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章发 张超 桂远望
在临床实验中发现, 使用改良J-G法检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血清胆红素, 当其黄疸较为严重时, 实验检测结果存在一定问题, 现报告如下。
1.1 标本来源 本院排除其他严重疾病、且黄疸较为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患者血液标本51例, 其中男28例, 女23例。
1.2 仪器 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试剂 ①国内某品牌改良J-G法总胆红素检测试剂。试剂1:盐酸0.7 mol/L , 对氨基苯磺酸20 mmol/L , 柠檬酸0.7 mol/L,咖啡因 0.18 mol/L。试剂2:亚硝酸钠溶液20 mmol/L。②国内某品牌改良J-G法直接胆红素检测试剂。试剂1:盐酸0.3 mol/L , 对氨基苯磺酸30 mmol/L 。试剂2:亚硝酸钠溶液10 mmol/L。③兰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公司提供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亚硝酸盐法检测试剂。RANDOX(Human-Sera分析用人血清基质)定值冻干质量控制血清。
1.4 方法 由儿科护理人员使用真空采血管, 采集患儿股静脉血液3.00~5.00 ml, 及时送检验科处理备用。首先, 准确吸取离心处理后的血清0.25 ml, 使用生理盐水倍比稀释, 稀释至根据肉眼观察颜色, 判断其大致在正常人血清总胆红素参考值上限水平;然后, 分别吸取血清0.25 ml、各管稀释血清0.25 ml, 放置各自检测试管中, 上机进行改良J-G法胆红素项目实验检测;同时, 血清标本进行亚硝酸盐法胆红素项目检测。稀释血清结果换算:根据稀释后血清实测值在正常人参考值上限水平左右时的检测数据, 依据稀释倍数, 换算出稀释血清测定的实际报告值。
1.5 统计学方法 检测数据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1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测定结果:间接胆红素为计算值, 数值等于总胆红素测定值减去直接胆红素测定值。改良J-G法测定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 血清与稀释血清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J-G法稀释血清标本与亚硝酸盐法血清标本, 胆红素项目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51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测定结果( ±s, μmol/L)
表1 51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测定结果( ±s, μmol/L)
注:与改良J-G法测定稀释血清检测结果比较, aP<0.01, bP>0.05
检测项目 改良J-G(血清)改良J-G(稀释血清)亚硝酸盐法(血清)总胆红素 76.5±6.0a 187.0±20.0 179.1±21.5b直接胆红素 10.1±0.5 11.0±0.6 10.7±0.6b间接胆红素 66.4±5.1a 176.0±19.5 168.4±20.4b
第3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 血清胆红素测定首推改良J-G法。该方法试剂成本较为低廉, 试剂易于保存,检测结果重复性尚好, 在临床实验室应用较广泛。在没有加速剂存在时, 血清与重氮试剂反应生成直接胆红素, 有加速剂存在时, 所生成的则为总胆红素;总胆红素测定值减去直接胆红素值测定为间接胆红素报告值[1]。在使用国内某较为知名的专业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厂家提供的改良J-G法血清胆红素试剂, 进行新生儿溶血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检测时, 发现当间接胆红素含量大约在35.0 μmol/L以上时, 血清胆红素检测结果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溶血性黄疸患者, 其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含量增高, 直接胆红素浓度改变不大[2]。当间接胆红素水平过高, 透过血脑屏障, 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如不经治疗干预, 可造成永久性损害,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测定是新生儿溶血病患者光照疗法的重要指征[3]。厂家提供的资料, 总胆红素的线性范围是0~513.0 μmol/L, 直接胆红素的线性范围是0~256.6 μmol/L。而收集严重黄疸的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患者的血液, 使用改良J-G法检测血清、稀释血清以及亚硝酸盐法检测血清进行胆红素项目比对实验, 三者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分析改良J-G法检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时, 由于间接胆红素含量较高, 可能因为加速剂的问题, 使其未能完全充分与重氮试剂反应, 以至总胆红素检测结果偏低, 相应的换算出的间接胆红素结果也偏低。只是令人困惑的是,严重黄疸的肝细胞性黄疸患者, 其血清间接胆红素含量大大高于35.0 μmol/L, 而改良J-G法直接检测血清, 检测结果却未出现所谓的线性问题。有报道, 测定总胆红素, 钒酸氧化法与改良J-G法、胆红素氧化酶法有良好的相关性[4]。该文中提及黄疸严重患者血清标本的检测, 然而却未说明是何种性质的黄疸。严重黄疸的溶血性黄疸患者, 儿童或者成人很少在临床遇见, 故此类血清标本很难收集, 尚未进一步扩大标本, 进行实验对照观察, 为了严谨起见, 拟定了此次实验的以上题目, 问题的研究探索、尚需进一步深入。究竟是试剂配方的问题, 还是某一试剂成分、质量以及其他什么问题导致这一现象的产生, 值得认真探讨, 尤其是试剂生产厂家有责任研究清楚。一种试剂推向市场, 必须经过严格的临床实验验证, 切实保证配方成分及其质量, 方可生产、销售,以免给临床实验室检测工作造成影响。在开展新项目或者更换试剂时,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加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密切联系临床, 严防检测失误, 影响临床诊断、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在临床工作中, 虽然可以通过稀释血清标本, 来解决问题, 但是其实验过程繁琐, 而且样本的稀释需肉眼判断、人工处理, 严重影响工作进程及实验质量, 而更换试剂似乎是简洁实用的办法。
[1]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452-453.
[2]查锡良.生物化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429-430.
[3]王卫平.儿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23-126.
[4]贾丽霞, 张红艳, 程书珍.3种血清总胆红素测定方法的比较.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24):3462-3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