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利,李文明,步振英,郭焕萍,朱海生
(1.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河北邯郸056001;2.冀中能源峰峰集团邯郸院区,河北 邯郸056002;3.河北省武安市妇幼保健院,河北武安056300)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常引起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是临床最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具有起病缓、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加剧,高血压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为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在显著降低血压同时具有明确的保护心脑血管,减少靶器官损害的作用,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使用。本研究采用松龄血脉康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来邯郸市中心医院设立在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健康小屋”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2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确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1],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1 mmHg=0.133 kPa)。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严重心、脑、肾并发症患者。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进一步分级,收缩压140~159 mmHg,舒张压90~99 mmHg为Ⅰ级,87例;收缩压160~179 mmHg,舒张压100~109 mmHg为Ⅱ级,7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1例,男46例,女35例;年龄39~72(54.8±14.6)岁;高血压Ⅰ级44例,Ⅱ级37例。观察组81例,男45例,女36例;年龄38~74(56.2±13.9岁);高血压Ⅰ级43例,Ⅱ级38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分级、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2组患者均停用其他抗高血压药1周,对照组患者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商品名:施慧达,国药准字H19991083)2.5 mg/d晨服,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用药量,最大剂量为5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松龄血脉康(成都康弘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0960023),3次/d,3粒/次,治疗期间均禁用其他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疗程均为8周。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于治疗开始前当天及治疗结束当天测量坐位血压,测量时间均定在9:00—10:00,所有患者安静休息15 min后由同一护士使用同一经过校准的汞柱血压计测量右臂肱动脉血压,测量时保持心脏与袖带在同一水平。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化情况;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和服药依从性。
1.4 疗效评定标准[2]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并降至正常,或降低20 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下降10~20 mmHg,而未达到正常范围,如为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下降>30 mmHg;无效:未达到以上两项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治疗前2组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s,mmHg)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s,mmHg)
注:①与治疗前相比,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P<0.05。
?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2组服药依从性和不良反应比较 2组均具有良好的服药依从性。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表现为心悸、恶心、头晕、疲劳;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表现为腹泻、腹痛、失眠、面红、出汗等。2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未见严重不良反应。2组服药依从性和不良反应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头晕目眩、耳鸣、面色潮红、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疲劳健忘等,常引发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研究显示20%的冠心病和近40%的缺血性脑卒中及59%的出血性脑卒中和高血压疾病有关[3],高血压及高血压相关并发症已成为致死、致残及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据报道,我国每年用于高血压的治疗费用约366亿元,并且在过去10 a中与高血压相关死亡率大大增加[4]。
高血压病是由多种因素所引发的全身性疾病,其发生与发展与遗传、职业与环境、高盐饮食、长期精神紧张、肥胖等有关。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的“头痛”、“眩晕”、“肝阳上亢”等范畴,是由于素体禀赋不足、内伤虚损或情志所伤、饮食失调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致使阴阳消长失调,进而出现化火、损阴、伤阳、生痰等变化,阴阳失调和气血逆乱是高血压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原发性高血压为终身性疾病,无论中医还是西医目前都没有根治的方法,一旦确诊,常需终生服药治疗,以合理控制血压并预防靶器官进一步受损,防止或减少心脑血管及肾脏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为治疗目标。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高血压的西药以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五大类药物为主。西药的优势在于靶点明确、降压作用强,起效时间短、能显著控制血压、服用方便等,对高血压急症作用迅速,对某些器官受损有逆转作用,尤其是长效降压药物的问世,能较好地维持24 h血压,但几乎所有的降压药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影响水、电解质代谢,影响血脂、血糖代谢等。近年来有关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不断增多,中药降压新药不断推出,中药主要侧重于从宏观对机体的调整作用,通过辨证论治,以调整脏腑亏损、阴阳平衡、纠正气血逆乱,祛除风、火、痰等实邪为原则,可作用于多个病理环节,能较好的稳定血压,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因为中药降压作用缓慢,服用不方便等临床使用不是很广泛。
联合降压是近年来大力倡导的高血压药物防治方案[5],具有循证证据的支持。中西药联合使用,可充分发挥中医治病求本、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减少西药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等积极作用,克服中药降压效果慢、降压幅度小等不足,多途径、多靶点作用于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多个环节,有效控制血压,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具有独到的优势。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属于第三代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也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扩张外周小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6]。因其降压效果显著,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小,成为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的降血压一线药物。松龄血脉康是治疗高血压病的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鲜松叶(针)、葛根、珍珠层粉等组成,具有可靠而稳定的降压作用,但对正常血压无影响。葛根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阻力,达到平稳减压的目的[7]。珍珠具有安神的作用,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减轻高血压临床症状[8]。祖国医学认为,松龄血脉康具有平肝潜阳、镇心安神、荣养阴血的功效,付莉等[9]研究显示,松龄血脉康对原发性高血压能起到良好的降压作用。动物实验证明,松龄血脉康可纠正高血压大白鼠主动脉去甲肾上腺素(NE)和乙酰胆碱(Ach)的升常反应,并对动脉血管及内皮依赖性血管有舒张作用,可增加组织血液灌注,减轻组织细胞耗氧,改善末梢循环,平稳而有效地降低血压。
本研究将松龄血脉康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使用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降压效果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松龄血脉康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松龄血脉康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优点,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J].中国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2]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血管病防治指南和建议[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54
[3]赵冬.加速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科学化进程[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0):723
[4]CDC.Hypertension-related mortality among Hispanic subpopulationd United States,1995-2002[J].MMWR,2006,55(7):177-180
[5]胡大一.联合降压治疗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与方案优化[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6):516-517
[6]徐伟忠,徐开联,付延导.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29):138-139
[7]梁维,赵静.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氯沙坦钾治疗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和尿蛋白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14(13):265
[8]邓雪峰,彭妙官,王建华,等.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2012,33(5):687-689
[9]付莉,毛振兴,王静,等.松龄血脉康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相关指标的影响:随机单盲对照试验[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6):50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