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乃平
摘 要: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方式,它以互动为基础,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使学生在不断的深化探究学习中成功培养自身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与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互动式教学;实施策略
一、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问题分析
互动式课程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互动”二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题分析探讨和思想情感交流是一大特色,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但是目前数学课堂中,教师为了追求互动性,多喜好以开放式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问题设计时随意性过强,方向性欠佳且范围过于广泛,反而影响了学生意图的表达,这无疑对课堂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解决十分不利。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看似十分活跃,积极参与,但是在形成学习思维、掌握知识、加深理解方面并无出众效果,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在问题上的难以把握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回答抓不到重点,显得有些漫无边际,虽然课堂氛围很好,教学形式多样,但是在实际效果上则差强人意。以提问方式出现的互动模式一旦时间久了,学生的耐心、好奇心和兴趣都会受到影响,教师在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学习重点、把握难点上也显得吃力,单纯以提问为主的发散课堂教学模式,并非真正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二、初中数学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教学课堂的实施要遵循三大策略,分别是:打好互动基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发言,通过互动升华中心思想;课堂及时训练完成学习任务与目标。
1.打好互动基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应用性极高的学科,许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并且与现实密切相关。在课堂问题互动中,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类数学知识以提问的方式与本堂课中心思想相联系,不仅能够让学生清晰掌握思考方向,明确问题中心,还能够使学生合理切入学习要点,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知识的应用思维。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优秀问题的提出比解决更具有意义,后者锻炼技能,前者则锻炼创造力与想象力。”所以,必须通过有效设置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灵性,带给其思考的方向和空间,完成问题思考与解决,这也是互动式教学的精髓所在。比如在“分式”这一章节,可以让学生将曾经学过的分数与分式进行类比,以此引入教学,对二者的表达形式、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等进行类比,引导学生思考,打开学生视野,让他们在与教师的互动问答中融入到问题情境中去,从问题延伸开来,开始一堂新的课程。在本校所进行的小组互动式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合理设置问题情境使各小组内、小组间、师生间积极互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成功地打造了氛围活跃、“含金量”较高的数学互动课堂。
2.鼓励学生自主发言,升华课堂训练
互动式课堂的一个重要特色就在于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走出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的窠臼,将课堂的中心与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挖掘他们的兴趣、好奇心与能力,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与技能。因此,课堂互动中必须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主发言,说出他们自己真实的想法,与教师、同学展开分析讨论;让学生保持着适度的兴奋与热情参与学习,参与问题的解决,在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乐趣,真正凸显自己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核心。小组互动中,组内学生积极沟通交流,组外积极辨证讨论,互相之间沟通、合作与竞争比比皆是,学生在积极的自主表达中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也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3.思维引导,训练巩固
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不能盲目发散思维,需要教师给予合理引导,并在引导过程中及时进行训练,以巩固知识,将其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等腰三角形”这一章节,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内容为“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求周长”。学生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和定律很快就可以得出两个答案。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思考重点:题目中的两个答案到底哪个是最合适的?是否每一种情况都能够成立?错误的原因又是什么?学生在仔细观察计算之后,根据概念“三角形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发现了错误的答案,教师再继续深化引导,将具体数字简化为“x、y”,将问题描述逐层深化,引导学生从具体认识走向抽象认识。再比如“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学习,教师可选择100元人民币作为实体,提示学生将其换算成为多个面值如50元、20元、10元、1元、5角的纸币,将其之间的换算关系转化成为对面值X与张数y之间关系的探究,学生不仅乐于参与,且熟悉这些互动情景,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互动的生成与学生的探索。学生在参与思考的过程中不仅逐步树立了信心,且发掘了兴趣,在知识的学习应用上走得更远。学生在不断的升华训练中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层层深入中明确自身的不足,在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下巩固知识,自身素质也得以提升,从而最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