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月鑫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 其实,数学本来就源于多彩的生活实践,是人们多彩生活经验总结的结晶和升华。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十分认真地学习和深刻地领会《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数学教材,讲究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数学教学的生活特性,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一、深入生活,组织教材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然而,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的情况,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例如: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例4时原题的内容是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这样一道例题,学生感觉与自己的生活太远,与自己的关系又不是很密切,所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照着原例题讲,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于是我以课后的一道练习题为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延伸开来: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地流掉多少千克水?同学们一听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类似的事情立即兴致盎然:有的猜测5千克有的猜测10千克还有猜测20千克的,有个别学生看到了课后的内容说出来是12千克。我紧接着问: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立即算出平年是4380千克,闰年是4392千克。随着计算结果的新出现,学生不觉吃惊:哇,这么多呀!看着学生吃惊的样子,我又提出新的要求:算一算你家这幢楼一共有多少户人家?如果按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虽说是3、4步的应用题,但因为他们感兴趣又来源于生活,所以他们感觉不难而且有趣,同时也受到了节约用水的教育。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经历生活,探究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许我们没有想象到圆的面积不仅可以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中推导出来,还可以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中推导出来吧?然而在一节公开课上,我却领略了这一形成过程,而且都是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这位老师是这样教学《圆的面积》的:直接揭示课题,问学生怎么求圆的面积?接着就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体验、去经历。在我们认为不可思议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可谓精彩之极,自然得出以上提到的三种情况;又如我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老师一反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教学生认识量角器,而是带着学生一同创造一个量角器,新的量角器产生了,学生也学会了量角的技能。“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生活实践,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数学应用意识的体现之一是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办法。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应用数学知识的条件,如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小课题研究等活动,向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时,我模拟商场购物的情景,传授“单价×数量=总价”的知识。先通过学生日常生活熟悉的买笔、球等现实活动,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模拟现实实践的购物,在课堂上学习解决问题,允许使用计算器计算总价,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延伸“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并且让学生了解购物的“选择商品—观察单价—购买数量—计算总价—付款(有时出现不足或找回)”各种要素的基本关系,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吃透小学数学教材,充分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认真处理好教学与实践的关系,多让学生走出去接触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喜欢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