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胜
(湖南省炎陵县人民医院,湖南 炎陵412500)
我们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共86例,均为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4-71岁,平均(45.3±1.5)岁;病史1~14年,平均(5.1±0.6)年。治疗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22-73岁,平均(45.1±1.7)岁;病史1~12年,平均(5.2±0.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1]。有明确的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等疾病史,发病前存在慢性腰痛症状。腰痛向臀部及下肢进行放射,腹压水平明显增加时疼痛加重。脊柱明显侧弯, 腰生理弧度基本或完全消失, 病变部位椎旁存在明显的压痛感, 并向下肢进行放射, 腰活动受到限制。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 肌肉出现萎缩,直腿抬高试验结果显示为阳性, 膝、跟腱的反射能力明显减弱或完全消失, 拇趾背伸能力减弱。X线检查示脊柱明显侧弯,腰生理前凸完全或基本消失,发生病变的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存在骨赘增生。
纳入标准[2]:诊断后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排除合并其他腰椎疾病的能,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不足15年,年龄20-75岁,自愿选择接受治疗。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腰椎疾病,病史超过15年,年龄不足20岁或超过75岁。
两组均侧卧位,取肾俞、大肠俞、关元俞、环跳、风市、委中、丰隆、足三里、绝骨、昆仑、太冲,常规消毒后进针,得气后取其中4个穴位用电针治疗,治疗30min,每天治疗1次,治疗1个月。
治疗组另取华佗夹脊穴,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1次,结束后取俯卧位,患侧取下肢4、5、6点,消毒后用40mm长毫针,针体与皮肤成15°缓慢进针1.5寸左右,针下有松软感,无不适即可,留针40min左右,每天1次,治疗1个月[3]。
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腱反射能力恢复正常,X线摄片检查示椎间隙基本恢复正常,腰部活动能力正常,腰肌痉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结果显示为阴性。有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或有明显减轻,直腿抬高试验达到60°。无效:病情没有明显好转, 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5]。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s )表示、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10例(23.3%),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腿痛”、“痹证”等范畴。针灸治疗可调和气血,舒筋活络,濡筋利关节,华佗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脉之间,针刺夹脊穴可调节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脉气机,促使气血运行,经络通畅,从而疼痛缓解。腕踝针下4、5、6区主要治疗腰腿部疾病。下6在位置与足太阳膀胱经相对应,腕踝针所刺激的部位在皮下浅表层,治疗机制是激发十二经皮部经气,促进腰腿部功能活动[5]。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178-179.
[2]刘新,王剑风.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疗法与疗效的关系[J].颈腰痛杂志, 2009,23(12):101-102.
[3]蒋涵,侯安继,项志学,等.蕲艾挥发油的抗炎、抗过敏和镇痛作用[J].医学新知杂志,2011,15(12):138-139.
[4]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7-128.
[5]邵宣,许竞斌.实用颈腰背痛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