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超雄
摘 要: 地方院校承担着国培计划等教师教育项目实施的重任,使我国基础师资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这对在校师范生的师范教育中是否存在缺陷提出了质疑。本文从地方师范院校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入手,探讨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相结合的可能性,同时倡导师范教育教育模式要进行改革。
关键词: 地方院校 师范教育 教师教育 国培计划
教师教育主要分为职前教育(即师范教育)和职后教育(即教师教育)两类。如何有效整合这两大教育,实现其有机结合和优势互补呢?国家近年来加大投入力度,由师范类院校承担国培计划的教师教育项目的实施主任,使师范院校成为连接中小学骨干教师、中小学知名教育专家与高校教师的纽带,无形中对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进行了有效结合。以此为出发点,我就原来的地方师范院校中师范教育的不足进行探讨,认为它应该与教师教育有效结合。
一、地方院校师范教育的不足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全国各地新建了数百所“专升本”的本科层次的地方院校,其中70%以上是由原来的师专升格而来。这些地方院校普遍以师范教育为主体,以“师范性”为办学特色。这批学校的崛起,一方面优化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成为促进我国高教大众化的重要生力军,在为地方基础教育输送师资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另一方面因其简单照搬、模仿、攀比重点、老牌师范大学的办学理念而出现目标错位、模式单一、人才雷同、特色缺失等问题,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受到更多的挑战和批评。近年来,师范生学习动力不足,就业前景不乐观,真正进入有编制的中小学担任教师的人数比例相对较小。针对此种现状,我认为地方院校师范教育面临几大问题。
1.政策的支持性不足。对于教育部直属的六大师范类本科院校而言,就业基本上不是问题。对于教育部直属的六大师范类本科院校的师范毕业生,只需要在招聘会上直接签约就将进入中小学工作。而对于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毕业生,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则往往面临百十里挑一的各类选拔考试,由于师资编制缺口、就业量十分有限,要进入当地中小学就业很不容易;而在较偏远的欠发达地区,虽然教师需求量较大,但师范毕业生就业动力普遍不足。当然,对于这两类师范生,固然有综合素质方面的差异,但存在政府在制定就业政策方面或者就业指导方面的缺失现象。
2.地方院校师范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大多地方院校的师范教育是由原来的师专升本而来,要么沿袭原来的师专时期的课程设置而没有较大改进,要么盲目照搬名牌师范大学的课程体系而冒进。我认为,师范类课程体系的制定应该建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既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特点,又要符合社会需求。如大部分地方师范院校在开设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时往往面向全校所有师范类专业,没有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案例分析,也不太可能结合相关专业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的渗透性教学,这就导致专业教育学、专业心理学的课程缺失。又如大部分师范生对中小学教材比较陌生,对学生分析处理教材和教学策略等较欠缺,可能是地方院校师范类教育中实践教学时间较短、指导欠到位所致,也可能是对中小学教材解读类课程设置的缺失所致。教育部1980年颁布规定,教育实习的最短时间为本科8周、专科6周,这与发达国家12-18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
3.地方院校实践类师范教育师资力量的不足。师范生希望增加的实践课程和认为最实用的课程都是应用性较强的且与中小学教学联系比较紧密的教育实践类课程。当然,某些地方院校的师范类专业都开设了教育实践类课程如教育实习、教育见习等,但是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指导不到位所致,实际上也是地方院校师范教育实践指导教师师资不足所致。某些地方高校老师由于职称评定和奖励制度等而重学术轻实践,更不用谈对学生的实践环节进行有效指导。当然,教育实习期间将这类教学搬到中小学实习基地,能有效地弥补一些方面的不足。但是建立长期的将中小学优秀教师补充到日常的教育理论类课程的师资库中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是有必要的。
二、师范教育应该与教师教育有机结合
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思想,认为教育要贯穿人的一生,人的一生都要不断学习。这种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好评如潮,由此提出“教师教育”这一新观念,原有的师范教育的概念将被打破,并为“教师教育”所取代[3,4]。但是,高校承担的师范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我国师范教育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这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使我国教育质量的提高受到限制。针对我国师范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教育应运而生,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师范教育存在的不足,但是教师教育的改革现状与教师教育产生时所设想的美好愿景相比,远远没有实现其产生最初的目标。