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金买马骨”说起

2014-11-28 05:56许海
前线 2014年11期
关键词:贤才司马相如千金

许海

事由人作,业以才兴,对于这个理,几千年前的古人就十分明白。由于人才是第一资源,因此大凡欲干事创业者无不广纳贤才,倚为肱股,以济事业。在战国这个风云际会的历史时期,希望有所作为的君主不少,燕昭王就是其中一位,于是就有了“千金买马骨,筑台自隗始”的故事。

据《战国策》记载,当时燕昭王想要招纳贤才,遍寻不获,他身边的谋士郭隗就给他讲了一个寓言:古代有个国君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也未能如愿。一个近侍之臣自荐去买,过了三个月寻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用五百金买下了这匹马的骨头回来报告。国君大怒说:“我要的是活马,怎么买了一匹死马来交差?” 侍臣回答说:“死的千里马尚且用五百金来买,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认为大王有买千里马的诚意,真的千里马很快就要到了。” 果然,不出一年,千里马得到了三匹。随后,郭隗很自谦地把自己比喻成死马,告诉燕昭王如果能对水平一般的人都加以礼遇,那么很快就会有贤才来投奔。燕昭王被触动了,对郭隗“筑台而师之”, 并取堂号为“尊贤堂”,结果不久乐毅、邹衍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来归附燕国,燕国因此强大起来。

故事虽说如此,然而,贤才毕竟是稀缺资源,虽然和常人相比,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看起来差不多,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其实际运行成本和工作效能则差异巨大,有时竟形同天壤之别。于是,后世常有借鉴古代经验,以诚意招揽贤才成就事业者。三国时期,诸葛家族的三兄弟都很有才。诸葛亮高居西蜀丞相,诸葛瑾身列东吴重臣,堂弟诸葛诞在曹魏也有一席之地。其中诸葛亮经刘备“三顾茅庐”,终于出山相助,成就了刘备的一番事业。后人评论曰:“蜀得一龙,吴得一虎,魏得一狗。”同样,清末曾国藩在征战中,曾一度久攻九江不下,心急如焚。他受古人启发,效法“千金买马骨”故事,不惜重金酬谢常人献来的一个平庸计策,结果很快就来了十余人,献来各种良策,曾国藩终于如愿以偿,立下大功。这些虽然不乏野史杂谈,亦表明了以诚意延揽人才的重要性。

不过,“知遇”也好,“诚意”也罢,这些故事毕竟还是封建社会的产物,由此荐拔人才也带有很强的“私恩”性质,人才也因此容易成为其主公的“家臣”甚至全方位的附属,因之其命运也易随领导者个人情感变化而变化。《文心雕龙·知音》曾慨叹“韩囚而马轻”的历史典故,说的是从前韩非的《储说》方才传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刚写成时,秦始皇和汉武帝看了,都怨恨不能和作者同时。后来得到他们并同时相处了,结果韩非却被囚禁致死,司马相如也遭轻贱待遇,表明了封建社会在个人主观情感影响下人才命运的起伏不定。

在几千年后的今天,社会环境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在现代人才观念中,一方面要遵循人才培育成长的共同规律,借鉴吸收古人智慧,尊重人才,爱惜人才,使用人才;另一方面,又要破除封建思想糟粕束缚,行公义,去私惠,不搞“家臣文化”和“人身依附”。因此,确立新时期的人才科学评价机制,实现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化,以事业聚人,以感情待人,以适当的待遇留人,才是减少主观随意影响,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大好局面的根本之“道” 。

猜你喜欢
贤才司马相如千金
破产千金倒追落魄甲方:所有的好,不如刚好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千金”原来指男儿身
长卿彬彬文为世矩
司马相如:追星的最牛境界是活成偶像
五张羊皮
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千古传佳话
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千金醉琴
“第一千金”切尔西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