,回答“创新信息”和“创新指导”的分别占0%和16.9%。创新氛围和创新技能等是目前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短板。

表13 你认为目前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多项选择)单位:%

表14 你认为目前教育学生创新最缺乏的是 单位:%

3 影响我国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分析

3.1 教育创新人才教育环境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

环境是“泛指个体生存于其中,在个体的活动交往中,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教育创新人才教育环境是指教育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和创新人才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方式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发展并发挥作用的环境的总和。教育创新人才教育环境的功能包括:一是传授创新知识。教育环境应该是一个“传科学真理之道,授自主创新之业,解探索创新之惑”。教育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教育的学生并不要求所有人都有“千人一面”的知识,而是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既要“求同”也要“存异”。二是发展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在观察、思考等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的本领,是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的主体心理条件。知识的简单积累并不必然导致创新能力的产生或强化,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借助实践的平台。优质的教育教育环境,可以使置身于其中的学生便捷地获取动手的机会,及时地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想法付诸于实践,解决了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三是培育创新人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可以使教育学生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使其长期保持昂扬的斗志、强烈的进取心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就目前教育的情况来看,其创新人才教育环境令人堪忧。

3.2 教育创新人才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欠合理

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是教育人才培养的主体部分。课程和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落脚点。教学内容的单一还是丰富,直接关系到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目前不少教育习惯于讲授理论知识,不太重视实践技能的培训。这就导致教育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实践能力不强。另外,创新人格的培养也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而创新人应具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而以上创新人格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的精心培养,模拟和企业一线、工作现场和商贸场所的气氛和氛围,可以培养教育学生积极向上、乐于探究的创新精神。因此,良好的团结合作训练也是培养教育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另外,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的基本途径。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获取和传播速度大幅度提高,完善的计算机网络、数字化图书馆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必备的手段。目前不少教育仅仅注重高楼大厦和楼台的建设,不太关注先进的教学仪器和教学设备的更新。这也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桎梏。

3.3 教育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不健全

创新人才评价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技术手段对创新人才这个特殊对象进行价值判断。关于创新人才的评价主要包括基本素质的评价、知识技能的评价和创新绩效的评价。基本素质包括思想品德、认知能力、思维结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等,知识技能包括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科技术研究能力、信息交流能力等。创新绩效则是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业都有不同的特点。教育进行创新人才的评价,有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创新人才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也有利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教育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包括:独到的思维能力,高科技素养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沟通能力,积极探索的精神,等等。教育学生的知识技能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而教育的创新绩效同样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都有所不同。

就目前教育的创新人才评价来看,其人才评价机制不健全,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

4 我国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我国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要从创新环境、创新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以及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革新,才能培养出教育创新人才。

4.1 优化教育创新人才教育环境,确保其学生拥有良好的创新氛围

要培养教育创新人才,其创新人才教育环境尤为重要。因此,要优化教育创新人才教育环境,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文化环境,办学理念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教育要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教育主要领导要带头转变教育思想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创新实践社团活动,为教育校园营造创新实践的文化氛围。第二,加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学生的创新精神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影响和感召。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启发式教学,积极培育教育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理解力、思维力等。积极组织学科竞赛和创新成果评比活动,让他们在大赛中得到锻炼,从而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培养其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引导他们团结协作、走集体创新之路。第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学生成才的重要条件,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创新人才不仅需要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还要有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教育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接触实际的过程中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锻炼和增强其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4.2 改进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确保教育学生尽快成为创新人才

课堂体系是指教学课程计划方案与课程标准。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授课、实践指导、考试评价和实践指导等等。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应突出“综合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加“高级实用型”特点。在教育课程设置中,应注重“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设计方式。教育课程要充分考虑到较宽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既注重教育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又注重培养创新能力。积极鼓励教育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进一步实行导师负责制,在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和探索,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践创新能力,增强教育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教师既要以严谨的教学态度传授知识,勇于创新,为学生作表率。要积极鼓励学生的新创意、新想法、新见解,启发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热情。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到生产建设第一线去实地参观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设备条件,抓好模拟、实验、实践等环节的教学,在实践中培养教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4.3 健全教育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确保教育创新人才不断涌现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创新人才又是人才资源中最有价值的资源。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对创新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方法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着决定性的导向作用。首先,教育创新人才评价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其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清晰明确的指标定义,简单方便的计算方法,同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评价对象进行合理描述,力求全面、客观地对教育创新人才进行合理的评价。其次,评价和激励应该多个“模式”、多个方面、多样个性,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使教育创新人才不拘一格地脱颖而出。第三,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突出对新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和再创造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可以持续学习、持续创造,更好地适应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评价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过程,要在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第四,在评价教育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时,要坚持多元评价方式,成立专门的创新能力评价小组,通过评价机制的创新,促进教育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第五,教育创新人才的评价要坚持动态性的原则。社会一直在飞速发展,任何一种评价机制都应随着时间和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对于教育创新人才的认识和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相关因素的变化和发展,都会使各个评价因子的作用增强或减弱,与此同时教育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变化。

[1]付进军等著.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建设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高福安等著.创新人才培养方法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3]钱国英.教育创新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4]林崇德.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5]徐长发.创新人才从这里起步:特色教育精彩案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总数创新能力样本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一半”与“总数”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