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冈,孙小红,李大芬
(重庆市万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重庆404140)
2011年至2013年,我们在鼻内镜术后加用中药鼻腔冲洗以减少鼻腔分泌物及减轻鼻黏膜水肿,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共100例,均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住院患者。男48例,女52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6岁,平均36.6岁;病程最短8天,最长12天,平均9.6天;慢性鼻窦炎伴鼻甲肥大21例,慢性鼻窦炎伴鼻中隔偏曲69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10例。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
治疗组:鼻内窥镜手术后,用5%葡萄糖注射液、头孢噻肟钠4g静脉滴注,每日1次;0.9%生理盐水、卡络磺8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术后第3天开始,药用苍耳子10g,辛夷10g,连翘10g,仙鹤草10g,薄荷10g,防风10g,蒲公英10g,甘草5g[1]。3日1剂,水煎1200mL,每次200mL,每天2次鼻腔冲洗,连续4周。出院后口服克拉霉素0.5g,每日1次。同时自行每天2次鼻腔冲洗。
对照组:鼻内镜术后,用5%葡萄糖注射液、头孢噻肟钠4g静脉滴注,每日1次;0.9%生理盐水、卡络磺8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不行鼻腔冲洗。出院口服克拉霉素0.5g,每日1次。
两组均1周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
显效:症状消失,内窥镜检查见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明显改善,内窥镜检查见窦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有肉芽组织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改善,内窥镜检查见术腔黏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有脓性分泌物。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鼻窦内窥镜手术后大多数患者鼻腔会残留大量分泌物,同时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明显,致使出现头昏痛、鼻塞等症状,影响其预后。
临床上经常要待出院前一天才行鼻腔及鼻窦清洗,这期间大多数患者鼻塞非常明显,严重者只能靠张口呼吸。而且为防止术后鼻中隔血肿形成及鼻腔出血要求患者不要用力擤鼻。用中药鼻腔冲洗,一方面可直接清除鼻腔部分分泌物,稀释鼻腔分泌物而使鼻腔分泌物更容易自动流出;另一方面中药液可以湿润黏膜,减轻臭味,清热消炎,减轻鼻腔黏膜充血水肿,促进黏膜功能恢复。临床研究表明,鼻内投药的利用度可接近静脉注射水平,明显高于口服药物的利用度[2,3]。
中药冲洗方中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连翘、蒲公英具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风散热,仙鹤草有收敛止血,薄荷疏风散热、清利头目,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药理实验表明,苍耳子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并具有抗过敏的功效。活血化瘀药物有改善微循环作用。辛夷具有收敛作用,并能改善面部的血循环,促进分泌物的吸收。薄荷能促进分泌而除去黏膜上黏液,具有消炎止痛作用。蒲公英黄芩既有抗菌消炎作用,又有抗过敏、抗变态反应作用[4]。
鼻内镜术后中药鼻腔冲洗不但可减少鼻腔分泌物,还可减轻鼻黏膜水肿,从而促进康复,减少术后复发。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0.
[2]熊大经.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04-107.
[3]王静清,卜国铉.鼻腔粘膜吸收庆大霉素功能的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4,29(3):134.
[4]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