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探析

2014-11-28 18:51任东方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9期
关键词:培养人才创新人才民办高校

任东方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之一——研讨课 (Seminar),一直被认为是西方教育的精华,它的价值在于参加研讨课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自己研究领域里的最新信息和其他领域的发展动态。而且,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和对话,既开阔人的思路,又激发人的想象力,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122-02

一、研讨课历史和现状

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之一——研讨课 (Seminar)被认为是西方教育的精华,它的价值在于参加研讨课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自己研究领域里的最新信息和其他领域的发展动态。而且,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和对话,既开阔人的思路,又激发人的想象力。它从组织上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必要的学术成长环境,并加强了对学生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这种形式的教学在各国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课程中非常盛行,而且很多本科高校也开设此类课程。

研讨课一般面向大学高年级学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师生就专业领域深层次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但也有一种新形式的研讨课,即“新生研讨课”,它面向入学不久的新生,以师生互动研讨的方式展开,就某一师生共同关心的课题展开研讨,强调入学教育功能,帮助学生顺利实现适应性转换和学术性转换,培养学生从事学术活动所必需的科研探索精神等。新生研讨课于1959年首先在美国的哈佛大学开设,经过 4年的试点和改进后,于1963年被列入哈佛大学的正式课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大约有 80%的大学和学院都相继开设了新生研讨课。由于新生研讨课在美国高等教育的成功,中国在教育改革中走在前列的高校也开始引入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2003年,清华大学率先开设了新生研讨课,首批共开出31门课程。本课程的开设受到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后来,国内其他高校如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相继开设了此类课程,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研讨课”内涵研究

(一)新生研讨课

“新生研讨课”是面向新生、基于小班教学、以“研究”和“讨论”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旨在使新生认识和了解大学资源、大学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初步认识学科、专业以及有关前沿问题,促进其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转变,增强其求知欲、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性选修课程。

“新生研讨课”并非现行课程的原版或简单翻版,其课程设计内容要照顾到新生的特点,从学生感兴趣和自主研究能力范围内着手,以问题为中心,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从课程(或非课程型)的有关领域选择(或设计)一个中心问题,并设计互有联系的三五个专题。“新生研讨课”的知识体系设计不一定要基础、全面和系统。它不属于“基础课”,也不属于“专业课”;不属于“概论课”、“引论课”,也不属于“综合课”;不属于“科普课”,也不属于“顶峰课”,而是“以问题为中心,引导新生转变学习观念、形成良好学习方法”的关于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适应性训练的课程。通过“新生研讨课”,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了解学科前沿。但其主要目的并不是接受某一方面的知识,而是通过高水平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研究,培养其自主学习、探索研究、合作交流和敢于创新的习惯与能力,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高年级研讨课

“高年级研讨课”相对于“新生研讨课”,是面向本科三、四年级,以“研究”和“讨论”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创新型、研究型课程。通过“高年级研讨课”,促进学生学思结合、认知互动,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深化对课程主题和学科知识体系的认识,增强其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高年级研讨课”主要来源于新的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即对具备条件的现有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综合改革,充分发挥课程主持人的引领作用、主讲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技能的研究和应用。“高年级研讨课”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是立体多元的,以学生“研究”和“讨论”为主要教学方式,课程考核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和集体研讨,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实验、实习、社会调查、作业等教学环节,注重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和对课程主题、学科知识体系的认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为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研讨课教师们设计出了许多合作、互动的教学方法,配合研讨教学方法一起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

针对生活中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情形,通过研究和讨论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实例,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案例的选择注重真实性、典型性、生活性,促进学生由“知”向“能”的发展。

2.项目教学

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收集信息、设计方案、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能够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在此过程中,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除知识能力和专业能力,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的能力等都得到了加强。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具有90%的积极性。endprint

3.演示法和参观法

在研讨课课堂上,很多教师采取此类方法,组织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事物并通过感、知、觉、获得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的知识。它是一种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通过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或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

(三)传统讲授与研讨相结合,讲授时间少而精

虽然研讨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并不意味着整个课程全部都是研讨的内容,而不采取教师讲授的方式。因为民办学校部分学生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基础理论功底不扎实,知识面较狭窄,只有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论、研究的方法以后,才能使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没有扎实的知识做储备,学生无法对新的观点、理论、案例进行理性的判断与评价,自己的观点难以形成,也就无所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一些高年级研讨课课堂教学过程分为两大部分,讨论课最后由教师讲授,着重讲解难点和重点。

(四)口头表达与写作训练相结合

研讨课的课堂以研讨为主,学生在不断地思辨、争鸣、思想交锋的过程中拓展了知识视野,进一步培养了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在课堂上,往往设定的很多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学生们大胆地对许多已有的结论提出疑问,有时课堂完全是一场辩论会。这种研讨方式,在争论之中,双方的思想会碰撞出火花,会带给人灵感,这也是发现和创新的必要条件。每一次的研讨前,学生会推荐或自荐下一堂课的课堂学生主持人,第二次课堂上每个人踊跃发言,演讲仪态落落大方,每当一人发言后,其他同学便会发出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课堂讨论气氛热烈。

在此基础上,研讨课教师还要求学生就发言的问题,课后写出研讨性作业,实质上就是一篇短小的议论文。老师专门就论文的写作问题和方法进行讲授,即如何提炼议题,形成观点,使用论据,编写提纲,进行写作等等。另外,还介绍了相关的撰写年级论文和毕业论文等内容。使学生通过研讨课有效地得到写作技能的训练。

(五)课下学习任务不轻

研讨课学习任务多种多样,教师布置作业不限教材,学习内容包括教材、参考书、网络参考资料、企业调查、社团活动、参观交流等。作业题材涵盖了小论文、练习题、调查报告、课堂讨论等,每种形式都评定成绩,并记录在档,以适当比例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总成绩。很多研讨课程至少布置2—3次读书(调查)报告、论文,课堂讨论1次。

研讨课在下次课前都会提前公布理论题或案例,作为下一次课堂研讨的内容,指定阅读教材章节和参考书目。学生通过阅读研究教材和参考书,上网或在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研究分析即将讨论的内容,提炼自已的观点和拟定发言提纲,为研讨课的开展作深入的准备。这个过程也可以看做是学生备课的过程。通过学生备课,促进学习能力的养成。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问题开始训练研究能力,学会批判的思维看待问题。

(六)课程考核重视学习过程

课程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查,教师综合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小论文、实验、期末考评(多采用论文方式),按一定比例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鼓励教师运用“优、良、中、差”的等级制而非具体分值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但各课因各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考核方法略有不同。

参考文献:

[1] 张学梅.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9).

[2] 蓝江桥.浅析研讨课的教学方法[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6,(9):219-220.

[3] 桑亚辉.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讨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责任编辑 杜 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人才创新人才民办高校
工匠精神面对高职装备制造培养人才研究
立足社会需求培养人才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培养人才振兴乡村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析独立学院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必要性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