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深层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探究

2014-11-28 20:06黄聚宝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评判三位一体思维能力

黄聚宝

一、研究理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03)要求:高中英语阅读课不仅要帮助学生对语言(词汇和结构)和信息(文本的主旨大意和细节信息)进行表层的理解,而且要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关注作者观点、情感和态度、写作意图,把握文本的脉络层次和结构特点,了解文本的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鉴赏语言文化[1]。其本质是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文本、体验文本内涵,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鉴此,笔者进行了高中英语深层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探究。

二、概念解说

本文研究的主题是高中英语深层阅读“三位一体”教学,其中“三位一体”里的“三位”指的是“作者、文本与读者”。即研究在阅读教学时如何从“作者”、“文本”、“读者”的角度来引导学生进行“走进文本,走近作者,读者体验”的“三位”研究,多元解读“作者原意”、“文本意义”和“读者意义”,最终“深入意境,与之产生共情,融为一体”。建立“思维联想”,即建立“文本与世界”、“文本与读者”以及“文本与文本(之前读过的)”之间的联系,以期达到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进一步的独立思维能力,挖掘主题,探究意图,领会结构,把握基调等的理解。深层阅读,即以“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的阅读方式,在阅读中以思维为主线,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读的过程中有个人化理解,有思考和表达思想的欲望。本文对深层次能力概念界定为三个方面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

三、教学探究

1.走进文本,领悟作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走进文本,领悟作品,即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研读、理解、阐述或评论语篇所蕴含的深层次问题。如理解文章标题或主旨,在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解读精选课本中的文章或其包含的重要语言知识(词语、句型等)、字里行间之义或言外之意,分析篇章结构和语义脉络,欣赏文本语言的美感等。课本的阅读材料大多是精心挑选的名篇佳作,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所以,阅读教学不能脱离文本,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文本、体验文本内涵。

(1)挖掘文本主旨

主旨是文本的灵魂,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归纳概括,提升领悟文章大意和归纳、概括文章主题的能力。把注意力放在阅读材料的开头和结尾,放在观点性、归纳性和概括性的句子上,放在被许多句子说明和证实的句子上。如在教学人教版模块一第一单元ANNES BEST FRIEND时,尽管作者是一位十几岁的少女,由于阅读材料摘自《安妮日记》,对于刚刚升上高中的中国学生来说,阅读这样一篇原著还是有相当难度的。如果马上让学生用完整的句子来概括文本主旨,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快速浏览安妮的日记时,先列出一些关键词,如crazy,nature,friends,freedom,peace等,这有助于学生提炼主题思想,深刻理解Anne内心的渴望,达到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

(2)领悟言外之意

真正的阅读者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还要注意识别字里行间之义或言外之意。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字面的信息进行有根据的推理和判断,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文本内容寻找有价值的线索,然后作出合理的推理和判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在教学人教版模块一第四单元Earthquakes时,让学生推测“It is always calm before a storm.”的真正含义等。

(3)厘清逻辑结构

领会文本逻辑结构需要认识题材、把握体裁的能力,大脑中对所教文本的逻辑结构图式十分清晰。如在教学人教版模块七第二单元Robots课文时,设法抓住女主人翁克莱尔(Claire)的感情和心理上的变化发展,据此,勾画一个这样的逻辑思维导图——At first refused to have Tony at her house→accept him→trust him→proud of him→love him→sad to remember he was just a machine,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表达。

2.走近作者,鉴赏作品,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

评判性思维指的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评判并不等同于通常人们认为的“挑刺和否定”,而是一种独立的思考、分析和判断。研究者发现,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过程,读者使用各种知识理解文本、获取信息,同时又总会不自觉地判断文本中的信息是否正确,分析、决定是否接受作者的观点,这种在潜意识中开展的批评性阅读使读者进一步分析文本中语言的运用,审视作者借助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意义[2]。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挖掘教材内容,解读文本中蕴涵作者核心观点或核心思想的语句含义、感悟包含一定修辞手法(如类比、比喻或拟人等)的句子,从而把握其真正的写作意图;品读作者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人物的情感态度;营造思辨氛围。

(1)辨清作者基调

关于态度或基调类的理解相对较难把握,通常应从篇章的体裁着手。一般来说,在说明文中作者的态度是客观的或中立的;而在议论文中,作者的观点才会显得多种多样。有的文章中,作者观点明确,文章基调清楚,而有的文章中,作者仅仅暗示对某一问题的态度和观点,需要阅读时仔细琢磨。首先应注意篇章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语;其次应注意有些间接表明作者观点的词汇,如形容词、动词等。

