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中药含漱液辨治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2014-12-01 09:40纪宇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清除率病原菌黄芪

纪宇超

(赤峰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蒙古赤峰 024000)

中医学认为,口腔真菌感染的病因病机有内外虚实之分,邪实多数是由于湿邪和火热造成的。而抗生素作为一把双刃剑,在一些感染的防控上临床效果显著,但由于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在临床上广泛运用,院内真菌感染越来越严重。有研究[1]称,真菌感染率已从1994年的13.65%上升至2004年的24.75%,占医院各种病原菌感染的第3位,且真菌感染后由于其毒性和耐药性均较大,常规的治疗方法往往效果和并发症并存。而长期以来,中医药在抗真菌上有一些经验,笔者就采用自制中药含漱液治疗35例口腔真菌感染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在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70例口腔真菌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共培养出87株病原菌,对照组42株病原菌。对照组男27例,女8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52.6±3.9)岁;其中癌症21例,自身免疫学疾病4例,重型颅脑损伤5例,其他5例;出现感染时间最短为入院后3 d,最长为28 d,平均(16.9±3.7)d。观察组男28例,女7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3.1±4.1)岁;其中癌症20例,自身免疫学疾病5例,重型颅脑损伤4例,其他6例;出现感染时间最短为入院后4 d,最长为30 d,平均(17.2±3.9)d。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感染时间和病原菌分布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P>0.05),具有可比性。口腔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均参考《医院感染的诊治标准》进行[2]。纳入病例均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均接受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和侵袭性操作。

1.2 方法

对照组在患者出现口腔真菌感染后给予常规的口腔护理,先以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然后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真菌药物,另外要加强营养,保持规范的无菌操作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生黄芪30 g,生地15 g,黄芩15 g,苍术15 g,甘草10 g,草豆蔻15 g,金银花20 g,黄精20 g,淡竹叶10 g,土茯苓15 g。以上药物均采用由德国Grejks公司提供的自动药物提取仪器,将以上药物进行有效成分提取后每次5 ml左右口含漱,每日2次左右。

1.3 疗效观察标准

参考相关的文献[3]进行临床效果评定。治愈:临床表现消失,痰培养和咽拭子试验均为阴性;显效:临床表现消失,痰培养和咽拭子试验1周后显示阴性;有效:临床表现明显好转,痰培养和咽拭子试验部分显示为阳性;无效:治疗前后无改善。另外,比较2组在病原菌清除率上的变化情况,观察2组在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上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调查统计的内容作为变量,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表1显示,对2组患者总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对照组治愈率28.58%,总有效率74.29%;观察组治愈率54.28%,总有效率88.57%,2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治疗后在一般指标上的情况比较

表2显示,对2组患者在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2组在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和依从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2.3 2组治疗后病原菌清除率变化比较

表3显示,对2组治疗后病原菌清除率进行比较,对照组0~5 d病原菌清除率57.14%,5~8 d病原菌清除率 78.57%,8~14 d病原菌清除率92.86%;观察组0~5 d病原菌清除率68.89%,5~8 d病原菌清除率86.67%,8~14 d病原菌清除率100%,2组在病原菌清除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治疗后一般指标比较

表3 2组治疗后病原菌清除率变化比较

3 讨论

虽然中医无口腔真菌感染病名,但对真菌感染的认识早已有之。如西医中的口腔念珠菌感染、真菌性肠炎在中医中分别被称为“鹅口疮”、“泄泻”,而妇科的念珠菌性外阴炎、阴道炎等属于“阴痒”、“带下”范畴。

口腔为清阳之窍、喜清,只有气机保护升降,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才能保持口腔的清洁。湿邪多为阴邪,具有阻遏气机升降的作用,而脾主运化,输布精微,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湿邪阻滞中焦造成气机升降失调;加上火为阳邪,性炎上,容易伤及人体表面关窍,而口腔又居于上,炎性之火就会聚集口腔形成该疾病[4]。然而该病最基本的是正虚,主要体现在气虚和阴虚上。首先从经络角度看,口腔属足太阴脾经,入腹属脾络胃,终末连舌本、散舌下。若脾气不足置入水液输布不均,阻滞中焦就会造成水湿蕴于口内。而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为水之上源,肺阴虚会造成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下降,水液代谢出现障碍。所以,口腔真菌感染的病机为正虚邪实,在证型上可分成湿热内蕴、气虚夹湿和气阴亏虚[5]。

笔者通过对临床上的观察,在抗真菌感染的基础上采用生黄芪、生地、黄芩、苍术、甘草、草豆蔻、金银花、黄精、淡竹叶、土茯苓等中医药漱口治疗。从结果中看出,其不仅提高了临床效果,且在病原菌清除率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有很好的作用,且提高临床患者满意度,增加了对治疗的依从性,促进了医患关节的和谐。这足以说明自制中药在防治口腔真菌感染上的效果是可取有效的。

在本次方药中,生黄芪归脾肺二经、性温,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和利水等作用。有文献[6]记载,“黄芪可补虚、益元气、壮脾胃”。而从现代药理角度看,黄芪具有显著的抗真菌作用,其中的黄芪素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的作用;生地甘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现代药理学证实,该药物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中DNA蛋白合成有增强功效,可促进机体免疫力;黄精具有润肺滋阴、补脾益气的作用[7],属于补阳药中常用的方药,有记载称其“使五脏调和,骨髓坚强,肌肉充盛”的作用。现代药理学上看,其有促进淋巴细胞转运的作用,且其水溶液浓度超过2%就有明显的抗真菌作用;金银花作为临床上促进清热解毒的药物,有广谱抗菌作用,且研究称金银花还有促进白细胞吞噬作用,使淋巴细胞升高[8];黄芩作为清热解毒、燥湿泄火常见的药物,对皮肤真菌感染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可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总之,该方剂共奏益气、清热解毒、祛湿之功,生地、黄芩等可促进津液濡养,利于舌苔生长、唾液形成,防止念珠菌在口腔内定植;生黄芪等则增加机体抵抗力,防御真菌侵袭;苍术、草豆蔻等祛湿力强,有助于腻苔渐化,祛除局部湿邪[9,10],所以其对于杀灭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是显著有效的。

[1]钟毅,周红,江俊珊,等.二黄三草漱口液治疗肿瘤并发口腔真菌感染20 例[J].江苏中医药,2001,22(11):26-27.

[2]贡强君,张茂华,李卫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J].江西中医药,2010,41(10):42-43.

[3]付大海,孙漫原,罗改云,等.燥湿解毒汤为主配合西药治疗阻塞性肺疾病继发真菌感染35例[J].陕西中医,2010,29(8):952-954.

[4]卢瑾,王兰芳.自制中药漱口液预防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并发症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3):427,430.

[5]赵红芳,华亚芬.口腔灌洗清热养阴漱口液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9):142-144.

[6]茅万里,陈晓宏.中药漱口方防治院内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6(4):887-890.

[7]陈伟士,林秉奖.124例口腔真菌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0):4399-4400.

[8]何艳英,黎小春,陈雪芬,等.自拟中药含漱液在腹部手术后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9):779-780.

[9]杨清岭,赵丽,孔宇,等.三种中药牙膏对口腔致病菌抑制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2):157-160.

[10]周汛,李桂明.23种中药对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3(11):1390-1393.

猜你喜欢
清除率病原菌黄芪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豆清液不同超滤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黄芪是个宝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2013年医院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