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兰华GUO Lan-hua
(青岛工学院,胶州 266300)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aozhou 266300,China)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体制的一系列改变,提高了民办高校的社会地位,民办高校实现了具有独立法人特征并面向社会招生的教育部门,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民办高校所出现的新变化,为此民办高校要深化财务管理创新改革,以现代管理模式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1.1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目标 搞好财务管理的前提就是要具有明确的目标,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方向角度分析,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以社会主义发展内在规律为目标,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随着民办高校社会地位的提升,民办高校在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还要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实现高校的盈利,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因此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两个方面:
1.1.1 基本目标 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财务管理满足民办高校的日常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基于日益增长的教育经费支出,民办高校要通过合理的手段筹集民办高校日常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经费,并且保证这些经费能够尽最大化地合理分配。
1.1.2 首选目标 基于民办高校的特殊性,民办高校在满足社会公益教育目标的同时,应该以追求经济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提高民办高校的发展动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1.2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
1.2.1 财务管理的综合性比较强 基于民办院校的特点,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比如学校的费用审核、在建项目的登记入账、二级学院经费的审核及登记、学校各类凭证的审核、餐厅凭证费用的审核、学校会计报表的形成上报、学校数据的统计上报等工作,由此可见民办高校的每项经济活动都需要财务管理部门的参与,财务管理工作是民办高校的核心工作,民办高校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也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1.2.2 财务管理涉及面比较广 民办高校不能获得公共财政的支持,民办高校要想获得外部资金的支持必须依靠自身的能力进行融资,为此财务管理部门就需要与银行、企业以及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密切的沟通,以此获得它们的支持,同时财务管理部门也要及时地处理高校内部的财务事务,比如要及时将高校的财务状况进行报表编制汇报给管理者,以便其根据财务状况作出科学的决策。
1.2.3 财务管理灵敏度比较高 总所周知,民办高校很难获得公共财政与公共教育资源的支持,因此民办高校要想提高民办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就必须要从提高教育资源和积极扩大融资范围入手,为此民办高校一方面要积极聘请具有高深资质的教育工作者到本校任教,另一方面也要积极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兴建教学设施等,这些工作都离不开财务管理部门的支持,因此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2.1 经费来源渠道单一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其经费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其融资渠道主要是依靠学费,经费短缺现象比较严重,主要是以收取学生学费、以学养学。为了准确反映学费对民办高校的重要性,笔者对全国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学费进行了调研,并且列举了部分学费收入在民办高校总收入中的比重(见表1)。通过表1 我们可以清晰地获取:学费收入是民办高校的主要或者全部收入来源,学费收入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基础,其获得公共财政支持的能力非常小。
2.2 内部结构治理失衡 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是我国民办高校的主要管理模式,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就目前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民办高校的内部结构治理失衡现象比较严重,民办高校的职责不清晰,民办高校的管理权主要集中在出资人手中,而高校的校长负责制被赋予形式化,结果导致高校缺乏财务自主权,可以说以出资人说了算的管理模式会导致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影响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表1 民办高校学费收入占高校总收入的比重
2.3 会计职能监督弱化 首先当前我国还没有出台具体针对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这样就会导致民办高校在具体的财务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依据;其次民办高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核算方式,收付实现制对简化会计核算工作,促进财务管理的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民办高校的不断发展,其融资范畴的不断扩大,财务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校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利于高校的成本核算;二是不能真实反映当年收支结余,不能反映高校的经济效益;三是不能反映高校的对外投资业务,对于隐性债务以及固定资产不能准确地反映。
2.4 预算管理体制滞后 一是民办高校的预算编制缺乏对高校整体战略的指导。民办高校基于经济利润的考虑,民办高校在财务预算编制时过分强调短期经济效益,最终导致高校的财务管理预算编制缺乏长远性,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二是预算没有建立在民办的特征基础上。民办高校在实施财务预算过程中不能根据民办高校的特殊性,将生源因素考虑进去,结果导致民办高校的财务预算很难实施;三是民办高校财务预算与实践不符。民办高校的财务预算是以过去值为基础的,而没有将高校未来的一些变化纳入到预算编制中,结果导致预算与高校实践活动相脱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民办高校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出现的新形势,民办高校要积极从财务管理创新入手,以此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争取公共财政的支持。
3.1 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
①树立合理统筹与科学理财的观念。民办高校很难获取公共财政支持,为此民办高校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在资金融资方面入手,改变传统的以学费收入为主的融资模式,要积极拓展融资范畴,克服以向银行贷款的单一融资模式,比如民办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利用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吸引企业资金的支持、民办高校可以将教育资源转化为市场有价产品,向社会资本市场融资。
②将成本效益观念引入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基于民办高校所采取的收付实现制所产生的一系列不利影响,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应该引入成本效益观念,主要是因为民办高校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发展动力的,而成本管理则是实现盈利的主要手段,因此通过成本效益,对高校的运行成本进行核算,可以降低民办高校的成本支出,提高民办教育的投入效益。
③重视决策观念。民办高校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是民办高校发展的主要形式,但是其由出资人说了算的模式,会导致民办高校的决策的不准确性,不利于高校的发展,为此民办高校要重视决策观念,一是要建立董事会决策制度,通过完善的管理模式,杜绝由出资人单一说了算的决策模式;二是规范民办高校决策流程。民办高校的决策制定一定要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后,尤其是对财务进行充分分析后,并且经过董事会绝大部分成员同意后,才能生效。
3.2 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
3.2.1 设置财务管理机构 目前民办高校重核算、轻管理的模式严重影响着财务效应的最大化,因此民办高校要单独设置财务管理机构,财务管理机构是集融资、投资、理财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管理部门,通过财务管理部门将高校单一的核算职能转变为对民办高校资金运作、监督以及融资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功能。
3.2.2 创新财务运行机制 基于民办高校相对紧张的经费,民办高校要从创新运行机制角度入手,通过有效的制度提高高校资金的循环效益,一是扩大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渠道,管好资金的使用方向,避免将教育资金被挪为它用,同时民办高校要尽可能通过市场手段将有效增加资金的价值;二是建立资金效益保障机制,民办高校要建立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避免高校资金的浪费或者出现贬值;三是抓好资本的全过程管理。避免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不利于高校财务增值的行为。
3.3 民办高校财务内容创新
3.3.1 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民办高校要改变传统的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确立以相关利益主体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通过合理的协调与处理民办高校相关利益者的主体可以实现民办高校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达到民办高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
3.3.2 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 一是建立权责发生制的会计管理模式。随着民办高校融资主体的不断扩大,民办高校更加注重对经济成本的考虑,因此权责发生制有利于对民办高校的成本进行核算,以此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者;二是制定动态的经济责任。虽然民办高校具有灵活的办学自主权,但是我国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力度,评价民办高校管理者的经济责任,以此提高民办高校的社会责任意识;三是建立全面预算制度。民办高校的财务预算要依据民办高校的特色制定,充分结合民办高校的生源风险和市场风险。
总之,我国民办高校遇到了快速发展的优越环境,为此民办高校一定要充分意识到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出现的新变化,及时调整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1]张军.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价值工程,2013(08).
[2]李蕴慧.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9).
[3]梁涛.试论新形势下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J].经济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