(2)鉴赏作品韵味

英语中不少文章都很有韵味,值得鉴赏。有些讲述人生哲理,有些则让人体味生活的各种美好。这些作品不仅朗朗上口,也能让众多英语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英语语言的简练之美,逻辑之清晰。让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去欣赏和领略文章中的遣词造句,如优美的语言、生动的细节描写、多样的修辞手法等,进而鉴赏语言文化;关注文本的隐藏含义或寓意;引导学生去领略文本的意境,体验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并通过比较、推理、评价、挖掘等策略,来开拓、提升学生的思维[3]。在教学人教版模块一第四单元Earthquakes时,教师提醒学生关注文章中所用的一系列动词来描述地震前所发生的一些异常现象:(A smelly gas)came out of...(Mice)ran out of...(Fish)jumped out of...教师有意示范学生运用评判性阅读中的比较、归纳等策略,来总结本段用一系列形似的动词词组形象地描绘出地震前一些动物不寻常的慌乱行径。

(3)营造思辨氛围

阅读的目的不仅仅要了解文中所讲到的内容,还要发现作者在论述过程中的偏见、主张和观点[4]。阅读不是在消极地接受作者的创造性成果,而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对作者提出的观点和信息进行各类不同程度的分析思考、质疑和评判,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再创造。同时,作者的写作风格、经历及所处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等或多或少地影响、制约着作者的表现,是解读文本不可或缺的要素,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上。如在教学人教版模块三第三单元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时,设置这样问题:Does the writer only try to attack the“money talks”society with this story?提醒学生评判作者观点,使学生意识到作者在批判金钱崇拜的同时,也颂扬了男主人公正直、诚实与善良的优秀品质。

3.读者体验,产生共情,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是人在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从而提出具有创造性和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拓展理解,结合学习者自身实际,从情感、阅历、信念、思维等方面提问,进行拓展理解和评价。阅读不仅重在文本信息的输入,也是学习思考的起点。它为进一步的自主思考提供模板,是学生思维拓展的契机。教师应能找到文本信息与学生认知的最佳结合点,从文本中的一个点开始,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形成认知的一个面。指导学生以课文中的信息为出发点,举一反三,拓宽思维,鼓励联想创新。旨在由表及里,抓住本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由单一到发散,拓宽学生思维[5]。所以,在阅读时要引导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的实际谈谈自己阅读的收获。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互动。当读者与作品的某个方面产生共鸣时,读者就从作品的编码中获得一定的体验或启示,阅读才能有效。

(1)创设体验情境

阅读与读者自身经验相结合可以辅助阅读,促进理解的正确性,提高阅读效率,也可以验证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使读者树立信心,还可以使读者学有所得,把语言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所以,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来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这时候回答无所谓对和错,纯粹是学生基于阅读的自我体会和感想。如在教学人教版模块一第四单元Earthquakes时,设置如下讨论题:

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selves if an earthquake happened?

上面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他们在面对灾难时所反映出的生活态度,把课内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得教学生活化。

(2)激发思维联想

“思维联想”是深层阅读的基本要素,即阅读时,建立“文本与世界”、“文本与读者”以及“文本与文本(之前读过的)”之间的联系。苏格拉底曾经说过,“耗时于阅读,你将因别人辛苦得来的经验,轻易吸收并改善自己”。阅读时读者往往会对文中的某一点产生共鸣,随故事中人物的命运而喜怒哀乐,获取他们成功的秘诀,借鉴他们失败的原因,进而联想到自身经历,与已有知识进行串联。或者对于作者点到即止,给读者留有想象余地的细节,展开更深一层的思考,在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故事中,他们得出或深或浅的道理,他们在阅读中领悟人生哲理,增长社会经验。如模块一第四单元Earthquake一课中的句子“Bricks covered the ground like red autumn leaves.”是明喻,作者以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一种景物,让人把bricks和leaves联系起来,产生相关联想。

(3)营造创新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Guilford(1967)的智力理论指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使人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创见。而“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雷姆特”,是指不同读者阅读同一部作品,对作者写作意图有不同的解读。与作者对话是一种开放性思维,允许有不同的答案,能够“自圆其说”,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便是一种“智慧”。如在教学人教版模块一第四单元Earthquakes时,设计如下讨论题:

Can we foretell an earthquake so that we can tak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damage?How?

上述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在学生对文章透彻理解后,运用已有的英语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维的能力,有自己的思想及做事的智慧,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迫切想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和发展批判性阅读能力。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对阅读文章表层内容的理解,而是想走进文本,走近作者,深入意境,与之产生共情,融为一体。英语深层次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英语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根据高中生的交际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高中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在强调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强调发展思维能力:“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顾小京.例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7).

[3] 贵丽萍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评判性阅读视角.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4] 袁平华,廖兰.评判性思维能力与评判性阅读能力培养.韶关学院学报,2010(8).

[5] 沈惠君.例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环节整体设计的要点.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3).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评判三位一体思维能力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星与花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