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沪荣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陕西渭南 714000)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类疾病[1],多发生于3~10岁小儿。该病主要是由于感染病毒而导致的弥漫性或局限性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心肌病变所致,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2]。目前,西医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多以抗病毒、改善心肌代谢、营养心肌、调节免疫等为主[3],但效果并不理想。中医将其归于“心悸”、“温病”、“胸痹”、“怔忡”等范畴,并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史,将病因责于外感[4]。鉴于目前西医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无特效药物,而中医采用辨证分型论治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进一步探究临床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较理想的方法,我院以自拟益心汤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择自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测定确诊。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9例,女15例,年龄1~13岁,平均年龄(8.32±2.32)岁,病程≤1个月者7例,2~5个月者19例,≥5个月者8例,病情属轻度者9例,中度者18例,重度者7例;观察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2~15岁,平均年龄(8.37±2.21)岁,病程≤1个月者9例,2~5个月者18例,≥5个月者7例,病情属轻度者7例,中度者21例,重度者6例。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儿给予一般综合治疗:维生素C、细胞色素C、辅酶 A以及 ATP等溶于250 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治疗,同时给予辅酶Q10、肌苷片等口服。每日给药1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患儿给予自拟益心汤治疗:黄芪15~20 g,党参10~15 g,酸枣仁10~15 g,当归5 ~10 g,桂枝5 ~10 g,白术5 ~10 g,丹参10~15 g,川芎5~10 g,五味子5~10 g,郁金2~5 g,枳壳2~5 g,炙甘草2~5 g,随证加减。对心血不足型,症面色无华、头晕、心悸、乏力、舌苔淡红、脉细弱者加用大枣5~10 g、木香5~10 g、龙眼肉5~10 g;对心阳不足型症见形寒肢冷、心中空虚、舌苔淡白、脉虚弱者加用人参5~10 g、附子5~10 g、龙骨5~10 g;对于心神不宁型症见易惊、心悸、舌苔薄白、脉结代者加用远志5~10 g、朱砂2~5 g、龙齿5~10 g;对阴虚火旺症见心烦少寐、心悸、手足心热、舌苔质红、脉红数者加用生地5~10 g、黄连2~5 g、朱砂2~5 g;对瘀血阻滞症见心悸、唇甲青紫、舌苔发紫且略有瘀斑、脉涩者加用赤芍5~10 g、红花5~10 g、桃仁2 ~5 g。
对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患儿的心肌酶等指标变化情况。
痊愈:患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心肌酶等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有较大改善,心电图基本正常或偶有期前收缩发生,心肌酶等指标有较大程度改善;无效:患儿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没有变化或减轻不明显,心电图无变化(异常),心肌酶等指标无变化或略有升高。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显示,2组患儿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5.29%,对照组总有效率97.06%,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显示,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心肌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2组患儿心肌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
表2 2组心肌酶水平变化比较(U/L,±s)
表2 2组心肌酶水平变化比较(U/L,±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项目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肌 磷 酸 激 酶 37.23±2.73 32.08±2.21△ 38.37±2.81 27.47±2.03△▲谷 草 转 氨 酶 42.34±1.07 37.36±0.92△ 43.21±1.03 32.51±0.74△▲羟 丁 酸 脱 氢 酶 312.45±3.22 285.24±2.53△ 311.41±3.08 273.57±1.92△▲肌 酸 磷 酸 激 酶 209.34±5.15 190.43±4.83△ 207.84±4.89 186.39±3.77△▲乳 酸 脱 氢 酶 343.13±7.36 327.25±6.91△ 344.02±7.44 315.56±5.57△▲
小儿因脏腑娇嫩、卫表不固、腠理疏薄、形气未充加上先天禀赋不足或者后天调养不慎等原因,较成人易感染邪毒,进而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5]。该病多出现浊痰、瘀血等病理产物,且发病过程中耗气伤阴较严重,疾病后期虚中带实,以虚为主[6~8]。自拟益心汤中黄芪、党参具有安心定志、补心益气之功,加以当归、丹参、川芎、白术活血化瘀、行气补血,桂枝、郁金、枳壳具有化痰祛瘀、活血行气之功。此外,辅以酸枣仁、五味子安心神、补心血,最后以炙甘草调和方中诸药,全方具有补虚安神、活血行气、化痰祛瘀之功效。再根据患儿不同的病证分型,辅以相应药物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研究对6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别采用一般西医综合治疗和自拟益心汤2种治疗方法,并对2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对心肌酶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以自拟益心汤治疗在临床疗效和改善心肌酶水平方面均优于一般西医综合治疗法,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益心汤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较一般综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儿的心肌酶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朱伟雄,肖勇,严丽霞,等.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及对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6):2798-2799.
[2]何星球,黄雪芳.心力衰竭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加用干扰素治疗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09,31(7):987-988.
[3]孙大军.稳心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并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30(6):523-524.
[4]宗先祯.益气养心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0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3):258-259.
[5]石淑香.益心汤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62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69.
[6]郑承宁,周忠蜀.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3):973-976.
[7]CAO Lei,LIN Jia,WANG Zhen,et al.Influence of Triptolide on Apoptosis and the Expression of Fas/fasL in in Murine Model With the Coxsackievirus B3-Induced Viral Myocarditis[J].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2012,12(9):1636-1638,1676.
[8]姜秀菊,张若瑜.1,6-二磷酸果糖和黄芪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3):3107-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