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芝
(荆州市传染病医院呼吸内科,湖北 荆州434023)
结核性胸膜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分为干性和渗出性两种类型。干性胸膜炎不会对肺组织生理功能造成明显影响,而渗出性胸膜炎由于胸腔内大量积液,长期存在可严重压迫肺组织,并显著性缩小呼吸面积和抑制膈肌生理运动[1]。既往临床主要采取间断抽取胸液+抗结核药物治疗,但普通胸腔穿刺针抽液难以将积液完全抽尽,患者痛苦程度大,胸水消退时间较长,易导致胸膜组织粘连、增厚等现象发生,且气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升高[2]。因此本研究拟观察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
7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均为本院2009年2月至2013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已确诊[3]。根据数字随机法将75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7例):男24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39.5±7.8)岁,病程12~40d;观察组(n=38例):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41.2±8.5)岁,病程14~45d。各组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2HRZE/4HR抗结核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后,胸腔内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反复抽吸胸水,首次抽胸水液体量≤700ml,以后每次≤1000ml,1次/d,直至胸水抽尽为至。然后将20ml无菌生理盐水+20万IU尿激酶经胸腔置管处注入胸膜腔,注药后嘱咐患者反复更换体位,有助于注射药物分布均匀,与胸腔充分接触作用24h后,抽尽胸腔内液体,详细观察临床症状。B超复查胸水变化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可考虑重复多次治疗;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后,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方法予以引流,每间隔2~3d引流1次,首次引流液体量需≤700ml。以后每次B超定位后引流,根据患者耐受程度直至负压吸引困难为止。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胸腔积液引流量、胸水消失时间、胸膜肥厚和不良反应等情况。
根据相关标准对两组临床疗效予以评估[4],显效:疗程结束后行胸腔彩超检查,结果提示无包裹形成,胸水或原包裹性积液完全消失;有效:疗程结束后行胸腔彩超检查,结果提示有部分包裹形成,仅有少量胸腔积液或者原包裹性积液减少;无效:疗程结束后行胸腔彩超检查,结果提示形成网格状包裹积液,胸腔积液部分减少,抽液时出现反复堵管现象,须反复予以穿刺。
所有研究数据均选择SPSS13.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5%)明显高于对照组(73.0%)(P<0.05),见表1。
表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排液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胸水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胸膜肥厚及气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各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纤维蛋白和蛋白质,若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导致病情逐渐加重,使得胸腔发生粘连、机化、胸膜组织异常增厚并明显收缩等病理改变,最终肺组织被完全包裹,呼吸功能受到严重影响[5]。在此病变过程中,纤维蛋白和胸膜炎症反应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前者在脏层与壁层胸膜组织之间形成网格状粘连,后者则使得血管通透性程度显著性升高,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大量渗出和炎症细胞广泛浸润,合成和分泌较多的黏多糖和胶原纤维蛋白等物质[6]。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操作步骤简单,疗效较为显著,无需特殊装置可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与常规普通胸腔穿刺抽液方法比较,有以下多种优点[7]:避免因反复胸腔穿刺抽液而诱发气胸、胸膜反应及感染等不良反应;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的速度缓慢且均匀,可避免引流速度过快而致肺水肿、死亡等严重后果;中心静脉导管质地柔软,且具有一定张力,不易被压扁而出现阻塞现象;胸腔积液引流时间较短且彻底,可明显减少胸膜组织肥厚、粘连等情况发生,有助于肺组织生理功能的尽快恢复;胸腔冲洗和药物注射较为方便,可促进纤维蛋白等物质的顺利排出,降低胸膜组织肥厚的发生率;可反复送检胸水;导管固定效果理想,患者耐受性较好,有利于医务人员随时观察引流管的具体情况;避免反复胸腔穿刺所致胸膜组织增厚或胸壁结核。尿激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物类的药物,胸腔内注射此药物后可促进胸腔内的纤溶酶原迅速转化成为纤溶酶[8]。而纤溶酶可有效清除脏层与壁层胸膜之间的网格状粘连,并发挥溶解纤维蛋白的生理学功能作用[9]。应用此药物治疗后,脏层与壁层胸膜之间的活动度明显增大,胸腔积液的黏稠程度显著性下降,有助于胸腔积液顺利引流出体外并尽快复张肺组织[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排液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胸水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胸膜肥厚及气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显著,胸水消退时间快,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许英.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62例分析 [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5):931-932.
[2]尚好珍,姚恒波,郭磊,等.结核性胸腔积液三种不同治疗方式近期疗效观察 [J].中国防痨杂志,2005,27(5):322-324.
[3]李广德,程小星.胸腔注射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 [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5):104-105.
[4]夏正明.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 [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6):27-29.
[5]Lai YF,Su MC,Weng HH,et al.Sonographic septation:apredictor of sequelae of tuberculous pleurisy after treatment[J].Thorax,2009,64(9):806-809.
[6]冷学艳,孙瑞敏,张丽蕊.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发生胸膜肥厚因素探讨 [J].河北医药,2004,26(9):696.
[7]孙红文,周华,施云飞,等.微创置管引流致复张性肺水肿2例 [J].临床肺科杂志,2003,10(1):152.
[8]李伟,黄礼年,刘超,等.胸膜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5):451-453.
[9]王瑾,胡斌,周超,等.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初治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4):463-464.
[10]蒋奕,司果,熊凤鸣,等.胸腔导管留置联合注射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探讨 [J].当代医学,2012,18(3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