在“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过渡的过程中,转变的不仅仅是概念,本质也发生一定变化,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次螺旋式的上升,但是这种上升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和政策层面,在实践层面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事实上,由高校组织的教师教育项目相对较少,某些教师继续教育的项目被地方性缺乏师资又到处网罗培训专家的教育学院所占有。而没有师范类本科学生的地方性教育学院虽然在培训地方教师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无法将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有机结合。当然,近年来,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以地方师范院校为主办地点实施中小学短期集中培训和脱产置换培训等“国培计划”项目。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它既整合了现有的师范院校的理论师资又融合了国内知名专家的授课资源。只是,师范院校教师,如何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将教师教育的优质资源引入师范类本科教学课堂。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是改革现有师范教育体系的一个契机。我们可以改革师范教育培养的模式,有效融入国培计划项目开展的教学内容,将它们作为选修课程并给出一定的学分,将师范本科教育与教师教育实行全面贯通、整体融合,这样既能关照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又能培养通晓整个基础教育基本原理与方法的高素质新型基础教育师资。将国培项目实施期间的国内知名专家及一线名师的授课引入课堂并给予一定的本科生学分认可,改变高师院校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实现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理论知识及现代教育新理念的大融合,使广大师范生具有基础教育一线的实际经验和知识,改革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使师范生形成整体、连贯的基础教育整体观、实践观。构建教育见习、研习、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教学实践与训练环境,有效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就是着力提倡的“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的有机结合。当然,这其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国培专家现场授课时间与学生选修课程时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冲突,而我们的学生选修某门课程讲究时间的连续性。其二是国培计划每年都要申报,并不是每个有师范专业的高校都有相关专业的国培计划项目。这需要各地方高校间加强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我们可以将国培教学资源整合上网发布,实现网络教学。当然,国培计划的远程培训已经实现全国性的网上教学活动。我认为,国家教师教育政策有待支持地方师范类本科院校的师范教育,国培计划远程培训可以向师范类本科生开放。
三、几点参考意见
师范院校教师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研究与实践。
1.结合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通过分析、研究地方院校的师范类人才培养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基础教育的发展特点等问题,构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性模式,思考国培计划项目的开展在“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扮演何种角色,探究如何真正实现“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师范类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
2.师范教育应该贯彻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思想;师范类本科教育应该将学科专业类课程、教师专业类课程及国培项目实施中的关于先进的现代教育新理念相结合。改变过去通识类课程、学科专业类课程、教师专业类课程各负其责、相互割裂的局面,整体规划几类课程的建设。
3.在师范教育要与时俱进。国培计划实施期间,对来自全省各地的培训学员(教师)开展调查研究,开展差异性研究,并根据不同地域的教师所需知识开展调研和整合,对师范生教育体系进行创新性改革。
4.日常教学中将理论课、训练课、实践课、活动课有机结合。课程体系强调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的衔接,要求师范生在理论课程教学期间,分别到小学和中学见习,通过见习反观理论课程的学习,提升理论应用能力。师范生教育中教师职业类教育要注重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完善课程知识体系。选取合适教材内,引进国培计划中的优质教学资源,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体现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心理、课程与教学的特征与方法,强调理论与应用的结合,原理与方法的结合,立足整个基础教育的特点重构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梁婉倩.地方本科院校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问题[J].肇庆学院学报,2007,28(3):80-83.
[2]何百通,汪文贤.地方院校数学师范生专业化成长的实施途径[J].大学教育,2013,6:8-10.
[3]王奕骄.我国“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4]赵丁玲.“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期大学改革思考[J].科技信息,2014,7:94.
本课题受邵阳学院教改项目(2013JG08)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